- 1.02 MB
- 2021-04-16 发布
汉川二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
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的表格中。
读沿10°E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2题。
1.关于A、D两山脉和B、E两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山脉以东多峡湾地形
B.B海峡表层海水由西向东流
C.D山脉所在地是冬季滑雪胜地
D.E海沿岸多为海洋性气候
2.关于C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平原位于莱茵河以东,地表多冰川地貌
B.该平原土壤肥沃,河流稀少,且有较长的结冰期
C.该平原上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由西向东,降水逐渐增多,气温年较差逐渐变小
山脉常成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分界线,读右图的某山脉回答3--5题:
3.图所示的山脉是
A.太行山脉 B. 落基山脉
C.大高加索山脉 D.乌拉尔山脉
4.有关山脉两侧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山脉两侧的国家不同
B.两侧大河流向虽然不同,但都有凌汛现象
C.两侧地形类型不同,但地形特征完全相同
D.具有相同的气候类型,但气温、降水量有所差异
5.与该山脉经度相同的地理事物是
A.咸海 B.里海 C.尼罗河三角洲 D.恒河河口
右图是沿31.5°N纬线所作的世界某一地区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6--8题
6.甲地的地质构造及其成因是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形成的地堑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地垒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地堑 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形成的断层
7.关于乙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多信仰伊斯兰教 B.社会稳定,经济高度发达
C.终年温和多雨,有利于畜牧业发展
D.夏季气候炎热干燥,水资源紧张
8.图中城市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其名称是
A.梵蒂冈 B.麦地那 C.耶路撒冷 D.麦加
读环渤海经济圈示意答9-11题。
9.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不足 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 D.洪水灾害频发
10.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A.地势平坦广阔 B.土壤深厚肥沃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11.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劳动力价廉质优
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④水源、动力充足
⑤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读下图回答12-15题。
12.图中③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有
A.干旱、洪涝、水土流失 B.风沙、水土流失、盐碱化
C.干旱、洪涝、盐碱化 D.干旱、风沙、水土流失
13.关于四个地点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B.①③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C.③④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
D.④地区的单产值高于珠江三角洲,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14.②地区的鲜花种植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是
①丰富的光热资源 ②肥沃的土壤 ③低廉的劳动力价格 ④先进的保鲜技术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A.①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②地区要大力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③地区要增加熟石灰改变土壤的酸性
D.④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读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表以及土地利用现状扇形图,回答16--19题。
地貌类型
占土地面积比例
海拔
粮食作物
平原
20%
<200m
水稻
丘陵
63%
200~500m
水稻、
冬小麦
中、低山
15%
500~3000m
春小麦、马铃薯
高山
2%
>3000m
16.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17.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其主要原因是
①开垦历史悠久 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
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 ④土壤肥活,便于农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影响该地区粮食作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土壤 C.光照 D.农业科技
19.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不属于该地区今后农业发展方向的是
A.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
B.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利用土地和气候资源
C.重点发展水稻种植业,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
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目前,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焊接、刷漆、组装、产品检测等生产环节。2015年中国政府公布《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加快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领域中的应用。2016年我国某知名家电企业收购了德国某机器人公司。据此完成20~22题。
20.工业机器人目前广泛应用于
A.建筑设计 B.汽车生产
C.桥梁建设 D.矿山开采
21.我国政府加快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原因有
①劳动力性别比失衡 ②人口老龄化加剧
③劳动力工资上涨 ④人口素质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我国某知名家电企业收购德国某机器人公司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品牌影响 B.加强家电研发
C.扩展国际市场 D.实现转型升级
地铁是铺设在地下隧道内的快速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如图示意福州市地铁规划,读图完成23~25题。
23.福州夏秋季节多台风,地铁在设计与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
A.停水断电预案制定 B.防水排水设施
C.隧道塌方修复机制 D.防火通风设施
24.福州市地铁的建成将
A.提高物流效率 B.节省通勤时间
C.减少私家车数量 D.缓解航运压力
25.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福州地铁线路进行规划时,应优先调取的图层是
A.福州行政区划图
B.福州降水分布图
C.福州道路分布图
D.福州等高线地形图
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如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据此完成26~28题。
26.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地形
27.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
①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
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
③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
④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某游客中秋节去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见到的农业景观与下列诗句最吻合的是
A.家家打稻趁霜晴
B.新雨山头荔枝熟
C.小麦登场雨熟梅
D.梨花淡白柳深青
29.随着共享单车的普及,共享经济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出现了共享汽车模式。人工智能的进步,让该技术不断与共享汽车相融合,产生无人驾驶共享汽车新模式。无人驾驶共享汽车从提车、行驶、到达目的地、还车的全过程中,运用到的“三S”技术有
A.GPS、GIS B.RS、GIS
C.RS、GPS D.RS、GIS、GPS
30.下列省区、省级行政中心、主要少数民族组合正确的是
A.广西、南宁、苗族 B.海南、海口、高山族
C.云南、昆明、傣族 D.贵州、西宁、苗族
第Ⅱ卷(综合题 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贵州省年降水量在1 300 mm以上,但是水资源“既多又少”,大部分地方年年要抗旱。如图为贵州省地形图。
材料二 坝子是我国云贵高原上的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为相对低平的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如图为贵州某地坝子示意图。
(1)描述贵州省的地形特征。(3分)
(2)推测贵州省村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3分)
(3)试分析贵州省水资源“既多又少”的原因。(6分)
(4)针对贵州省水资源特点,请你为该省农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2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坦噶尼喀湖位于东非大裂谷的西部,为世界第二大深水湖,仅有一条出湖河流,其水体交换周期长达7 000年左右,周边和湖中的生物种类丰富,大量渔业产品出口世界各地。沿湖四国农业在经济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工业发展处在初级阶段,均面临着人口膨胀和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近些年来当地旅游业发展较快,每到周末,椰树婆娑的沙滩上五颜六色的遮阳伞星罗棋布,人们在湖边游泳、钓鱼、晒太阳,水上俱乐部的燃油快艇在宽阔而平静的湖面掀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如图示意坦噶尼喀湖及周边区域。
(1)简述坦噶尼喀湖的成因并指出其湖水的主要来源。(2分)
(2)分析近些年来坦噶尼喀湖水质恶化的原因。(8分)
(3)说明促进坦噶尼喀湖流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4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稻城,古名“稻坝”,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东侧,属康巴藏区的甘孜藏族自治州。这座边远小城,因被认为是“最后的香巴拉”而成为国内背包客心目中的圣地。这里有辽阔的地域、绵延的山脉、丰美的草场、清澈的溪流、圣洁的雪山和热情质朴的康巴人。
材料二 如图为稻城主要景点布局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对稻城旅游资源的质量加以评析。(4分)
(2)请对稻城旅游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加以评价。(4分)
(3)请仔细说明游客到当地旅游必备的物品。(4分)
汉川二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每1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B
D
A
C
D
C
B
D
D
C
B
C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A
C
B
D
D
B
B
C
D
B
A
D
C
二、综合题:(共40分)
31、(14分)
解析:
第(1)题,从地势、地形、特殊地貌等方面描述。第(2)题,云贵高原上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耕地少,而坝子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为节约出更多的空间发展农业,村落多选择在坝子边缘。第(3)题,主要从降水特征、植被覆盖率、地貌特征等方面分析。第(4)题,贵州省水资源“既多又少”,针对此特点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等方面回答。
答案:
(1)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或西北高东南低);喀斯特地貌广布。(3分)
(2)特点:主要分布在坝子的边缘。原因:贵州省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耕地少,为节约出更多的空间发展农业,村落多位于坝子边缘土地较贫瘠的地方。(3分)
(3)贵州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但集中在夏、秋季,降水分配不均;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山高坡陡,土层薄,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较差;为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多裂隙,地表水下渗较多,造成地表干旱缺水。(6分)
(4)大力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2分)
32、(14分)
解析:
第(1)题,依据景观图中坦噶尼喀湖两侧的悬崖峭壁,联系东非大裂谷的成因,分析坦噶尼喀湖的成因。由图可知该湖深居内陆,降水较少,但周围有多条河流注入,给湖泊带来丰富的淡水。第(2)题,水质恶化的原因可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第(3)题,要结合材料,围绕坦噶尼喀湖水质恶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答案:
(1)成因:地壳断裂下陷,积水成湖。湖水的主要来源:河流水。(2分)
(2)自然原因:
湖水自净周期漫长;周边河流用水量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减少。(4分)
人文原因:
人口增长快,过度开垦导致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湖泊含沙量增加;工业废水、农业退水、生活污水进入湖泊导致水污染;迅速增加的燃油快艇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产生油污;旅游垃圾的无序堆放和不合理处理;属于国际性湖泊,治理难度大。(4分,任意答4点得满分)
(3)加强流域内资源的统一管理,加强四国合作;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发展工农业,减少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污水,并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加强旅游垃圾的集中处理;使用清洁能源做动力的水上交通工具;合理发展渔业养殖;等等。(4分,任意答4点得满分)
33、(12分)
(1)旅游资源的质量:(4分)
自然景色优美,民族文化浓郁;多样性与独特性并存;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地域组合和集群状况良好。
(2)旅游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4分)
有利条件:与主要客源地(昆明、成都等城市)有公路连接,交通便利;客源地居民收入较高,出游率高。
不利条件: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地区接待能力有限;环境承载力有限;山高路险,交通安全隐患大等。
(3)游客到当地旅游必备的物品:(4分)
防晒物品:伞、太阳镜、防晒衣等;防寒防风物品:衣物,帽子,口罩等;防疾病物品:小氧气瓶,防中暑、感冒和拉肚子的药品等等。相机、足够的经费、指南针、民族习俗学习手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