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0 MB
- 2021-04-16 发布
陕西省黄陵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中国陆上风力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位于“三北”和东部沿海地区,下图表示我国风力发
电机组生产企业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生产企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技术 B. 风能大小
C. 市场 D. 政策
2.随着风力发电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弃风”现象比较突出(弃风是指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
纳能力不足等导致风电场风机暂停发电的现象),下列关于“弃风”现象最突出的省份及解决弃风现象最有效的
措施正确的是( )
A. 黑龙江——控制风电发展规模,大力发展火电
B. 江苏——提高当地的工业化水平,扩大电能消费市场
C. 河北——大力发展有色冶金工业消耗多余电能
D. 内蒙古——使用超高压输电技术跨区域输电
下图是表示某企业厂址与原料和产品运费的关系,等值线数值表示每万元产值的运输费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该企业可能是( )
A. 石油化工厂 B. 家具厂
C. 水产品加工厂 D. 电子元件厂
4.从运输费用而言,该企业最佳厂址应选在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若在乙、丙两地设厂,其生产每万元产值的运输费用可能相差( )
A. 680 元 B. 1 250 元 C. 1 840 元 D. 2 420 元
读某工业部门区位要求及其所在地的地方条件比较表(“◎”号表示指向性因素,“×”号表示重要因素,“○”
号表示一般因素),回答下列各题。
6.该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
A. 石油化工 B. 高级服装制造
C. 水果罐头制造 D. 有色金属冶炼
7.此地拟将该工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培育,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 分散布局企业,减小生产规模 B. 发展下游产业,拓宽消费市场
C. 大量引进人才,提高创新能力 D. 利用便利交通,扩大原料进口
下图为美国铜矿资源开发布局指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据图分析美国铜矿熔炼厂和精炼厂分别属于 ( )
A. 原料导向型工业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B. 动力导向型工业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C. 动力导向型工业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 原料导向型工业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9.大量铜材加工厂布局在精炼厂附近,有利于 ( )
A. 加强各加工厂间联系,竞争发展
B. 加强与精炼厂的协作,降低成本
C. 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劳动力成本
D. 减少市场交易费用,改善环境质量
读某类工业净收入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0.该类工业最可能是 ( )
A. 钢铁工业 B. 机械制造工业
C. 食品加工业 D. 电子工业
11.造成该类工业在市中心净收入状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 地租高 B. 市场狭小
C. 运输不便 D. 原料成本高
读汽车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关联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
A. 共用基础设施
B. 开拓产品市场
C. 共用廉价劳动力[]
D. 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
13.阶段 c 中心区域出现企业向外扩散的原因有 ( )
①生产技术水平提高 ②基础设施完善③地价上涨 ④劳动力成本升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读陕西省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4.陕西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分布特点是 ( )
A. 沿秦岭分布 B. 分布集中
C. 沿河分布 D. 沿交通干线分布
15.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 市场广阔 B. 高校众多,科技发达[]
C. 矿产资源丰富 D. 交通便利
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下图示意某一般
模式。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性转移速度较快。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在图示模式中( )
A. 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B. 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C. 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D. 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17.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
A. 普通服装制造 B. 汽车制造
C. 金属冶炼 D. 甘蔗制糖
18.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
A. 原材料价格 B. 交通条件
C. 工人工资 D. 市场
下图为安阳市 9 大产业集聚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安阳市 9大产业集聚区( )
①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②有利于减轻污染 ③可能削弱单个企业的发展潜力 ④有利于实现规
模效益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0.不属于该市产业集聚优势因素的是( )
A. 科技 B. 政策
C. 市场 D. 劳动力资源
“潮汐车道”方便“钟摆族”上下班。(“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
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读下图,
回答下列各题。
21.对“钟摆族”的叙述最可信的是( )
A. “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
B. “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环境质量
C. “钟摆族”都自己驾车上下班
D. “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
22.“潮汐车道”的设置目的主要是( )
A. 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B. 美化城市道路景观
C. 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D. 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离心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图中甲、乙、丙所示内容排列正确的是( )
A. 甲—地价上涨;乙—交通拥挤;丙—各类产业迁出
B. 甲—交通拥挤;乙—地价上涨;丙—各类产业迁出
C. 甲—各类产业迁出;乙—交通拥挤;丙—地价上涨
D. 甲—地价上涨;乙—各类产业迁出;丙—交通拥挤
24.图示现象可能导致( )
A. 市中心人口大幅增加
B. 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
C. 城市用地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
D. 中心商务区逐渐向郊区迁移
下图为我国南部某城市用地布局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图中城市功能区合理的布局是 ( )
A. 甲为居住备用地 B. 乙为食品加工区
C. 丙为出口产业园 D. 丁为重化工业园
26.丁功能区布局的有利条件为 ( )
A. 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空气好
B. 远离河流,对水体污染轻
C. 靠近居住区,劳动力充足
D. 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下图为我国六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四种农作物秸秆占本省区秸秆总量的比重,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7.图例中①、②、③、④依次表示的是 ( )
A. 水稻、棉花、小麦、油菜 B. 棉花、油菜、水稻、小麦
C. 油菜、小麦、棉花、水稻 D. 小麦、水稻、油菜、棉花
28.下列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理符合生态农业模式的是 ( )
A. 秸秆——燃烧——能源
B. 秸秆——沼气池——能源和肥料[]
C. 秸秆——原料——造纸[]
D. 秸秆——原料——手工编织产品
下图是二战前后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转变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影响钢铁厂区位因素的强弱。读图回答下列
各题。
29.图中 X、Y依次为( )
A. 燃料、市场 B. 燃料、环境
C. 劳动力、市场 D. 交通、环境
30.二战后至今,下列地域中发展钢铁工业优势与图中相符的是( )
A. 美国“硅谷” B. 德国鲁尔区
C. 日本太平洋沿岸 D. 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1.汽车产业是国家工业实力的综合体现。阅读下面图示,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近年,中外石油公司在我国各地竞相建立加油站。影响加油站布局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读我国的汽车产业分布变化图,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区位因素的变化情况。
(3)日本本田等三大汽车集团分别在黄埔、番禺、花都投资设厂,主要原因是什么?
32.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新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读图 6-10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试说明其原因。
(2)图乙中①地和②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1 中的 D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泊周围人口密度较小,居民大都将作物当作饲料从事动物饲
养。有人建议,为利用该区域的草场资源,引进来自中国青藏高原的牦牛发展放牧业。
材料二 图 2 是湖区的降水统计资料。
(1)分析湖区周围的农业偏向于动物饲养的主要原因。
(2)你认为该区域引进牦牛发展畜牧业的建议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
34.读“人类社会演化”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下列问题属于乙图中箭头①引起的是____ _,属于箭头②引起的是
_____ ___。
A.太湖蓝藻污染 B.海洋渔业产量下降
C.野生华南虎踪迹难觅 D.山西某地儿童铅中毒频频发生
E.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枯死 F.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参考答案
1.C
2.D
【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显示我国风力发电机组生产企业集中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上述地区经济发达,电力资
源需求量大,市场因素是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生产企业分布的主导因素。
2.从题干中可知,弃风的主要原因是风力发电量超出了电网接纳能力,因此应使用超高压输电技术跨区域输电,
最可能出现这种现象的地区是风力资源丰富但电网不足的内蒙古。
考点:我国风电分布
3.A
4.D
5.C
【解析】试题分析:
3.据图可知,该企业原料运费等值线远大于产品运费等值线,因此,该企业最有可能是原料指向型企业,A 项符合题
意。
4.甲地原料运费大于 2000,产品运费小于 100;乙地原料运费 2000,产品运费大于 400;丙地原料运费大于 1000,
产品运费是 400;丁地原料运费小于 500,产品运费大于 400,综合比较四地原料和产品的运费成本,丁地最小,
选 D 正确。
5.乙地原料运费为 2000,产品运费介于 400 到 500 之间,总运费介于 2400 到 2500 之间;丁地原料运费介于 0
到 500 之间,产品运费介于 400 到 500 之间,总运费介于 400 到 1000 之间。因此两地生产每万元产值的运输费
用差值介于 1400 到 2100 之间。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6.A
7.A
【解析】试题分析:
6.石油化工所需的市场因素为良,工厂用地、交通、水源因素为优,A 项符合题目要求;高级服装对市场要求
高、但服装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所以 B 项错误;水果罐头不利于长途运输、是市场指向性的,C 项错误;有
色金属冶炼是原料指向性、也需要燃料,不符合题目要求,D项错误。
7.石油化工产业行业之间关联性强,利用规模减少成本,不易分散布局,减少生产规模。
考点:该题考查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8.A
9.B
【解析】试题分析:
8.据图可知,铜矿熔炼厂为原料导向型工业,靠近铜矿产区;精炼厂则分布在铜材消费区,属于市场导向型工
业。
9.精炼厂为铜材加工厂提供原料,有生产上的联系,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运费,降低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利
润。
考点:本题组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
10.C
11.A
【解析】试题分析:
10.图示反映该类工业布局于市区距离市中心有一定距离的区域净收入最高,故判断为占地面积较小的市场指向
型工业。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占地面积大,对环境影响大,不宜布局在城区,应当布局在城市边缘地带。电子产
业主要依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及高速交通运输,对于当地市场的依赖度不高,故选 D。
11.由图可知,在市中心段净收入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越靠近市中心地区,地租越高,在城市边缘段为负值的
原因是距市中心远、运费高。故选 B。
考点:地图的基本知识、工业区位因素
12.D
13.C
【解析】试题分析:
12.顺畅的信息交流与便利的技术协作有利于促进关联企业和核心企业的协同发展。
13.a、b、c 三个阶段中,阶段 c 中心区域的生产技术水平最高、基础设施最完善,但随着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心区域存在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升高、政策优势减弱、环境成本上升等问题,从而推动部分企业向外扩散。
考点:产业的集聚和扩散。
14.C
15.B
【解析】试题分析:
14.仔细读图分析可知,陕西省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沿河流分布,答案选 C。
15.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因素是技术,因此主要布局在高校众多、科技发达的地区。
考点:开发区的布局特点及区位因素分析。
16.D
17.A
18.C
【解析】试题分析:
16.一般来说,发单企业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A 错;而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分布着大量的接单企业,
B 错。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除了在接单企业制造外,还有其他工厂,C 错。利润随订单流向在逐级递减,D正确。
17.金属冶炼和甘蔗蔗糖不需要采取跨国生产模式,C 和 D 错;汽车制造精密零部件跨国分工,技术含量较高,
一般在在发达国家专门化生产,B 错;只有普通服装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符合图示模式,A 正确。
18.通过分析,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利润,由发达国家向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发展
中国家快速转移,C 正确。
【考点定位】工业的集聚与分散,影响工业的因素,产业转移。
【名师点睛】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成本、市场、内部交易成本。其他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
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
境。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19.D
20.A
【解析】
19.产业集聚,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会导致污染加剧,会加强企业的发展潜力,有利于实现规模
效益,故选 D。
20.读图可知,安阳市各地产业集聚区分散在各地,均为县级区域,人口众多,市场广阔,且劳动力资源丰富,
产业集聚区得到了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但是由于城市等级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较少,科技人才少,不具
有优势,故选 A。
21.D
22.A
【解析】试题分析:
21.“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上下班交通拥堵有关,是城市化过程的重要表现,A 正确;“钟摆族”购房在郊外地价
低的地方,主要考虑地价、房价,也就不可能是以高级住宅为主了,B、D错;“钟摆族”多是自己驾车上下班,
但不都是,C 错。选 A 正确。
22.“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钟舞动族”
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其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优化配置道路资源。选 B
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城市交通。
23.B
24.C
【解析】试题分析:
23.读图结合相互关系,可以判断,由于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土地供应紧张,导致土地价格上涨,(乙),交通
拥堵(甲)及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导致产业迁出(丙),城市离心力形成。故选 B。
24.图示现象是形成了城市离心力,该现象出现导致各类产业向外迁移,市中心人口将减少,城市用地向外扩展,
出现卫星城,城市化水平不会下降,中心商务区仍然位于城市中心区。故选 C。
考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5.B
26.D
【解析】
25.读图可知,甲位于城市最小风频上风向,靠近河流,位于河流下游,适宜布局重化工区,A 错。乙位于城市
中心地带,紧邻居住区,市场广阔,食品工业对于城区环境的影响较小,B 对。丙位于城市盛行风上风向,靠近
高新技术园区,应为居住备用地,C 错。丁靠近铁路及物流园区,应为出口产业园区,D 错。故选 B。
26.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丁为出口产业园区,邻近高速公路、铁路,交通便捷,有利于产品出口,故
选 D。
【点睛】功能区的合理布置要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工业用地靠近交通便捷区位;工业区和
居住区之间有方便的联系;需劳动力多的工业区接近居民区,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基
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居民区内。污染大或有火灾危险的企业远离城市,污染空气
和水源的工业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在防护带中
一般可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留有发展余地。
27.C
28.B
【解析】试题分析:
27.注意图中①、②、③、④对应图例的差异及其在不同区域的比重多少。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
稻,所以水稻秸秆占本省区秸秆总量的比重最大,即图例④应该是水稻;同理图中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以小
麦种植业为主,比重最高的应该是小麦,即②;新疆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区,所以③是棉花,故选项 C 正确。
28.生态农业模式要求在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时对环境的影响或者污染达到最小甚至没有,同时对农作物秸秆的
处理产生的废弃物又可以促进农业发展;秸秆燃烧提供能源量小而且利用率较低,而且产生大气污染,故排除选
项 A;以秸秆为原料造纸,可能产生的水污染;以秸秆原料发展手工编织产品,是秸秆利用的有效方式,而且不
会产生污染,但是废弃物没有促进农业生产的再发展;利用秸秆发展沼气池提供能源,而且沼液、沼渣可以作为
肥料用来肥田,故选项 B 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区域农业发展。
29.A
30.C
【解析】试题分析:
29.二战前,钢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单位钢产品需要消耗的煤、铁矿石多,工业布局要靠近原料、燃料产地,
原料、燃料是主导区位因素。X 是燃料。二战后,工业技术发展,工业区位选择受原料、燃料 的影响减小,工
业布局靠近市场,市场成为主导区位因素。Y 是市场。A 对。环境、劳动力是重要影响因素,不是主导因素,B、
C、D 错。
30.读右图,结合前面分析,图中钢铁工业的优势区位因素是科技和市场。日本煤、铁资源缺乏,钢铁工业分布
在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原因是科技、市场,C 对。美国“硅谷”、德国鲁尔区、中国辽中南都不是市场指向型产业,
A、B、D 错。
【考点定位】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工业指向类型。
31.(1)汽车流量
(2)由接近原料产地转变到接近市场、技术和资金较优的地区。
(3)市场广阔;绕过贸易壁垒;投资环境好(土地价格低;劳动力廉价;基础设施好;产业之间的协作好等)。
【解析】(1)近年,中外石油公司在我国各地竞相建立加油站,加油站主要分布在主要公路交通沿线地区,可知
影响加油站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汽车流量的多少影响加油站的数量。
(2)读图,我国汽车工业从原来的中部和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地区向东部沿海城市转移,说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过
程中区位因素由接近原料产地转变到接近市场、技术和资金较优的地区。
(3)日本本田等三大汽车集团分别在黄埔、番禺、花都投资设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该地区在汽车市场、
土地价格、劳动力、基础设施和产业协作方面优势明显。
32.二者关系:该地区生态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 100 人的地区
原因: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工业发达,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频繁,对环境影响大,从而造成了较
严重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①地的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的破坏;②地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原因:造成①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采育失调,毁林开荒,滥砍乱伐,森林火灾等
造成②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牲畜大量集中,过牧现象严重,使草场破坏严重,导致土地荒漠化
【解析】试题分析:(1)通过人口密度图和生态极危急区的分析可以知道该地区生态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人口
密度大于 100 人以上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工业发达,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频繁,对环境
影响大(利用和改造环境深度、广度大,产生的废弃物多),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2)联系我们学习的环境问题的知识回答①地的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的破坏,②地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造成①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采育失调,毁林开荒,滥砍乱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造成②地环境问
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牲畜大量集中,过牧现象严重,使草场破坏严重,导致土地沙漠化。
考点:环境问题
【知识拓展】土地荒漠化
造成荒漠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气候等自然原因,如全球变暖、北半球日益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化趋势等。但是人类
活动,如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破坏森林植被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1)土地滥垦与不适宜的种植业
发展,导致天然植被破坏,土壤入渗性降低、蒸发加强;(2)过度放牧与不当的草场管理,使草场得不到休养
生息、植物种类减少、草质变劣;(3)森林滥伐与地表植被破坏,导致区域小气候变化、蒸发量增大、相对湿
度降低、风速加大,加速土壤风蚀、水蚀等土地荒漠化过程。
地球上的荒漠化地区,大都是人类最贫困的地区。由于环境恶劣,并且缺乏资金和其他资源,贫困地区的人口被
迫加剧开发原已超负荷的土地,如无限制放牧、砍伐森林、过度开垦等来维系生存,从而不断加大土地的负载,
形成荒漠化与贫困化的恶性循环。全球每年有上百万的人,被迫因为荒漠化而走上命运难卜的迁徙之路。
33.(1)湖区海拔高,热量不足,谷物难以成熟,故种植作物作为饲料饲养动物;人均土地面积广 (或草场面积
大) (2)可行。理由:该区域为高山高原气候,草场广阔;牦牛适应高寒的气候;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不可
行。理由:该区域为热带高原,与青藏高原环境差异较大;发展放牧业会破坏当地草场(生态环境);外来物种引进会
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 (物种)
【解析】(1)湖区周围的农业偏向于动物饲养的主要原因要从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角度分析。包括地形、
气候等因素。读图可知,图中湖泊周边地区,海拔较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不利于种植业发展,同时,该地
区人口密度小,人均草场面积大,所以种植作物作为饲料饲养动物为主,以饲养动物为主。
(2)该区域引进牦牛发展畜牧业的建议是否可行属于开放性题目,可行不可行,言之有理即可。可行主要从当
地自然条件与青藏高原的自然条件相似,适宜牦牛饲养角度分析。不可行主要从环境差异及物种多样性保护角度
考虑。由于该地海拔高,草场广阔,与青藏高原的自然条件相似,所以可以发展畜牧业,引进牦牛可行。但是从
纬度看,该地为热带地区,与牦牛生存的青藏高原环境差异大,发展放牧业对自然环境有影响。同时,引进牦牛
会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所以不赞成引进牦牛。
34.(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2 分,答对一点得 1 分)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更加脆弱(2 分)
(3)B、C、E、F(答对一个得 1 分,共 4 分) A、D(答对一个得 1 分,共 2 分)
【解析】试题分析:(1)该题主要考查人地关系原理的理解,意在考查同学们读图提取信息并分析人地关系原
理的能力。分析乙图可知,该阶段,人类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向环境索取物质、能量无度,并大量向环境排放污
染物质。
(2)该题主要考查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考查同学们对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对环境带来
影响的分析能力。审题时必须注意理解“广泛”二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土层薄,开荒种田时会破坏植被,
雨季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层进一步变薄甚至导致岩石裸露,生态环境恶化,生物物种减少,生态系统岌岌可
危。
(3)箭头①出现的环境问题有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箭头②则带来环境污染。海洋渔业产量下降,野生华南
虎踪迹难觅,是人类过度捕捞导致的;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枯死,主要是水资源利用不当导致的;黄土高原水土
流失严重,主要是植被的破坏导致的。所以 BCEF 属于生态破坏;太湖蓝藻污染主要是海水污染导致 ,山西某地
儿童铅中毒现象频频发生,主要是由于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导致的。属于环境污染问题。
【考点定位】该题主要考查人地关系的演变以及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问题的表现。
【名师点睛】甲图反映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同社会形态下人口的增长情况,乙图说明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从农业社会开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改造自然,人地关系出现不协调;
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开始呈现全面的不协调,这是解答第(1)题的关键。第(2)题以人们
在江南丘陵修筑梯田为例,分析生态环境的反馈作用。我国江南丘陵山区,由于降水多,土壤侵蚀严重,如果广
泛修建梯田,必然使森林减少,生态系统更脆弱,植被破坏也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3)箭头①出现的环境问
题有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箭头②则带来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