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 MB
- 2021-04-16 发布
25
古人谈读书
人物简介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
《论语》
。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宋朝著名的
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诗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
朱子
。
著有
《四书章句集注》
《太极图说解》《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
四书
”,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
四书五经
”。
知识锦囊
1.
会认
“
耻、矣
”
等
4
个生字,会写
“
耻、诲
”
等
5
个生字,理解
“
不耻下问、诲人不倦
”
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
3.
从文中总结相应的读书方法,并学会运用到日常的读书学习中。
教学目标
耻
矣
岂
chǐ
yǐ
qǐ
会 认 字
识
zhì
耻
chǐ
音序:
C
结构:
左右
偏旁:
耳
笔画数:
10
组词:
耻辱 不耻下问
笔顺:
会 写 字
诲
huì
音序:
H
结构:
左右
偏旁:
讠
笔画数:
9
组词:
教诲 诲人不倦
笔顺:
谓
wèi
音序:
W
结构:
左右
偏旁:
讠
笔画数:
11
组词:
称谓 无所谓
笔顺:
诵
sòng
音序:
S
结构:
左右
偏旁:
讠
笔画数:
9
组词:
诵读 朗诵
笔顺:
岂
qǐ
音序:
Q
结构:
上下
偏旁:
山
笔画数:
6
组词:
岂止 岂敢 岂有此理
笔顺:
课文解读
知
之
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
也。
【知】
前面四个
“
知
”
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
“
知
”
同
“
智
”
,是智慧的意思。
【为】
是
。
注 释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 译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
课文解读
敏
而
好
学,不
耻下问
。
【敏】
此处指聪敏。
【好】
喜好
。
【
耻
】
以
……
为耻
。
【
下问
】
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注 释
敏而好学
,
不耻下问。
翻 译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默而
识
之,学而不
厌
,
诲
人不
倦
。
【识】
这里读作
zhì
,记住的意思
。
【厌】
满足
。 【诲】
教诲
。 【倦】
倦怠
。
注 释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 译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知】知识
。
【好】喜好,喜爱
。
【敏】此处指勤勉。
注 释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翻 译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翻 译
学习知识好像追赶不上那样,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及:追赶
失:丢掉
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翻 译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不睡觉,天天思考,没什么用处,不如学习(收获多)。
尝:曾经
讨论交流
22
1.
从《论语》中的
6
个句子中,你知道了哪些读书的道理呢?
2.
在你的周围,有这样去做的人吗?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课文解读
注 释
余尝
谓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
此
,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
诵读,
决
不能记,记
亦
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
急
。心既到矣,眼口
岂
不到乎
?
【谓】
说
。
【此】
这里
。
【漫浪】
随意
。
【决】
一定
。
【急】要紧,
重要
。
【岂】
难道
。
我曾经说过
,
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讨论交流
25
同学们觉得朱熹的话有道理吗?
我们今后又应该怎样读书呢?
拓展延伸
26
除了文中有关读书的看法之外,你还知道古代哪些人对读书有独到的见解呢?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
2.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3.
书读百遍,而义自见。
——
陈寿
课后作业
课外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者关于读书的名言。
1
学了这一课后,请大家写写对于读书的看法或者自己的读书体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