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 MB
- 2021-04-16 发布
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作业
(2015·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当地时间 2011 年 12 月 29 日,太平洋岛
国萨摩亚决定即日起由全球最后一个迎接新一天的国家,变成最早迎接新一天的国家。完成
1~2 题。
1.萨摩亚决定的当天,当地的日期应改为( )
A.12 月 28 日 B.12 月 29 日
C.12 月 30 日 D.12 月 31 日
2.影响萨摩亚城镇环形分布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
A.历史 B.地形
C.交通 D.河流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日期变更线和地形对城镇分布的影响。第 1 题,萨摩亚由国际日期
变更线东侧,移动到西侧,所以日期加一天,所以是 12 月 30 日,所以 C 正确。第 2 题,萨
摩亚河流是放射状,中部高四周低;城镇是环形,所以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地形,所以 B
正确。
答案:1.C 2.B
(2015·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PM2.5 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下图为我国天津市某年四季 PM2.5 平均日变化分
布图。读图,完成 3~4 题。
3.代表冬季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关于四季 PM2.5 变化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早晨峰值出现在 6 至 9 时左右,与人类活动相关
B.受大气运动影响 14 时前后出现低值
C.PM2.5 曲线变化与气温变化规律相同
D.各个季节的曲线呈双峰变化
解析:本题组考查读图能力及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第 3 题,在我国的冬季,地面温度
低易出现逆温现象,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易污染,因此在冬季大气污染将严重,故选
B。第 4 题,6 至 9 时左右属于上班高峰期,车辆多,污染物排放量大,午后两点左右气温
高,对流运动强,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每个季节都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形成污染的高峰,
而污染物的变化与气温变化相反,故选 C。
答案:3.B 4.C
(2015·安徽省阜阳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世界气象组织称,北极周围地区的海冰面
积创新低,2012 年 3~9 月,北极海冰消融 1 183 万平方千米。据此,回答 5~6 题。
5.北极周围地区的海冰面积创新低与下图中的哪个箭头所示的辐射增强密切相关
( )
A.甲 B.乙 C.丙 D.丁
6.为解决北极周围地区海冰面积创新低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C.加大矿物能源的勘探、开采和利用力度
D.限制一切耗能产业的发展
解析:第 5 题,北极周围地区海冰面积创新低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而全球气候变
暖与大气中温室气体数量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密切相关。第 6 题,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
因为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大,温室效应增强,而温室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因此,
解决北极周围地区海冰面积创新低问题的可行性措施是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
放。
答案:5.B 6.A
7.(2015·安徽省安庆一中等江淮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其中甲
村落多明清古建筑,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主干道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村庄为图示区域内最大的村落,简析其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3)某摄影爱好者想拍摄一张古村落全貌,在 A、B、C 三地应选取地点,简述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题,河流在山谷处,而山谷是由海拔低
处凸向高处,所以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第(2)题,聚落的形成要考虑地形、河流、水源、
河流交汇处、交通等因素。第(3)题,A 地与甲村之间有山脊相隔,且距离远,不易拍摄,A
错。B 地距离近,但之间有一山峰阻挡,无法拍摄全景,B 错。C 地视线通透,且地势较高,
可以俯视全村,C 对。D 地地势太低,无法拍摄全村景观,D 错。
答案:(1)由东南流向西北 (2)地形平坦开阔;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位于河流交汇处,
且有省道经过,对外联系方便 (3)C 视线通透(没有地形阻挡)
(2015·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月考)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 P、Q 两区
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 8~10 题。
8.图中 P 处的地貌名称是( )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9.P 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
A.1 月 B.3 月
C.7 月 D.10 月
10.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聚落选址在 Q
区域的最佳位置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本题考查地貌类型判断及其对聚落的影响。第 8 题,根据 P 处等高线分布可知,
P 位于河流在山脉的出口处,位于山麓地带,形成的地貌类型为山麓冲积扇,B 正确;河流
在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在中游地区,形成河漫滩。第 9 题,P 处位于大陆西岸,而且
有常绿林分布,结合图中 30°纬度信息可知,该地应该位于南半球 30°—40°大陆西岸,
其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故而 7 月为该地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较多,河流含沙量
大,P 处沉积作用明显,C 正确。第 10 题,根据等高线弯曲可知,乙地和丙地靠近河流,取
水方便;但乙地比丙地等高线稀疏,更符合地势平坦,而且丙地位于河流下游,靠近海洋,
多水患洪灾,故而乙地最符合“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
B 正确。
答案:8.B 9.C 10.B
(2014·北京朝阳区一模)下图为秦岭北坡和南坡 1 月气温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 11~
12 题。
11.近 50 年来,秦岭 1 月气温( )
A.南坡和北坡均逐年上升 B.南坡较北坡上升幅度大
C.0℃等温线有逐渐北移的趋势 D.0℃等温线所经山地的海拔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12.近 50 年秦岭山地的气候变化会使( )
A.高山林带上界升高 B.北坡雪线降低
C.南坡的降水量增加 D.动物向南迁移
解析:第 11 题,图中显示南坡和北坡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依此趋势,0℃等温线有逐
渐北移的趋势,故 C 项正确。图中显示南北坡不同年份气温有较大的波动,并不是每年都在
上升,故 A 项错误;南北两坡平均气温变动线基本平行,说明上升幅度相当,故 B 项错误。
第 12 题,气温升高会使高山林带分布范围扩大,即更高海拔将拥有森林生长的热量条件,
故 A 项正确。
答案:11.C 12.A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湖南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图(左图)和湖南省等高线地形图(右图)
材料二 洞庭湖的水域面积由原来约 6 000 平方千米骤减到如今的约 2 625 平方千米,
也从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为了第二大淡水湖。
(1)说明湖南省降水最高值中心的位置(省内空间方位),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洞庭湖水域面积的变化对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从气温、
降水、生物方面分析)。
(3)根据右图简要说明湖南省不同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题,湖南省的东南部地区位于东南
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第(2)题,洞庭湖水域面积的变化会对周围地区气温调节,气温
日较差、年较差、蒸发量、湿度、湿地、生物多样性等产生影响。第(3)题,比较山区和平
原的不同即可。
答案:(1)分布在湖南省的东南部地区;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2)对周
围地区气温调节能力下降,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湖水蒸发量减少,周围地区湿度下降,
降水减少;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破坏(渔业资源下降),水生生物变为陆生生物。 (3)平
原地形平坦,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道路较密集;山区地形起伏大,人口稀少,经济较落
后,道路较稀疏。
[备课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一节 水2021-04-16 09:22:0710页
- 2018年中考地理总复习课件:第十五章2021-04-16 09:21:0223页
- 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2021-04-16 09:20:595页
- 2018-2019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21-04-16 09:16:267页
- 【地理】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9-22021-04-16 09:14:0223页
- 七上地理复习知识点2021-04-16 09:12:199页
- 高考地理题集标准2021-04-16 09:11:2718页
- 【地理】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2021-04-16 09:11:1916页
- 地理计划总结之九月份地理教学反思2021-04-16 09:09:471页
- 高考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区域地理2021-04-16 09:09:35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