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4.00 KB
- 2021-04-16 发布
2018-2019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物理试题
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
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
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 12 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其中前 9 题是单选题,后 3 题是多选题。选错得 0 分,选不全得 2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B. 凡是小的物体,皆可以看作质点
C. 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中的“花”是参考系
D. 地面上的人看水平飞行的飞机投弹,弹的运动是直线运动
2.一质点沿 x 轴做直线运动,其 v-t 图像如图所示.质点在 t=0 时位于 x=3 m 处,开始
沿 x 轴正向运动.当 t=8 s 时,质点在 x 轴上的位置为
A. x=3 m B. x=5 m C. x=6m D. x=12 m
3.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一定增大 B.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D. 物体的加速度不变,速度也不变
4.汽车以 15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方有危险,立即刹车。已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5 m/s2,那么
从开始刹车算起,第 4 s 末的速度以及开始刹车后 4 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 V ==5m/s X = 20m B. V =0 m/s X = 20m
C. V ==5m/s X = 22.5m D. V = 0 m/s X = 22.5m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拳击手一拳击出,没有击中对方,这时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
B. 运动员将足球踢出,足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足球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
C. 用石头碰鸡蛋,鸡蛋破,说明石头对鸡蛋有作用力,而鸡蛋对石头没有作用力
D. 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
6.如下图所示,将一个钢球分别放在量杯、口大底小的普通茶杯和三角烧杯
中,钢球与各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相接触,处于静止状态.若钢球和各容器的
接触面都是光滑的,各容器的底面均水平,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 1 页 共 4 页
A. 各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无弹力作用
B. 各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有弹力作用
C. 量杯的侧壁对钢球无弹力作用,其余两种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有弹力作用
D. 口大底小的普通茶杯的侧壁对钢球有弹力作用,其余两种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无弹力作用
7.小球从靠近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方法拍摄的小球位置如图中 1=2=3 和 4 所示。
已知连续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均为 T,每块砖的厚度为 d。由此可知小球
A.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B. 经过位置 3 时的瞬时速度大小约为
C. 经过位置 4 时的瞬时速度大小约为
D. 从位置 1 到 4 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
8.如图是伽利略做了上百次的铜球沿斜面运动的实验示意图,他通过对斜面上球运
动的研究来寻找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个研究案例确立了 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
法.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伽利略用该实验证明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B. 伽利略用该实验巧妙“冲淡”重力,便于测量铜球的瞬时速度
C. 若铜球从静止开始运动的总位移与所用时间成正比,铜球就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 伽利略推断,斜面的倾角越接近 90°,铜球的运动就越接近自由落体运动
9.一质点在连续的 4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 2s 内位移为 12m,第二个 2s 内位移为 16m,下面说法正
确的是( )
A. 质点在第 1s 末的速度大小为4 m/s
B. 质点在第 2s 末的速度大小为 6m / s
C.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1m / s2
D.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6m / s2
10.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的四段距离相等,质点从 O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先后通过 a、 b、c 、d 四个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由 O 到达各点所用时间之比 : : : = : √ : √ :
B. 质点通过各点的速率之比
C. 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
D. 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11.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关于木块受到的支持力和桌子受到的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受到的支持力,施力物体是桌子
B. 桌子受到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力
C. 木块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D. 木块受到的支持力由于木块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12.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 x 随时间 t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2 页 共 4 页
A. 在 t1 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B. 从 0 到 t1 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 从 t1 到 t2 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 在 t1 到 t2 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二、实验题(每空 2 分共 10 分)
13.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
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在桌面上(尚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 5 个点取 1 个计数点,
相邻計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
(1)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A.先接通电,再使纸带运动
B.先使纸运动,再接通电
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近滑轮处
D.将接好纸带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2)从实验装置看,该同学所用的是电压为 220V 的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
(3)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_____s
(4)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和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填两
个计数点)
(5)计数点 5 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1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解答题(共 42 分)
14.(10 分)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最后 1 秒内通过的位移是65m( 取10m/s2)求:
1)物体开始下落的高度?
2)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3)落地时的速度?
15.(10 分)某人站在高楼的平台边缘,以 20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不考虑空气阻力,g 取 10m/s2 =
求
1)物体上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石子从抛出到下落至抛出点正下方 60m 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第 3 页 共 4 页
16.(10 分)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 v1=10m/s,一人骑自行车在汽车前面以 v2=4m/s 的
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司机发现骑自行车的人后立即刹车让汽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a=2m/s2。汽车开始刹车时汽车与自行车间的距离 L=9m==1=经多长时间汽车追上自行车?=2=汽车是否会撞上自行车?
17.(12 分)一物体沿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且同时开始计时,其加速度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关系图线(a-t 图)
如图所示,求:
(1)物体在第 4s 末的速度;
(2)物体在前 3s 内的位移
208.11高一物理参考答案
1.A2.C3.C4.D5.D6.A7.C8.D9.C
10.ABD11.AC12.CD
13.AD交流0.026、71.0
14.(1)(2)(3)
(1)以向上为正,物体上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2) 以向上为正,石子从抛出到下落至抛出点正下方60m过程中的位移
据,解得:(舍去)、。
16.(1)3s (2)不会
设汽车从开始刹车后,经历时间t和自行车达到相同速度
即:,解得:t=3s
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
自行车的位移:
=,即两车速度达到相等时,汽车恰好追上自行车。
(1)汽车追上自行车的时间为t=3s;
(2)两车恰好不会相撞。
17.(1)8m/s(2)12m
(1)根据加速度图象的物理意义,0 1s内物体加速度a1=8m/s2,
1s末物体速度为v1=a1t1=8m/s,
1 3s内物体加速度a2= -4m/s2,
3s末物体速度为v2= v1+a2t2=8m/s-4×2m/s=0,
3 4s内物体加速度a3=-8m/s2。
4s末物体速度为v3=v2+a3t3=0+8×1m/s=8m/s。
或根据加速度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可知3s末物体速度为零,
4s末物体速度为v=a3t3=8m/s
(2)0 1s内物体位移
1 3s内物体位移
物体在前3s内的位移x= x1+x2=4m+8m=12m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