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1.20 KB
- 2021-04-16 发布
专题六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
2
-
-
3
-
-
4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原子结构及化学键
1
.
构成原子或离子的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1)
如在
中
:
质量数
(
A
)
=
质子数
(
Z
)
+
中子数
(
N
)
(2)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3)
阳离子
(M
n
+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离子核外电子数
+
电荷数
(
n
)
(4)
阴离子
(R
n
-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离子核外电子数
-
电荷数
(
n
)
-
5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2
.
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1)
只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
:
某些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
(
稀有气体除外
)
。如
I
2
、
N
2
、
P
4
、金刚石、晶体硅等。
(2)
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
:
一般是不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共价化合物。如
HCl
、
NH
3
、
SiO
2
、
CS
2
等。
(3)
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
H
2
O
2
、
C
2
H
4
、
CH
3
CH
3
、
C
6
H
6
等。
(4)
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
:
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
Na
2
S
、
CsCl
、
K
2
O
、
NaH
等。
(5)
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如
Na
2
O
2
、
CaC
2
等。
(6)
由极性共价键构成但又不是强电解质的物质。如
HF
等。
-
6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例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
,
也可能含共价键
②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
③
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④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⑤
构成单质分子的粒子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⑥
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
⑦
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③⑤⑦
A
-
7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解析
:
①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
,
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
如
NaOH
中含离子键和
O—H
极性键
,
过氧化钠中含离子键和
O—O
非极性键
,
①
正确
;
②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共价键
,
一定不含离子键
,
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
②
错误
;
③
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如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
,
③
正确
;
④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
如
NH
4
Cl
、
(NH
4
)
2
SO
4
为离子化合物
,
④
错误
;
⑤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
如稀有气体分子中不含化学键
,
⑤
正确
;
⑥
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
,
若为同种元素之间形成的是非极性共价键
,
不同元素之间形成的是极性共价键
,
⑥
错误
;
⑦
有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
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
如
NaCl
溶于水
,
离子键断裂
,
但属于物理变化
,
⑦
错误
;
综上符合题意的有
①③⑤
,A
项正确。
-
8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思维建模
分析物质变化与化学键变化的思维模型
-
9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1
.(2018
全国
Ⅲ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24 g
镁与
27 g
铝中
,
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
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
,
电子数相同
C.1 mol
重水与
1 mol
水中
,
中子数之比为
2
∶
1
D.1 mol
乙烷和
1 mol
乙烯中
,
化学键数相同
B
D
-
10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D
-
11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4
.
短周期元素
W
、
X
、
Y
和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
W
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
,
元素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
2
倍
,
元素
Y
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
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元素
X
与氢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
1
∶
1
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B.
元素
W
、
X
的氯化物中
,
各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的稳定结构
C.
元素
Y
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D.
元素
Z
可与元素
X
形成共价化合物
XZ
2
B
-
12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5
.(2019
天津实验中学高三月考
)X
、
Y
、
Z
、
W
为前
20
号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四种元素
,X
与
Y
能形成
X
2
Y
和
X
2
Y
2
两种常温下呈液态的化合物
,Z
原子的原子序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
3
倍
,
等物质的量的单质
W
所含电子数为化合物
X
2
Y
电子数的两倍
,
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为
Y>Z
B.X
2
Y
2
的电子式为
C.WY
2
中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
D.WX
2
能与
X
2
Y
反应生成
X
2
B
-
13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1
.
有关
“
位
”“
构
”“
性
”
题目解题思维路径
-
14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
15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
16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2
.
粒子半径大小比较的三种方法
(1)
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比较。
①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
(
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
如第三周期
r
(Na)>
r
(Mg)>
r
(Al)>
r
(Si)>
r
(P)>
r
(S)>
r
(Cl);
②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
原子半径、离子半径逐渐增大
,
如第
ⅦA
族原子
r
(F)<
r
(Cl)<
r
(Br)<
r
(I);
第
ⅦA
族阴离子
r
(F
-
)<
r
(Cl
-
)<
r
(Br
-
)<
r
(I
-
)
。
(2)
运用
“
同层比核
,
同核比层
”
进行比较。
“
同层比核
”
如
:Na
+
与
F
-
、
Cl
-
与
S
2-
的电子层数相同
,
核电荷数越大
,
原子核对电子的引力越大
,
半径越小
;
同理
,“
同核比层
”
如
:Na
与
Na
+
的核电荷数相同
,
核外电子层越多
,
原子
(
或离子
)
半径越大。
-
17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3)
综合比较。
上述两种方法的综合
,
如电子层和核电荷数都不相同的
,
一般可通过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如比较
r
(Al
3+
)
与
r
(S
2-
)
的大小
,
可找出与
S
同主族的
O,
然后进行比较。
r
(Al
3+
)<
r
(O
2-
)
、
r
(O
2-
)<
r
(S
2-
),
所以
r
(Al
3+
)<
r
(S
2-
)
。
-
18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3
.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
比较
-
19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
20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例
2
五种短周期元素
A
、
B
、
C
、
D
、
E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
和
C
同族
,B
和
D
同族
,C
离子和
B
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A
和
B
、
D
、
E
均能形成共价型化合物。
A
和
B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C
和
E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
回答下列问题
:
(1)
五种元素中
,
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
(
填元素符号
)
(2)
由
A
和
B
、
D
、
E
所形成的共价型化合物中
,
热稳定性最差
的
是
(
用化学式表示
)
。
(3)A
和
E
形成的化合物与
A
和
B
形成的化合物反应
,
产物的化学式为
,
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
。
-
21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4)D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5)
单质
D
在充足的单质
E
中燃烧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D
在不充足的
E
中燃烧
,
生成的主要产物的化学式为
。
(6)
单质
E
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
:
(1)Na
Cl
(2)PH
3
(3)NH
4
Cl
离子键和共价键
(4)H
3
PO
4
-
22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解析
:
由
A
与
B
、
D
、
E
三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可知
,
该四种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
结合
A
和
B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可知
,A
为
H,B
为
N,
则
C
为
Na,D
为
P;
又因为
C
和
E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
,
可知
E
为
Cl
。
(1)
依据原子半径变化规律
,
先看电子层数
,
再看核电荷数
,
可确定原子半径最大的为
Na,
依据元素周期律可确定非金属性最强的为
Cl
。
(2)H
和
N
、
P
、
Cl
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差的为
PH
3
。
(3)NH
3
与
HCl
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NH
4
Cl,
其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
(4)P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磷酸。
(5)P
与
Cl
2
反应
,Cl
2
足量时生成
PCl
5
;Cl
2
不足时
,
生成
PCl
3
。
(6)
氯气溶于水后有一部分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
但次氯酸是弱酸
,
离子方程式中保留化学式。
-
23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思维建模
解答元素推断题的思维路径
-
24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3)
已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
25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1
.(2018
天津理综
)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
,
结论正确的是
(
)
A.
溶解度
:Na
2
CO
3
NH
3
>SiH
4
B.
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
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
:Cl>C>Si
D.
用中文
“ ”(
ào
)
命名的第
118
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
0
族
C
-
27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3
.(2019
全国
Ⅰ
)
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
(
如图所示
),
其中
W
、
X
、
Y
、
Z
为同一短周期元素
,Z
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
X
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WZ
的水溶液呈碱性
B.
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
X>Y>Z
C.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
D.
该新化合物中
Y
不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
C
-
28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4
.(2016
天津理综改编
)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回答下列问题
:
(1)Z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2)
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写元素符号
)
。
(3)
下列事实能说明
Y
元素的非金属性比
S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A.Y
单质与
H
2
S
溶液反应
,
溶液变浑浊
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1 mol Y
单质比
1 mol S
得电子多
C.Y
和
S
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
,
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
29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4)X
与
Z
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
1 mol X
的最高价化合物
,
恢复至室温
,
放热
687 kJ
。已知该化合物的熔、沸点分别为
-69
℃
和
58
℃
,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
(5)
碳与镁形成的
1 mol
化合物
Q
与水反应
,
生成
2 mol Mg(OH)
2
和
1 mol
烃
,
该烃分子中碳氢质量比为
9
∶
1,
烃的电子式为
。
Q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
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反应
,
生成的盐只有硫酸铜
,
同时生成的两种气体均由上表中两种元素组成
,
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
50
。为防止污染
,
将产生的气体完全转化为最高价含氧酸盐
,
消耗
1 L 2.2 mol·L
-1
NaOH
溶液和
1 mol O
2
,
则两种气体的化学式及物质的量分别为
,
生成硫酸铜物质的量为
。
-
30
-
突破点
1
突破点
2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