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4.00 KB
- 2021-04-16 发布
包头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命题人:刘彩枝 审题人:高一地理组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B.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某一方面,也有综合性的
C.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完全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D.按照指标的不同,区域可分为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下表①②③④表示滇、川、陕三省省会和西藏自治区首府的名称,答下面小题。
2.根据表中气候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为成都 B. ②为昆明 C. ③为拉萨 D. ④为西安
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存在很大差别。据此完成3--5题。
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淮河两侧的植被明显不同
C.秦岭—淮河以南的自然带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4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在发展经济进行国土整治工作中,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是( )
①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②合理进行排灌,防止土壤的盐碱化 ③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兴修水利,克服旱涝灾害 ④改良盐碱地、涝洼、沙荒地,使黄土地变成黑土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全年都可生长农作物,主要原因是( )
A.1月平均气温>0 °C B.7月平均气温≥25 ℃
C.湿润地区水分有余 D、1月份日平均气温大于10°C
读下图,回答小题。
6.该区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②保护、净化水源
③治理水污染 ④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甲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棉花 B.水稻、茶树
C.玉米、棉花 D.小米、高粱
8.为解决乙地区农村生活能源短缺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建大型水电站 ②推广生活用煤 ③营造速生薪炭林
④推广使用沼气 ⑤大力推广太阳灶 ⑥广泛利用潮汐能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下图为黄河流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关于其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行政区划为指标划分,但与地形、气候有关系
②一般以山脊、山峰为界 ③其界线为分水线
④其界线为集水线 ⑤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⑥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10.图中乙、丙、丁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 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B. 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C. 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D. 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地上生物量是植被生长状况的直接反映,土壤水分是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主要指标。表为我国某流域实验区测定出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状况的关系表,据表完成 下列各题。
1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 塔里木盆地 B. 黄土高原 C. 三江平原 D. 江南丘陵
12.该地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A. 人工苜蓿 B. 苹果园 C. 坝地玉米 D. 沙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3、下列属于利用区内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
①.制茶业 ②.石油化学工业
③.棉纺织业 ④.稀土冶炼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该区域在进一步开发利用中应( )
①.在沿海各地围海造田 ②.增加水稻种植面积
③.注重中、低产田的改造 ④.保护和恢复沿海湿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地处北半球亚洲高压的范围之内
B.地处东南风的背风坡
C.深居内陆又隔崇山峻岭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河短水少
16.下列关于我国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源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
B.雅鲁藏布江以南地区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外流区与内流区的界线均通过本区
D.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高原和独特的高寒气候
17.有关气候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③是温带季风气候
B.①可能是塔里木盆地,③可能是锡林郭勒草原
C.由①到②到③体现了亚欧大陆由东向西的气候变化
D.②③两图的降水主要是受西风影响形成
读“我国110°E以东地区的月降水量(毫米)分布图”,完成问题。
18、如果以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为进入雨季的重要参数,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华南地区雨季开始得比江南地区早
B. 6月淮河以南地区都进入雨季
C.8月江南、华南降雨量少于黄河流域
D.9月我国雨季结束
19、分析我国降水分布特点,不可能由此图得出的结论是:
A. 夏秋多冬春少 B.南多北少
C.降水季节变化北方大于南方 D. 东多西少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不同,区域发展状况差异也很大。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
A.夏季炎热干燥 B.全年高温多雨
C.年降水量较多 D.气候大陆性较强
21.甲、乙两区域中
A.乙区域矿产资源贫乏,重工业不发达
B.甲区域农产品丰富,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C.乙区域工业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发展比较缓慢
D.甲区域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
22.甲、乙两区域都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二者相比
A.甲区域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 B.甲区域城市化水平低于乙
C.乙区域城市化起步晚,水平高 D.乙区域城市化以中小城市为主
23.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地理特征的相同之处有( )
A.位于相同温度带 B.都是旱涝灾害频发区
C.位于相同干湿地区 D.都有商品棉基地
24.下面是中国局部区域图,关于该地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该地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③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 ④该地河流有春汛和夏汛;
⑤该地河流季节变化小
A.②④ B.①②③ C.③⑤ D.④⑤
2011年8月12日至8月23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中国深圳举行,同时向世界展示了岭南地区的文化特色。
25. 关于该地域文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粤语、粤菜不属于该地区地域文化的范畴
B. 工业基础雄厚,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C.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盛产稻米、荔枝、苹果
D. 经济生活与海洋密切,文化外向型突出
读某地区地形略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26.这里河流曲折多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 )
A. 侧蚀作用明显 B. 受断层的制约
C.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D. 河流下蚀作用强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聚落沿河流分布于河流凸岸一侧
B. 这里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
C. 此处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
D. 河流总体自东向西流
2009年11月26日,广州开始连续几天的灰霾天气过程。结合下图,完成各题。
28.每年秋冬季节,广州城就经常被包裹在混浊的灰色大气中,其原因主要是( )
A.“珠三角”的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特别是车辆尾气污染严重
B.每年秋冬季节“珠三角”地区阴雨天气偏多
C.气温下降,气流下沉
D.地势低洼,污染物难以扩散
为了加快推进老城区工业搬迁助推产业升级,腾笼换鸟,2014年青岛市启动实施“搬迁攻坚战”活动。下图为“青岛市区工业迁移方向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9.青岛市区的工业外迁,对城市的影响是
A. 城市的服务功能减弱 B. 工业迁移有悖于城市新规划
C. 城市空间结构更加混杂 D. 城市中心商务功能更加凸显
30.促使青岛市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措施,主要是
A.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B. 引进知名品牌的机械、化工企业
C. 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D. 加快城区建设扩大城市规模
二、综合题(共40分)
31.(14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7月27日,互联网上的一条消息将天山北坡再次纳入人们的视线:《新疆天山北坡区域综合发展规划》完成并上报至国家发改委。就在此前一个月,由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将该地区列入18个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诸多利好因素显示出天山北坡已经有了新的战略地位——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材料二 图1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
(1)简述新疆干旱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8分)
(2)具体说明材料一中提到的“诸多利好因素”,包括哪些因素。(6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渭河谷地的古代农业发达,人类活动频繁。渭河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但由于开疆拓土、修筑宫殿、营造坟墓,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环境逐渐恶化。公元4世纪时,一次山洪爆发,竟冲下百万颗大树。唐代以后,渭河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于记载。
(1)分析导致山洪爆发和渭河流量减少这一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4分)
(2)你认为对该地区进行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6分)
33.读图,回答问题:(16分)
(1)图中M地≥10℃积温值范围为多少度?请说明判断理由。(4分)
(2)M、N地区为湿润地区,但M地区在7、8月份常出现旱情;N地区全年干旱频发。简要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3)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图中M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D
B
D
B
B
C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B
D
C
C
B
B
D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C
A
D
A
A
C
D
C
答案
二、非选择题
31、(14分)
(1)气候干旱导致河流稀疏,多内流河,河流短小,水量不大;气候干旱导致植被稀少,多荒漠;气候干旱和植被稀少导致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气候干旱导致该地风成地貌分布广泛(8分)
(2)地理位置重要,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6分)
32、(10分)
(1)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破坏土地资源,导致地表破碎(4分)
(2)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结构等(6分)
33、(16分)
(1) M地 5 500~6 000℃;。 M地为四川盆地,海拔低,气温高。(4分)
(2)M地(四川盆地)地形封闭,有利于储热气温高,蒸发量大;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4分)N地虽降水丰沛,但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地下暗河(漏斗)等,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2分)
(3) 主要原因:使农村劳动生产力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地区间的收入差别;三峡水库的建设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