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6.50 KB
- 2021-04-16 发布
保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
高一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11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15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以下叙述中不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
A.哥白尼是“地心说”的代表
B.开普勒总结得出了行星的三大运动定律
C.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D.卡文迪许利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2.下列关于曲线运动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B、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C、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 D、曲线运动一定是加速度不变的匀变速运动
3.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功有正负,因此功是矢量
B. 能量的单位是焦耳,功的单位是瓦特
C. 能量可以转化与转移,但是总量不变
D. 物体发生1 m位移的过程中,作用在物体上大小为1 N的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1J
4.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一号”探月飞船顺利升空,此后经过多次变轨,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在距离月球表面200km左右的圆形轨道上绕月飞行.若飞船绕月运行的圆形轨道半径增大,则飞船的( )
A.周期增大 B.线速度增大
C.加速度变大 D.角速度变大
5.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机械能守恒
B. 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过程中,机械能一定不守恒
C. 系统中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时,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D. 在空中飞行的炮弹爆炸前后机械能守恒
6.关于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下述几种论断正确的是( )
A.滑动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负功; B.静摩擦力不可能对物体做功;
C.滑动摩擦力既可对物体做负功,也可以对物体做正功; D.静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负功。
7.一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一小段时间后突然受一恒定水平向右的风力的影响,但着地前一段时间风突然停止,则其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5-5中的哪一个?( )
8.如图所示,以的水平初速度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为的斜面上,可知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物体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运动中无碰撞能量损失。DO是水平面,AB是斜面,初速度为v0的物体从D点出发沿DBA滑动到顶点A时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让该物体从D点出发沿DCA滑动到A点时速度也刚好为零,则此时物体具有的初速度v( )
A.大于v0 B.等于 v0
C.小于v0 D.决定于斜面的倾角
10.如图所示,a、b、c三个相同的小球,a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同时b、c从同一高度分别开始自由下落和平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它们的落地时间相同
B.运动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相等
C.它们落地时的速度相同
D.它们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
11.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子弹水平射入木块中,射入深度为d,平均阻力为f.设木块滑行距离为s时开始匀速前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木块动能的增加量等于f(s+d)
B.子弹损失的动能等于fs
C.子弹与木块总机械能的损失等于fs
D.子弹与木块总机械能的损失等于fd
12.如图所示,某段滑雪雪道倾角为30°,总质量为m(包括雪具在内)的滑雪运动员从距底端高为h处的雪道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为g.在他从上向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B.运动员获得的动能为mgh
C.运动员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 D.下滑过程中系统减少的机械能为mgh
13.如图所示,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监测到推力F、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g=10m/s2,则( )
A.第1s内推力做功为1J B.第2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2.0J
C.第1. 5s时推力F的功率为3W D.第2s内推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1.5W
14.一重球从高h处下落,如图所示,到A点时接触弹簧,压缩弹簧至最低点位置B.那么重球从A至B的运动过程中:( )
A.速度一直减小
B.速度先增加后减小
C.在AB之间有个确切位置速度有最大值
D.加速度方向先竖直向下再竖直向上
15. 如图是一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启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从t1时刻起汽车的功率保持不变,由图像可知( )
A.0~t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增大,加速度增大,功率不变
B.0~t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不变,加速度不变,功率增大
C.t1~t2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减小,加速度减小
D.t1~t2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不变,加速度不变
二、实验题、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
16.如图所示为“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装置,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实验操作中需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其最根本的目的是( )
A.防止小车不能被橡皮筋拉动
B.便于小车获得较大的弹射速度
C.保证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D.保证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重力对小车做的功
17.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80m/s2,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若按实验要求正确地选出纸带进行测量,量得连续三点A、B、C到第一个点的距离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那么:
(1)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_______________;
(2)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量是ΔEp=________,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ΔEk=________(取g=9.8 m/s2);
(3)通过计算,数值上ΔEp________ΔEk(填“>”、“=”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的结论是 。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1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和重要演算步骤。)
18.(10分)天文观测到某行星有一颗以半径R、周期T环绕该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卫星,已知卫星质量为m.求:
(1)该行星的质量M是多大?
(2)如果该行星的半径是卫星运动轨道半径的1/10,那么行星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大?
19.(10分)在用高级沥青铺设的高速公路上,汽车的设计时速是108km/h。汽车在这种路面上行驶时,它的轮胎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车重的0.6倍。(取g=10m/s2)
(1)如果汽车在这种高速路的水平弯道上拐弯,假设弯道的路面是水平的,其弯道的最小半径是多少?
(2)如果高速路上设计了圆弧拱桥做立交桥,要使汽车能够以设计时速安全通过圆弧拱桥,这个圆弧拱桥的半径至少是多少?
20.(10分)质量为5×103 kg
的汽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当速度达到一定值后,关闭发动机滑行,速度图象如图所示,设整个过程阻力不变.则:
(1)在汽车行驶的整个过程中,发动机做功多少?
(2)在汽车行驶的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多大?
21.(11分)如图所示,ABC为竖直面内一固定轨道,AB段是半径为R的1/4光滑圆弧,水平段与圆弧轨道相切于B,水平段BC长度为L,C端固定一竖直挡板.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自A端从静止开始沿圆轨道下滑,与挡板共发生了两次碰撞后停止在水平段B、C之间的某处,物块每次与挡板碰撞不损失机械能(即碰撞前、后速率相同).不计空气阻力,物块与水平段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物块
(1)第一次与挡板碰撞时的速率;
(2)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总路程;
(3)最后一次滑到圆轨道底端B处对圆轨道的压力.
保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高一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在1~11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15题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C
A
C
C
C
C
B
B
D
ABC
BC
BCD
BC
16.C
17. (1)vB==0.98 m/s. (2)ΔEp=mg=0.49 J,ΔEk=mv=0.48 J.
(3)ΔEp>ΔEk,这是因为实验中有摩擦和空气阻力存在.
(4)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机械能守恒.
18.解: (1)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
(2) 在行星表面,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联立(1)(2)得:
19.解:(1)汽车在水平路面上拐弯,或视为汽车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是车与路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有
由速度v=30m/s
得弯道半径 r>150m。
(2)看作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到达最高点时,有,车对路面的压力N必须大于零。
有
则R>90m。
20. 解:(1)
由加速阶段:
减速阶段:
求得: f=2.5×103 N
F=7.5×103 N (1分)
由速度图像可知:
加速阶段位移
整个过程中,发动机做功为W=F s1=1.5×105J
(2)全过程平均速度为V=10m/s,
功率 =2.5×104 W
21.解:(1)对物块第一次从A到C过程,根据动能定理:
①
解得第一次碰撞挡板的速率②
(2)设物块质量为m,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总路程为S,对物块从开始下滑到停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
mgR-μmg·S=0③
解得④
(3)设物块最后一次经过圆弧轨道底端B时的速率为v2,对圆轨道的压力为FN,则:
⑤
第一种可能情况:物块与挡板第二次碰撞后,向右运动还未到B点时即停下,则:
⑥
由⑤⑥解得 ⑦
第二种可能情况:物块与挡板第二次碰撞后,向右可再一次滑上光滑圆弧轨道,则: ⑧
由⑤⑧解得 ⑨
物块最后一次滑到底端B处对圆轨道的压力可能为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