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3 MB
- 2021-04-16 发布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1.关于孔子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提出“仁”的学说 B. 主张“克己复礼”
C. 倡导“为政以德” D. 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政治思想是“为政以德”,哲学思想是“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可知ABC正确,但不符合设问,排除。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仁政”是其思想核心,D符合设问,所以选D。
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审题,明确设问要求“不正确的是”,然后带着要求联系所学知识找出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根据选项逐一排除即可得出答案。
2.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 唯物论思想 B. 辩证法思想 C. 无为而治思想 D. 民本思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奠能行”说明了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矛盾双方相生相克的辩证法思想,这符合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特征,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思想内涵与材料上述特征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子的主张
3.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
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 儒家的思想 B. 道家的思想
C. 墨家的思想 D. 法家的思想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中得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意思是教学内容是法律,有懂法律的人担任官吏,体现法家思想。选D项。
4.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 )
A.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B. 汉武帝创设太学
C. 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 D. 明朝八股取士
【答案】B
【解析】
略
5.“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B. 格物致知
C. 致良知
D. 发明本心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考查学生对理学知识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存天理,灭人欲。B C D项是认识理的方法,与题干不相符合。所以选A。
6.据说,孔子曾向一位智者请教“救世”之道,智者却一言不发,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然后席地而眠。孔子若有所悟,作揖告辞。你认为孔子请教的这位智者最有可能代表哪个流派?
A. 道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阴阳五行家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智者的举动中可以判断,他是隐喻“任其自然”、“无为而治”,这是道家的思想。事实上,孔子当时请教的对象正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故选A;墨家产生于战国时期,而孔子是春秋人,B不符合题意,排除;法家主张法治、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排除C;阴阳五行家认为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孪生、发展和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D。
7. 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
③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④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进步思想的理解。明清产生进步思想的原因主要从政治、经济
以及社会矛盾等几个方面分析。④是错误的;明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没有西方民主和自
由思想的传入。通过排除法。所以选A。
8. 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主要是因为其自身学说不断调整适应了统治的需要,其正统地位的确立也是统治者大力倡导的结果,所以①②④项表述正确,③说法错误,在儒学处于正统地位之时,佛教和道教在中国都得以广泛的传播,故答案选D。
考点: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点评: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②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③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④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解析根本原因问题。
9.宋明时期理学出现并走向成熟。理学集大成者是。
A. 孔子
B. 朱熹
C. 陆九渊
D. 李贽
【答案】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宋明理学的了解。孔子是春秋战国事情的人,可以排除;李贽是反对儒家正统思想的先驱,也可以排除;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是理的学说;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一代儒学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孟。因此答案为B。
10. 下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的部分标识,融入了中国书法艺术。其构思取材于
A. 篆书 B. 草书 C. 楷书 D. 行书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草书的特点是笔画简约,勾连不断,任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楷书的特点是笔画详备,结体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是实用功能很强的书体。行书的特点是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它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篆书的特点是笔划圆润,挺遒流畅,结体端庄严谨,字体稍长,造型健美。图中字体正体现了篆书的特点。故选A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法。
【详解】
11. 《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小说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还蕴涵着作者对现实的洞察和批判。这些作品创作于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红楼梦》的创作者是清朝作家曹雪芹,《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朝的吴敬梓,《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清朝的蒲松龄,三位作者均生活在清朝,所以三部作品创作于明清时期,因此正确答案为D选项。排除ABC。
12. 电视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思想的核心来于( )
A. 儒家学说 B. 道家学说
C. 佛家学说 D. 法家学说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为巩固“大一统”的局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故本题应选A项。
13.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
A. 《诗经》
B. 《离骚》
C. 《窦娥冤》
D. 《儒林外史》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诗经》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A正确;《离骚》是战国时期屈原的作品,排除;《窦娥冤》是元朝时期关汉卿的作品,排除;《儒林外史》是明清时期的小说,排除。
【详解】
14. 高二年级的易明同学在学校图书馆查找资料,并做了以下记录:“兔……肉【气味】辛,平,无毒。……【主治】补中益气……”易明同学查找的书最有可能是
A. 《九章算术》 B. 《石氏星表》
C. 《本草纲目》 D. 《农政全书》
【答案】C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中医药学知识,故选C。A项是数学著作;B项是天文学著作;D项是农学著作;均排除。
15. 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的《十日谈》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两部作品所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A. 蒙昧主义 B. 禁欲主义 C. 人文主义 D. 理性主义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是文艺复兴,其核心是人文主义,题目中的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所以体现出的思想是C项,BDA不符合题意。
16.“他们关心的是今生而不是来世,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评论的是
A. 智者运动
B. 宗教改革运动
C. 文艺复兴运动
D. 启蒙运动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他们关心的是今生而不是来世,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文艺复兴的内容与特点,以恢复古典文化为形式,追求现实的幸福,故C项正确;智者运动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运动并未恢复古典文化,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也不是以恢复古典文化为形式,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关心的是今生而不是来世,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学生再结合文艺复兴相关知识,即可认识到文艺复兴以恢复古典文化为形式,主张追求现实的幸福,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17. 在201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周杰伦 、林志玲联袂献上了歌曲 《兰亭序》,这不禁让人想到了书法名作《兰亭序》。下面有关该书法作品的叙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是楷书精品,作者是“书圣”王羲之
B. 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C. 用笔率意恣肆,体现了作者情感的波澜起伏
D. 符合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观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书法成就。《兰亭序》是行书,A项错误,故选A。作品其用笔率意恣肆飞洒活泼,字形多变,通过书写字体表现作者追求的意境,这符合苏轼的观点。因此BCD均正确。
考点:书法艺术
点评: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借助于汉字布局的疏密得宜,书写出美感。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绘画艺术、戏剧艺术等也需要掌握。
18.儒、道、释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下列现象能反映“三教合一”这一文化现象的是
A. 《西游记》
B. 《水浒传》
C. 《三国演义》
D. 《儒林外史》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三教合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游记》涉及了儒教、道教、佛教等内容,故能反映“三教合一”这一文化现象,故A项正确;《水浒传》主要反映农民起义,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三国演义》描写东汉末年三国政权的斗争,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儒林外史》讽刺了科举制度,故D项错误。故选A。
19.启蒙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最突出的特征是
A. 崇尚古典文化
B. 倡导理性
C. 主张政治革命
D. 批判教会腐败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故本题答案为B项。A项表述错误;C、D两项不能体现最突出的特征。
20.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这种理论是
A. 水是万物的本原
B. 感觉即知识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知识即美德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这种理论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故C项正确;水是万物的本原是泰勒斯的主张,故A项错误;感觉即知识是普罗塔格拉的观点,但是不符合“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故B项错误;知识即美德是苏格拉底的观点,故D项错误。
21.“究天人之际”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下列人物与其评价不一致的是
A. 泰勒斯—一西方的“哲学之父”
B. 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 柏拉图——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 康德——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答案】C
【解析】
泰勒斯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A正确;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B正确;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故C错误,符合题意;D符合史实。故选C。
22.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该广告词中爱迪生的贡献是( )
A. 研制彩色电视 B. 改良蒸汽机
C. 研制电子计算机 D. 发明电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爱迪生的贡献。“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爱迪生研制出耐用碳丝灯泡,故选D。
1940年,美国古尔马研制出机电式彩色电视系统;瓦特改良蒸汽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发明人是美国人约翰·阿塔那索夫,排除AB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23. 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万物”的流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
A. 原子论 B. 量子论 C. 相对论 D. 进化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否定了上帝创世说,戳穿了“上帝创造万物”的流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D。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24.1900年,在法国举行第五届巴黎世界博览会,主题是“世纪回眸”——展示19世纪的科技成就。其展品不可能有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计算机是二战以后的科技发展表现,是20世纪的科技成就,符合题意,故选D;A是蒸汽机,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会出现在材料中的世博会上,不符合题意,排除;B是汽车,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也是19世纪的科技发展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C是电影,电影是1895年产生的,能出现在材料中的世博会上,不符合题意,排除。
25.
“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这段材料表明电影的出现对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
A. 电影成为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
B. 电影是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学校
C. 电影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
D. 电影提升了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电影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的影响,青少年模仿电影明星的动作反映了电影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故答案为C项。AD项,题干所提供的材料表明青少年模仿的主要是明星的谈吐、姿势、举止,这些都属于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娱乐、审美,排除;B项,明星们在电影中的谈吐、举止未必都是正面的,因此也不能得出“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结论,排除。
26.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 楚辞、汉赋、唐诗 B. 唐诗、楚辞、宋词
C. 唐诗、宋词、楚辞 D. 唐诗、宋词、元曲
【答案】C
【解析】
略
27.贝多芬的作品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他曾视拿破仑为英雄,并为他谱写了
A. 《命运交响曲》 B. 《田园交响曲》
C. 《英雄交响曲》 D. 《合唱交响曲》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视拿破仑为英雄,并为他谱写”的曲子,固然就是《英雄交响曲》,故选C;ABD曲子不符合拿破仑为英雄的身份特征,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视拿破仑为英雄,并为他谱写”,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28.色彩强烈,富有个性,充满火一样的热情是下图所示作品的特点。它的作者是
A. 塞尚
B. 莫奈
C. 凡·高
D. 罗丹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凡·高的作品色彩强烈,富有个性,充满火一样的热情,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向日葵》是其杰出代表作,C正确;塞尚、莫奈、罗丹均不合题意,A、B、D错误。
29.科技的发展带给人们更丰富多样的娱乐方式,电影是其中之一。它的发明者是
A. 英国的贝尔德 B. 美国的贝尔
C. 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 D. 美国的卓别林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故选C;英国的贝尔德发明了电视机,美国的贝尔发明了电话,美国的卓别林是电影演员,排除AB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电影”,联系所学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的史实分析解答。
30.音乐具有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把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音乐先河的音乐大师是
A. 舒伯特
B. 舒曼
C. 莫扎特
D. 贝多芬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能力。古典音乐达到高峰同时开创浪漫音乐先河的是贝多芬。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曼继承发展了舒伯特歌曲创作传统,进一步丰富了钢琴伴奏的表现方法,注重选择富有诗意的歌词,故享有诗人音乐家的称号。莫扎特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在钢琴和小提琴相关的创作,他无疑是一个天份极高的艺术家,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于时代的变迁。故选D
考点:世界近代音乐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的基本能力要求之一,需要学生能再现所学知识。还可以考查印象派音乐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
3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请把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修身:
齐家:
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供养、赡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③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答案】修身:(③⑤)齐家:(①⑥)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体现修身的思想。“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供养、赡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体现齐家的思想。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之《哈姆雷特》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作品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展示了人性的美。下面是三幅不同时期以圣母和圣婴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请回答:
(1)材料一赞美了什么?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什么核心思想?
(2)材料二中,哪幅绘画作品最能体现上述思想?你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1)赞美人。人文主义。
(2)作品一最能反映这一思想。因为它更接近人间母子亲情,能充分体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解析】
【详解】(1)根据“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可见反映了赞美人。反映了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的核心的人文主义。
(2)分析三幅图画,人文精神肯定的是人的价值。找出体现人的价值与地位的内容即可。作品一更接近人间母子亲情,能充分体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1762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对法国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君主制本身必然导致君主的昏暴;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
请回答:
(1)列出材料一中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的主要代表。“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中“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3)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
【答案】(1)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答出两人即可)根本原因: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2)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等。
(3)卢梭;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权在民;社会契约;民主共和。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有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分析回答。
(2)结合所学启蒙运动主要思想,可从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等角度分析总结。
(3)根据“发表的《社会契约论》”可知是卢梭;主张:根据“对法国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得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根据“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得出主权在民;根据“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得出社会契约,民主共和。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宋】苏轼
材料二:“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材料三:“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画种?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画种的特点。
(2)材料二是谁的名言?列出其代表作品并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3)材料三是谁的名言?列出其代表作品并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答案】(1)画种:文人画(或山水写意画)。
特点:诗、书、画、印相结合(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不求形似,追求神韵意趣。
(2)雪莱的《西风颂》对人类未来普遍的爱、乐观主义精神;
(3)贝多芬《英雄交响曲》或《命运交响曲》或《田园交响曲》等;追求进步、自由,反封建与争民主的革命精神、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解析】
【详解】(1)画种:根据“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得出文人画。
特点:结合所学可知,文人画集诗、书、画、印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等。
(2)根据“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可知是雪莱,结合所学可知,雪莱的《西风颂》对人类未来普遍的爱、乐观主义精神,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3)根据“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可知是贝多芬;主题思想:结合所学,可从追求进步自由、反封建与争民主的革命精神、英雄主义精神等角度分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