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0 KB
- 2021-04-16 发布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滁州定远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
第I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很多成语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如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奇货可居、唇亡齿寒、毛遂自荐、朝秦暮楚、百家争鸣等。这些成语典故反映出当时( )
A.经济大发展 B.政治大动荡
C.文化大繁荣 D.社会大变革
2、孔子曰:“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这表明孔子主张( )
A.省刑慎刑 B.先礼后刑
C.废除刑法 D.刑罚得当
3、先秦时某位思想家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墨子
4、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
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
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
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
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
5、汉初儒生叔孙通曾向刘邦建议:“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由此可知其( )
A.支持郡国并行 B.建议恢复周礼
C.倡导独尊儒术 D.主张儒法融合
6、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
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已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这说明( )
A.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B.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C.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D.王阳明学说已成为主流思想
7、明代画家徐渭主张人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戕害自然人性。他的画,用笔放纵,设墨酣畅。他甚至把水墨倒在纸上,随着散化之形而作勾勒。这表明徐渭深受下列哪一思想的影响( )
A. “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心外无物”
D.“理”与“欲”统一
8、黄宗曦指出,“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足不为蹈虚,必证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他要求自己的学生“必先穷经”“兼令读史”。这表明黄宗羲主张( )
A.经世致用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古今贯通
9、“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黄宗羲这一思想的主旨是( )
A.分散军权,实行众治
B.君主让权,实行立宪
C.权力分立,相互制约
D.恢复礼制,设立宰相
10、西晋傅咸在一篇赋中写道:“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与此相关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11、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此语实际上( )
A.证实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
B.说明了路德认同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说
C.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
D.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
12、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理”“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13、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可以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 )
A.小篆 B.隶书 C.草书 D.楷书
14、古代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形象,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人画( )
A.在理学影响下兴起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C.强调个性追求写实
D.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15、“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这一时期“兵符”上的铭文应为( )
A.篆书 B.隶书 C.行书 D.楷书
16、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判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17、科学史家伯纳德·科恩在评价某位科学家时说,他“主要是将实际世界与其简化数学表示反复加以比较”。该科学家的主要贡献是( )
A.提出“日心说”
B.创立自由落体定律
C.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D.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18、达尔文在系统地阐述了自然选择原理之后,没有急忙发表他的思想。他认识到,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的学说注定要引起强烈反对。这说明()
A.传统社会观念严重影响科学发展
B.达尔文最先解释了物种的起源
C.前人已经详尽地阐述了同样的思想
D.进化论尚未得到教会承认
19、1876年,在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巴西皇帝佩德罗二世面对“最大奇迹”时惊呼:“我的天啊!这个钢铁做的玩意儿竟然会说话!”材料突出反映了( )
A.巴西政治经济落后
B.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C.通讯科技成就巨大电说
D.美国完全实现现代化
20、有人说:“电从一诞生开始,就在现代社会扮演了‘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角色。有助于成功扮演这两个角色的重要发明分别是( )
A.发电机 电影 B.在动机电话
C.电灯电报 D.电车无线电
21、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
A.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
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D.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
22、针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严复主张“体用不二”,提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此主张的目的是含国不的( )
A.反对学习西方技术
B.完整系统引入西学
C.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中、西体用完全对立
23、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24、1917年3月,陈独秀在《答俞颂华<宗教与孔子>》一文中指出:“中外学说众矣,何者无益于吾群?即孔教亦绝非无可取之点,惟未可以其伦理学说统一蒙“偏中国人心耳。”据此,陈独秀( )
A.认为儒学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B.已经摒弃资产阶级的价值观
C.并未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认识
25、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们争夺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泽思想“不是陈腐便 是过火”。其“过火”思想指的是( )
A.实业救国论 B.民主思想
C.科学思想 D.马克思主义
第II卷(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50分,26题19分,27题17分,28题1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一董仲舒
材料二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管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竟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竞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一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豆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一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一李势《藏书》
材料五 传乾隆女儿脸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说:“主一生有灾,须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灾祸。”
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满汉不准通婚,乾隆让女儿认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乾隆为其女立纪念牌坊。
一于氏坊
(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变化的过程。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变化)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的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为打开“新风气”借鉴的理论。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分工、水利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也卷进文明中来。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应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
——引用恩格斯《致爱·伯恩施坦》
(1)材料一涉及的史实称作什么?据材料一说明其核心内容,并指出其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2)材料二分析的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原因是什么?其结果怎么样?
(3)写出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前期“把热变成机械运动”的两个发明家。列出“电的应用”的两个例子。
(4)分析以上三则材料,用一句话归纳科技的作用。
28、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
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一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结,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悄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
之最后觉悟。一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一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3)
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