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9.00 KB
- 2021-04-15 发布
模板
2
原因分析类
非选择题答题满分模板
【
真题示例
】
(2017·
全国卷
Ⅱ)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令海峡
(
下图
)
宽
35
~
86
千米,平均水深
42
米,最大水深
52
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1)
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8
分
)
(2)
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10
分
)
【
现场答案
】
【
阅卷点评
】
(1)
针对难以徒步跨越海峡的自然原因,该答案答出了气温低、天气差、多大风等要点,答题时忽略了材料信息的应用:“目前在封冻时”
——
冬季
——
昼短夜长,且气温低;“海峡两侧为山地”
——
狭管效应
——
多大风,可得
4
分。
(2)
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要从地质地形、气候、水文、交通运输等角度全面分析,该答案答出了长度长、水深、海水对材料性能的要求高、气候恶劣四个要点,整体分析较好,可得
6
分,忽视了地质地形角度和交通状况的分析。
你来答题:
(1)
白昼短
(
或近极夜
)
,极为寒冷,
(
受低压控制
)
多暴雪,
(
海峡狭管效应
)
风速快。
(2)(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
)
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
(
跨度
)
大,施工难度大;
(
建筑材料等
)
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
【
满分策略
】
原因分析类试题考场答题“三步法”
第一步,明确设问形式及分析主体:
确定针对地理现象的主要设问词,是“简析”“解释”“分析”还是“阐释”等,并要确定针对何种地理现象进行分析。
第二步,结合图文信息确立正确的分析思路:
(1)
要清楚主要地理现象的组成要素,并理解“地理要素”与相关“地理现象”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2)
明确分析的主要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上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上入手分析。
第三步,简洁、准确巧作答:
解答时注意因果联系,要语言简练、层次性强,把握关键词,要避免因果倒置。
【
答题术语
】
地理事象
影响因素
太阳
辐射量
①
纬度位置;②天气状况;③地势高低和坡向
(
阴坡、阳坡
)
等温
线走向
①
纬度位置
(
东西走向
)
;②海陆位置
(
与海岸线平行
)
;③地形
(
局部闭合或沿山脉延伸
)
等
地理事象
影响因素
降水
海陆位置
(
内陆干旱少雨
)
;大气环流
(
低气压带、夏季风
-
多雨
)
;天气系统
(
锋面、气旋
-
多雨,反气旋
-
少雨
)
;地形
(
迎风坡降水多
)
;洋流
(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
;植被和水文状况
(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
)
;人类活动
(
城市雨岛效应等
)
凌汛
①
有结冰期;②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地理事象
影响因素
盐场
形成
①
平坦广阔的海滩;②利于蒸发的天气:气温高,风力大,晴天多;③避开大河的河口
渔场
分布
①
大陆架海域,海水浅,阳光充足;②寒暖流交汇或上升补偿流;③河流入海口处;④温带海区
地理事象
影响因素
山地
垂直
带谱
复杂
①
山地所处的纬度
(
高
-
简单;低
-
复杂
)
;②山地的海拔
(
海拔越高越复杂
)
;③同一带谱的高度还要考虑是阳坡还是阴坡
雪线
高度
①0℃
等温线的海拔;②降水的多少
地理事象
影响因素
人口
迁移
①
经济
(
就业机会、经济收入
)
;②政治
(
国家政策
)
;③社会文化
(
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文化差异、战争
)
;④生态环境
(
气候、水源、灾害等
)
城市
功能
分区
历史因素
(
城市早期的利用方式会对以后的功能区产生深远的影响
)
、经济因素
(
主要因素
)
、收入的高低、政策因素
地理事象
影响因素
水资
源短缺
自然原因:①来水少
(
降水、补给或上游来水
)
;②蓄水少
(
陆地面积狭小、植被少等
)
。人为原因:需求量大、污染严重
(
水质性缺水
)
、浪费多
地理事象
影响因素
洪涝
灾害
成因
自然原因:①来水多
(
降水多且集中、积雪冰川融水补给或上游来水
)
;②排水不畅,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
(
淮河
)
;③地势低洼
(
海河、珠江
)
;④水系支流多
(
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
)
;⑤河道弯曲
(
荆江河段
)
等。人为原因:①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高;②围湖造田;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
地理事象
影响因素
土壤
次生
盐碱化
频繁的旱涝
(
黄淮海平原
)
;地势低洼;不合理的灌溉
【
即时训练
】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死亡谷国家公园位于美国落基山脉和内华达山脉之间,面积
1 408㎞
2
,最低点海拔低于海平面
86
米。
这里不仅极度干旱,而且是地球上夏季最热的地区之一。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种子可以在土壤中沉睡多年;几百万年前幸存下来的内华达鳉鱼,隐藏在几处
与世隔绝的水洼中,经过不断进化,已经适应高盐度和超过
38℃
高温的水域环境。
2015
年
10
月,几场暴雨使死亡谷变成一个浅浅的大湖。
2016
年
3
月,湖水退去后的谷地迎来了被称为“超级绽放”的盛大花事:瀑布般的野花漫溢在大片的土地上,展现着旺盛的生命力。下图示意沿
36°N
纬线北美大陆地形剖面。
(1)
说明死亡谷夏季酷热的原因。
(2)
简述死亡谷出现“超级绽放”盛大花事的原因。
(3)
分析内华达鳉鱼能在死亡谷生存至今的原因。
【
解析
】
第
(1)
题,夏季酷热的原因主要从三个角度分析,一是联系纬度,可判断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二是地表为荒漠,吸热增温快;三是地形封闭,不易散热。第
(2)
题,盛大花事即大片野花盛开,首先有种子
(
保存时间长
)
,其次主要和光热、水有关,注意结合
3
月和前期的暴雨分析。第
(3)
题,生物生存主要从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稀少、天敌较少等角度分析。
答案:
(1)
死亡谷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地处内陆
(
且缺乏植被覆盖
)
的荒漠地区,
(
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阳辐射
)
,地表升温快,加热大气;谷地海拔低,深而狭长
(
地形较封闭
)
,热量不易散失。
(2)
死亡谷干燥的土壤中积累了大量
(
由风力和鸟类等带来
)
的植物种子;
(
湖水下渗使
)
土壤变得湿润;
3
月气温回升,光热适宜,有利于种子发芽、生长和开花。
(3)
鳉鱼栖息的水域环境较隐蔽且相对稳定;死亡谷野生动物很少,鳉鱼天敌少;鳉鱼经过不断进化,能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受人类活动干扰影响很小。
2.
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美国太平洋沿岸某气候类型区
(
下左图阴影所示
)
的
M
城市,夏季降水稀少。近几年,该城市夏季干旱程度加剧。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用水,
2015
年
8
月,该市陆续在水库中投入了数千万个苹果大小的黑色空心塑料遮阳球。下右图为水库与黑色遮阳球漂浮的库区景观。
(1)
指出
M
城市的气候类型,并说明该气候类型区南北狭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2)
分析
M
城市夏季降水稀少的原因。
(3)
向水库投放黑色塑料遮阳球,让整个水库表面被遮阳球覆盖,其作用:①可抑制水分蒸发;②可抑制藻类生长。请选择其中一项,阐释其主要原理。
【
解析
】
第
(1)
题,读图可知,该地西侧为太平洋,
位于大陆西岸,并且处于北纬
30°
~
40°
,故该地属
于地中海气候。该地山脉高大,逼近海岸,且南北延
伸,导致图示气候类型区呈南北狭长分布。第
(2)
题,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地夏季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特点。第
(3)
题,作用①:遮阳球可减少阳光照射到水面的面
积,减慢水分的蒸发速度。作用②:遮阳球可减少阳
光照射到水面的面积,从而减弱水中藻类的光合作用,
防止藻类大量繁殖,保护水源。
答案:
(1)
地中海气候。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山脉走向。
(2)
地处北纬
30°
~
40°
大陆西海岸,夏季主要受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云量小。
(3)
选①:黑色遮阳球覆盖
(
可减少阳光与水面的接触面积
)
,遮挡太阳辐射
(
紫外线
)
,降低水面温度,从而减少水分蒸发。
选②:
(
遮阳球覆盖水面
)
可遮挡阳光,减弱藻类的光合作用,抑制藻类的大量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