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5 MB
- 2021-04-15 发布
回扣
1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与推理证明
板块四 考前回扣
回归教材
易错提醒
内容索引
回扣训练
回归教材
1.
集合
(1)
集合的运算性质
①
A
∪
B
=
A
⇔
B
⊆
A
;
②
A
∩
B
=
B
⇔
B
⊆
A
;
③
A
⊆
B
⇔∁
U
A
⊇∁
U
B
.
(2)
子集、真子集个数计算公式
对于含有
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
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
2
n
,2
n
-
1,2
n
-
1,2
n
-
2.
(3)
集合运算中的常用方法
若已知的集合是不等式的解集,用数轴求解;若已知的集合是点集,用数形结合法求解;若已知的集合是抽象集合,用
Venn
图求解
.
2.
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1)
(2)
互为逆否命题的两命题同真同假
.
3.
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
(1)
命题
p
∨
q
:若
p
,
q
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则命题为真命题,简记为:一真则真
.
(2)
命题
p
∧
q
:若
p
,
q
中至少有一个为假,则命题为假命题,
p
,
q
同为真时,命题才为真命题,简记为:一假则假,同真则真
.
(3)
命题
綈
p
:与命题
p
真假相反
.
4.
全称命题、特称
(
存在性
)
命题及其否定
(1)
全称命题
p
:
∀
x
∈
M
,
p
(
x
)
,其否定为特称
(
存在性
)
命题
綈
p
:
∃
x
0
∈
M
,
綈
p
(
x
0
).
(2)
特称
(
存在性
)
命题
p
:
∃
x
0
∈
M
,
p
(
x
0
)
,其否定为全称命题
綈
p
:
∀
x
∈
M
,
綈
p
(
x
).
5.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三种判定方法
(1)
定义法:正、反方向推理,若
p
⇒
q
,则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
或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
;若
p
⇒
q
,且
q
⇏
p
,则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或
q
是
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
(2)
集合法: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
例如,若
A
⊆
B
,则
A
是
B
的充分条件
(
B
是
A
的必要条件
)
;若
A
B
,则
A
是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B
是
A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
;若
A
=
B
,则
A
是
B
的充要条件
.
(3)
等价法:将命题等价转化为另一个便于判断真假的命题
.
6.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一化
(
将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
)
;二判
(
判断
Δ
的符号
)
;三解
(
解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
)
;四写
(
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
).
解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一般要分类讨论,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①
二次项系数,它决定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
②
判别式
Δ
,它决定根的情形,一般分
Δ
>0
,
Δ
=
0
,
Δ
<0
三种情况;
③
在有根的条件下,要比较两根的大小
.
7.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
(2)
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特别注意
“
拆、拼、凑
”
等技巧,满足基本不等式中
“
正
”
、
“
定
”
、
“
等
”
的条件
.
10.
线性规划
(1)
可行域的确定,
“
线定界,点定域
”.
(2)
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在可行域的顶点处取得
.
(3)
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也可在可行域的边界上取得,这时满足条件的最优解有无数多个
.
11.
推理
推理分为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合情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是三段论
.
合情推理的思维过程
(1)
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
12.
证明方法
(1)
分析法的特点: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
.
推理模式
框图表示
(2)
综合法的特点: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
.
推理模式
(3)
反证法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
(
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
)
,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
易错提醒
1.
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一定要理解好集合的含义
——
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
.
如
{
x
|
y
=
lg
x
}——
函数的定义域;
{
y
|
y
=
lg
x
}——
函数的值域;
{(
x
,
y
)|
y
=
lg
x
}——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
2.
易混淆
0
,
∅
,
{0}
:
0
是一个实数;
∅
是一个集合,它含有
0
个元素;
{0}
是以
0
为元素的单元素集合,但是
0
∉∅
,而
∅⊆
{0}.
3.
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在解决有关集合的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
.
4.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
由条件
A
⊆
B
,
A
∩
B
=
A
,
A
∪
B
=
B
求解集合
A
时,务必分析研究
A
=
∅
的情况
.
5.
区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已知命题为
“
若
p
,则
q
”
,则该命题的否定为
“
若
p
,则
綈
q
”
,其否命题为
“
若
綈
p
,则
綈
q
”.
6.
在对全称命题和特称
(
存在性
)
命题进行否定时,不要忽视对量词的改变
.
7.
对于充分、必要条件问题,首先要弄清谁是条件,谁是结论
.
8.
判断命题的真假要先明确命题的构成
.
由命题的真假求某个参数的取值范围,还可以从集合的角度来思考,将问题转化为集合间的运算
.
9.
不等式两端同时乘一个数或同时除以一个数时,如果不讨论这个数的正负,容易出错
.
10.
解形如
ax
2
+
bx
+
c
>0(
a
≠
0)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易忽视系数
a
的讨论导致漏解或错解,要注意分
a
>0
,
a
<0
进行讨论
.
13.
解线性规划问题,要注意边界的虚实;注意目标函数中
y
的系数的正负;注意最优整数解
.
15.
类比推理易盲目机械类比,不要被表面的假象
(
某一点表面相似
)
迷惑,应从本质上类比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易盲目以为
n
0
的起始值为
1
,另外注意证明传递性时,必须用
n
=
k
成立的归纳假设
.
回扣训练
1.
已知集合
M
=
{
x
|log
2
x
<3}
,
N
=
{
x
|
x
=
2
n
+
1
,
n
∈
N
}
,则
M
∩
N
等于
A.(0,8)
B
.{3,5,7}
C.{0,1,3,5,7}
D
.{1,3,5,7}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答案
√
解析
∵
M
=
{
x
|0<
x
<8}
,
又
N
=
{
x
|
x
=
2
n
+
1
,
n
∈
N
}
,
∴
M
∩
N
=
{1,3,5,7}
,故选
D.
2.
下面几种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
A.
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三棱锥的性质
B.
所有的金属都能够导电,铀是金属,所以铀能够导电
C.
高一参加军训的有
12
个班,
1
班
51
人,
2
班
53
人,
3
班
52
人,由此
推测
各
班都超过
50
人
D.
在数列
{
a
n
}
中,
a
1
=
2
,
a
n
=
2
a
n
-
1
+
1(
n
≥
2)
,由此归纳出
{
a
n
}
的
通项
公式
解析
答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解析
A.
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三棱锥的性质为类比推理
.
B.
所有的金属都能够导电,铀是金属,所以铀能够导电
.
由一般到特殊,为演绎推理
.
C.
高一参加军训的有
12
个班,
1
班
51
人,
2
班
53
人,
3
班
52
人,由此推测各班都超过
50
人,为归纳推理
.
D.
在数列
{
a
n
}
中,
a
1
=
2
,
a
n
=
2
a
n
-
1
+
1(
n
≥
2)
,由此归纳出
{
a
n
}
的通项公式,为归纳推理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3.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是钝角
.
假设正确的是
A.
假设至少有一个是钝角
B.
假设至少有两个是钝角
C.
假设没有一个是钝角
D.
假设没有一个是钝角或至少有两个是钝角
答案
√
解析
解析
原命题的结论为至少有一个是钝角,则反证法需假设结论的反面
.
“
至少有一个
”
的反面为
“
没有一个
”
,即假设没有一个是钝角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4.
已知集合
A
=
{
y
|
y
=
sin
x
,
x
∈
R
}
,集合
B
=
{
x
|
y
=
lg
x
}
,则
(
∁
R
A
)
∩
B
为
A.(
-
∞
,-
1)
∪
(1
,+
∞
)
B
.[
-
1,1]
C.(1
,+
∞
)
D
.[1
,+
∞
)
答案
√
解析
解析
因为
A
=
{
y
|
y
=
sin
x
,
x
∈
R
}
=
[
-
1,1]
,
B
=
{
x
|
y
=
lg
x
}
=
(0
,+
∞
)
,
所以
(
∁
R
A
)
∩
B
=
(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5.(2016·
全国
Ⅰ
)
若
a
>
b
>1,0<
c
<1
,则
A.
a
c
<
b
c
B.
ab
c
<
ba
c
C.
a
log
b
c
<
b
log
a
c
D.log
a
c
b
>1
⇒
a
c
>
b
c
,故
A
错;
对于
B
:由于-
1<
c
-
1<0
,
∴
函数
y
=
x
c
-
1
在
(1
,+
∞
)
上单调递减,
∴
a
>
b
>1
⇔
a
c
-
1
<
b
c
-
1
⇔
ba
c
<
ab
c
,故
B
错;
对于
C
:要比较
a
log
b
c
和
b
log
a
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只需比较
b
ln
b
和
a
ln
a
.
构造函数
f
(
x
)
=
x
ln
x
(
x
>1)
,
则
f
′
(
x
)
=
ln
x
+
1>1>0
,
∴
f
(
x
)
在
(1
,+
∞
)
上单调递增,
又由
0<
c
<1
,得
ln
c
<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对于
D
:要比较
log
a
c
和
log
b
c
,
而函数
y
=
ln
x
在
(1
,+
∞
)
上单调递增,
又由
0<
c
<1
,得
ln
c
<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6.
设有两个命题,命题
p
:关于
x
的不等式
(
x
-
3
)·
≥
0
的解集为
{
x
|
x
≥
3}
;命题
q
:若函数
y
=
kx
2
-
kx
-
8
的值恒小于
0
,则-
32<
k
<0
,那么
A.
“
p
且
q
”
为真命题
B
.
“
p
或
q
”
为真命题
C.
“
綈
p
”
为真命题
D
.
“
綈
q
”
为假命题
解析
答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所以命题
p
为假命题
.
若函数
y
=
kx
2
-
kx
-
8
的值恒小于
0
,
则
-
32<
k
≤
0
,
所以
命题
q
也是假命题
,
所以
“
綈
p
”
为真命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p
1
:
∀
(
x
,
y
)
∈
D
,
z
≥
1;
p
2
:
∃
(
x
0
,
y
0
)
∈
D
,
z
≥
1
;
p
3
:
∀
(
x
,
y
)
∈
D
,
z
≤
2;
p
4
:
∃
(
x
0
,
y
0
)
∈
D
,
z
<0.
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A.
p
1
,
p
2
B.
p
1
,
p
3
C.
p
1
,
p
4
D.
p
2
,
p
3
解析
答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解析
作出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
可知与
C
连线斜率最小,与
B
连线斜率最大
,
联立方程
可得
C
(2,1)
,
B
(1,3)
,
所以
p
2
,
p
3
为真命题,故选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8.
设命题甲:
ax
2
+
2
ax
+
1>0
的解集是实数集
R
;命题乙:
0<
a
<1
,则命题甲是命题乙成立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
充要条件
C.
必要不充分条件
D
.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答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解析
由命题甲:
ax
2
+
2
ax
+
1>0
的解集是实数集
R
可知
,
当
a
=
0
时,原式=
1>0
恒成立,
解得
0<
a
<1
,所以
0
≤
a
<1
,
所以由甲不能推出乙,而由乙可推出甲
,
因此
命题甲是命题乙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解析
答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解析
答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x
2
+
y
2
是可行域上的动点
(
x
,
y
)
到原点
(0,0)
距离的平方
,
显然
,当
x
=
3
,
y
=-
1
时,
x
2
+
y
2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10.
故选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答案
解析
11.
下列四个结论:
①
若
x
>0
,则
x
>sin
x
恒成立;
②
命题
“
若
x
-
sin
x
=
0
,则
x
=
0
”
的逆否命题为
“
若
x
≠
0
,则
x
-
sin
x
≠
0
”
;
③“
命题
p
∧
q
为真
”
是
“
命题
p
∨
q
为真
”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④
命题
“
∀
x
∈
R
,
x
-
ln
x
>0
”
的否定是
“
∃
x
0
∈
R
,
x
0
-
ln
x
0
<0
”.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解析
对于
①
,令
y
=
x
-
sin
x
,则
y
′
=
1
-
cos
x
≥
0
,则函数
y
=
x
-
sin
x
在
R
上单调递增,则当
x
>0
时,
x
-
sin
x
>0
-
0
=
0
,即当
x
>0
时,
x
>sin
x
恒成立,故
①
正确;
对于
②
,命题
“
若
x
-
sin
x
=
0
,则
x
=
0
”
的逆否命题为
“
若
x
≠
0
,则
x
-
sin
x
≠
0
”
,故
②
正确;
对于
③
,命题
p
∨
q
为真即
p
,
q
中至少有一个为真,
p
∧
q
为真即
p
,
q
都为真,可知
“
p
∧
q
为真
”
是
“
p
∨
q
为真
”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
③
正确;
对于
④
,命题
“
∀
x
∈
R
,
x
-
ln
x
>0
”
的否定是
“
∃
x
0
∈
R
,
x
0
-
ln
x
0
≤
0
”
,故
④
错误
.
综上,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3
,故选
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12.
下列类比推理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①
类比
“
实数的乘法运算满足结合律
”
,得到猜想
“
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满足结合律
”
;
②
类比
“
设等差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为
S
n
,则
S
4
,
S
8
-
S
4
,
S
12
-
S
8
成等差数列
”
,得到猜想
“
设等比数列
{
b
n
}
的前
n
项积为
T
n
,则
T
4
,
成
等比数列
”
;
③
类比
“
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相互平行
”
,得到猜想
“
空间中,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相互平行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答案
解析
④
类比
“
设
AB
为圆的直径,
P
为圆上任意一点,直线
PA
,
PB
的斜率存在,则
k
PA
·
k
PB
为常数
”
,得到猜想
“
设
AB
为椭圆的长轴,
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直线
PA
,
PB
的斜率存在,则
k
PA
·
k
PB
为常数
”.
A.
①④
B
.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①
类比
“
实数的乘法运算满足结合律
”
,得到猜想
“
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满足结合律
”
不成立,即
(
a
·
b
)·
c
≠
a
·(
b
·
c
)
,这是由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决定的
.
③
类比
“
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相互平行
”
,得到猜想
“
空间中,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相互平行
”
不成立,空间中可能出现相交,异面的情况
.
故选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当
a
=
0
时,显然不成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解得
9<
a
≤
25
,当
a
<0
时,不符合条件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答案
解析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故
m
≤
(tan
x
+
1)
min
,
∴
m
≤
0
,故实数
m
的最大值为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答案
解析
15.
在平面上,如果用一条直线去截正方形的一个角,那么截下的一个直角三角形,按图所标边长,由勾股定理有
c
2
=
a
2
+
b
2
.
猜想若正方形换成正方体,把截线换成如图的截面,这时从正方体上截下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三棱锥
O
-
LMN
,如果用
S
1
,
S
2
,
S
3
表示三个侧面面积,
S
4
表示截面面积,那么类比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解析
将侧面面积类比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截面面积类比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解析
16.
要制作一个容积为
4 m
3
,高为
1 m
的无盖长方体容器
.
已知该容器的底面造价是
20
元
/
m
2
,侧面造价是
10
元
/
m
2
,则该容器的最低总造价是
________
元
.
答案
16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解析
由题意知,体积
V
=
4 m
3
,高
h
=
1 m
,
所以底面积
S
=
4 m
2
,设底面矩形的一条边长是
x
m
,
又设总造价是
y
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3
16
15
相关文档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仿真模拟卷三2021-04-15 20:02:1465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15 01:30:34104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14 18:47:4175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基础保分强化2021-04-14 10:57:4029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仿真模拟卷一2021-04-14 01:52:1061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高难拉分攻坚2021-02-26 21:12:5418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2-26 20:03:4789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基础保分强化2021-02-26 19:17:55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