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00 KB
- 2021-04-15 发布
重庆市大足区 2018-2019 学年度上期期末联考
高一历史 试题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 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同时用 2B 铅笔
涂黑准考证号对应的标号位置。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所给的 4 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书记载,淹国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周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淹国称鲁,并辖“殷
民六族”。“殷民”指
A.夏朝人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2.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参知政事 D.丞相
3.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里的“某制度”
指的是
A.分封制 B.议会制
C.三省六部制度 D.内阁制度
4.2014 年国庆长假前,中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
——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
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中丞相府旧址 B.唐尚书省旧址
C.明内阁大堂旧址 D.清军机处旧址
5.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但在中
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百家姓》版本中却排序第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顺序家喻户
晓。由此可推断出该版本的《百家姓》成书的朝代是
A.西周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6.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其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到了明清时期,大臣奏
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状况从本质上说明了
A.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渐密切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满族和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 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
7.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
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A.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B.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8.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 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崇文门内大街改
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
A.鸦片战争 B.抗日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涉及今天我国直辖市中在近代被开商埠的条约有
①《南京条约》 ②《马关条约》 ③《瑷珲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10.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
形象,该剧中有两人联合作战,共同抗日的情景。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②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相同 ③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中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国共两党的方针政策基本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1.虽有国际公约明确禁止使用细菌武器,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战出现在中国土地上,
浙江是遭受细菌战毒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地民众遭受细菌战毒害的大致时间应在
A.1894—1895 年 B.1900-1901 年 C.1937-1945 年 D.1950-1953 年
12.如果你要了解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的史实,应该参阅下列哪一本书
A B C D
13.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
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
克尔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自然资源的阴谋 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14.近代以来,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最早出现在哪一历史
事件之后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5.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地上曾流传这样的口号:毛主席的话,一句顶
一万句;毛主席的话,就是最高指示!该口号反映当时
A.个人崇拜盛行 B.强调阶级斗争 C.社会秩序良好 D.依法治国
16.阅读下表(《全国人大代表统计表》),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项 目 1953 年 1979 年 1995 年 2009 年
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
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 8:1 8:1 4:1 1:1
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 13.26% 18.96% 29.04% 46.6%
A.农村与城镇代表比例趋向平衡 B.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速度加快
C.城市和农村人口数量趋于接近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逐步的普及
17.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方案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8.1954 年 4 月—7 月,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的外长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这次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19.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蓝本的,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 1787 年宪
法、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是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的。这表明罗马法
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制度中很多原则和做法的源头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律规范的汇编
D.与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本质是一样的
20.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苏联提出与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过渡”的“三和”
方针,美国也提出“和平演变”战略,表明双方
A.准备再次合作,和平共处 B.制定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战略
C.矛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D.接受了中国的“求同存异”主张
21.2014 年 9 月下旬,美国总统奥巴马下令对在伊拉克、叙利亚境内的极端恐怖组织“伊斯
兰国”(ISIS)进行空中打击。根据美国 1787 年宪法的规定,总统应该对谁负责
A.参议院 B.众议院 C.宪法 D.最高法院大法官
22.“德国虽设议院 ,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浓厚的
A.民族主义色彩 B.专制主义色彩
C 民主政治色彩 D.军国主义色彩
23.“欧洲的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
贫穷、悲哀、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推行马歇尔计划
C.组建北约 D.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24.《全球通史》叙述道:“……欧洲不再是事件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
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A.美苏争霸开始 B.世界新格局已形成
C.多极化趋势出现 D.区域集体化瓦解
25.2005 年 6 月,在美国——欧盟首领会议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布什说:“当美国和欧洲
用一个声音说话时,世界就会听得更加清楚。”这表明布什说这话的实质是
A.要求欧洲放弃对俄罗斯的追随 B.希望欧洲与美国加强合作
C.建议欧洲与美国共同建设欧洲 D.美国企图操控欧洲称霸世界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第 26 题 19 分,第 27 题 14 分,第 28 题 17 分,共 50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
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四十一条 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
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
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
表大会由普选方法产生之。……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四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
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3 分)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具有什么重要意义?(4 分)
(2)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3 分)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它们对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起了什么作用?(6 分)
(3)综上,谈谈你对当今我国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得到的认识(3 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
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政权
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他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1958 年杜勒斯在加利福利亚商会的讲话
材料二 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机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
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 7 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
可想象的……
──尼克松 1970 年对外政权报告
材料三 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
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1972 年 2 月 21 日周恩来在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宴会上致祝酒词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杜勒斯认为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会产生什么影响?(2 分)由此
反映出美国当时采取了怎样的对华政策? (2 分)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2 分)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4 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周恩来在如何改善中美关系上所提出的主张。(2 分)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中美双方为“新的开始”做了哪些努力?(2 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显然的,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
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
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
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这样一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
──《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四)
材料二 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国家,我们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我们又有国际的援助,这
三者同时结合在一块。这些都是我们的有利条件,不但已经存在,并在日益发展之中。在这
里,亡国论者与悲观主义者同样是瞎子,他们一点也看不见,而只看见我们是弱国,是劣势,
是半殖民地这一点,喃喃发出其“抗战必亡”、“再战必亡”的胡说,其中许多坏蛋就根据
这种胡说暗地进行其投降妥协的阴谋。我们相反,我们要根据十五个月经验中已经证明了的
东西,向全党全国明确地指出我们国家与我们战争的长处与短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
指出长处与有利条件在全面战争中占据着优势,号召全国努力奋斗,发挥自己的长处,增强
自己的有利条件,克服自己的短处与不利条件,为争取最后胜利而斗争。最后胜利将是谁的
呢?我们确定地答复:中国的。
──毛泽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
材料三 “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消息象闪电/划过黑夜的天空
人们从各个角落涌出/向街上奔走/向广场奔走
“日本投降了!”/没有话比这/更动人/更美丽!/……
人的脸映着火光,/人人的心象火把一样,
忧愁被锣鼓赶跑了!/阴影被火光吓退了!
锣鼓更响了!/火把更亮了!/天地合抱了!
笑呀!叫呀!/奔呀!跳呀!/舞蹈呀!/拥抱呀!
没有人能抑住自己的感情!/人人的心都像火把一样燃烧/……
地壳在群众的脚步下震动了!
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
──艾青《人民的狂欢节》
(1)依据材料一,归纳指出日本为什么要占领卢沟桥?(4 分)日军占领卢沟桥的军事
行动产生了什么影响?(2 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抗战有哪些有利条件?(3 分)毛泽东的分析
对当时抗战会起到什么积极作用?(2 分)
(3)依据材料三,判断艾青的作品创作于什么时间(年),(2 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中国人民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具有哪些重大历史意义?(4 分)
重庆市部分区县 2014-2015 学年度上期期末联考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B C D C B C D B D C C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A D B C A B C B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第 26 题 19 分,第 27 题 14 分,第 28 题 17 分,共 50
分。)
26. (1)政体:三权分立(3 分) 意义:这部宪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
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4 分)
(2)制度: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材料三,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材料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 分 作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了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共同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人民群众参
政议政的权力,成为了国家、社会的主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
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6 分)
(3)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立足国情,需要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不断
创新和完善;坚持依法治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并重。(3 分。每点 1 分,言之成理、符合题
意的其它答案可同等得分,但总分不能超过 3 分。)
27.(1)影响:对远东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会使中国共产党
政权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2 分 ) 政策:外交孤立(或军事包围或经济封锁等等)。
(2 分)
(2)变化:由孤立到承认(2 分)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提升;世
界格局发生变化。(4 分 )
(3)观点:搁置分歧,寻求共同点(求同存异)。(2 分)努力:基辛格访问中国;尼克
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2 分。答出其中 2 点即
可,每点 1 分,但得分不超过 2 分。)
28.(1) 原因:企图实现分离华北的政治阴谋;卢沟桥具有重要战略地位。(4 分)影响:
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国抗日战争开始。(2 分)
(2) 条件:中国是大国;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中国有国际的援助。(3 分)作用:
驳斥了“亡国论”,增强了抗战信心,鼓舞了抗战斗志。(2 分)
(3) 时间:1945 年。(2 分)。意义: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
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增强了我国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