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00 KB
- 2021-04-15 发布
第 3 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题型 一 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特点
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组成生物的元素( )
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
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逐级递减的全过程
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
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元素在
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这里的生态系统指的是生物
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所以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一些基本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由于生物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故物质在循环过程中是不断递减的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
一些基本化学元素,A 正确;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
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B 正确;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
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C 正确;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
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D 错误。
3.为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 CO2 的排放,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是因
为( )
A.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B.物质循环具有单向性
C.能量流动具有循环性
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答案 A
解析 温室气体 CO2 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即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所以,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 CO2 的排放,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题型 二 碳循环过程
4.碳在生物圈中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A.碳酸盐 B.二氧化碳
C.有机化合物 D.无机盐
答案 B
解析 碳在生物圈中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的,B 正确。
5.在生态系统中,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碳酸 D.碳水化合物
答案 B
解析 光合作用需要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A 错误;呼吸作用能将二氧化
碳释放到大气中,B 正确;碳酸、碳水化合物是化合物,不是过程,C、D 均错误。
6.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是图中的( )
答案 A
解析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这样无
机环境中的物质进入生物群落,经各级消费者利用,最后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
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又将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
7.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是( )
A.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动物的呼吸作用
D.煤和石油的燃烧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 CO2 的形式循环的,
而无机环境中的 CO2 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转化为有机物,
才能被消费者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中的有机物一部分可以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
将碳回归到无机环境中。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
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 CO2,返回无机环境。
题型 三 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分析
8.下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式图,则( )
A.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甲
B.乙只表示初级消费者
C.丙处于最高营养级
D.丁主要是微生物
答案 A
解析 由于甲、乙、丙中的物质都可以释放到丁中,因此丁是大气中的 CO2,
则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
生产者体内,A 正确;乙表示消费者,包括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所有的消
费者,B 错误;丙是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组成部分,C 错误;丁为大气中的
CO2,不包括微生物,D 错误。
9.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 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B.c、d、e 共同组成生物群落
C.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 a 流向 b
D.图中 a 一定是自养生物
答案 B
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 a、f 为双向箭头,则 a 和 f 一个为生产者,一个为大
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又因为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 f,所以 f 为大气中的二氧
化碳库,a 为生产者;由于 a、c、d、e 都指向了 b,说明 b 是分解者,c、d、e 是
消费者。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 f 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 正确;生物群落
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生物群落应该包括 a、b、c、d、e,B 错误;
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 a 生产者流向 b 分解者,C 正确;图中 a 是生产者,一定是自
养生物,D 正确。
10.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
成分,①~⑦表示碳元素的流动过程,其中主要以 CO2 形式流动的过程是( )
A.①②⑤⑥ B.②③⑥⑦
C.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⑦
答案 A
解析 据图分析,甲和丁之间的箭头是双向的,而甲有三个箭头出去,一个
箭头进来,则甲表示生产者,丁表示大气中的 CO2 库;甲和乙都有箭头指向丙,
则丙是分解者,乙为消费者。①过程表示生产者固定 CO2;②过程表示生产者的
呼吸作用;⑤过程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⑥过程表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即
①②⑤⑥过程中碳元素以 CO2 形式流动。
11.某同学画出 3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3 幅图中生产者都是 A
B.图 1 中 C 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图 2 中 A、B、D、E 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
D.若使图 1、图 2、图 3 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 CO2
答案 A
解析 图 1 中 A 为生产者,图 2 中 A 为生产者,图 3 中 E 为生产者,A 错误;
图 1 中 C 为消费者,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 正确;图 2 中 A
为生产者,C 为无机环境,E 为分解者,B、D 为消费者,A、B、D、E 构成群落,
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C 正确;若使图 1、图 2、图 3 完整表示碳循环,
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 CO2,D 正确。
题型 四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
12.为探究落叶是否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下列实验设计中,错
误的是( )
A.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
B.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网兜中
C.把土壤分成两组,对照组土壤进行接种微生物处理,实验组土壤不做处理
D.将落叶连同网兜分别埋入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土壤中,观察落叶的腐烂情
况
答案 C
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中是否有微生物,因此实验组土壤要进行灭菌
处理,对照组土壤保持自然状态。
13.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 5 cm 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
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
不正确的是( )
1 组 2 组 3 组 4 组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土壤湿度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该实验能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因变量是土壤的湿度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预期结论是 1、3 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 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分解
答案 B
解析 题中表格有两个自变量:土壤是否灭菌和湿度,因此可以探究不同土
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A 正确,B 错误;作为实验材料的
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防止落叶中的微生物影响实验结果,C 正确;1 组和 3 组
土壤灭菌,没有微生物分解落叶,2 组和 4 组没有灭菌,土壤中有微生物分解落叶,
只是在湿润和较干燥的环境中分解程度不同,D 正确。
题型 五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密切联系的两个过程
B.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C.从物质循环来说,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D.从能量流动来说,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答案 D
解析 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A、B 正确;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
复利用,C 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D 错误。
15.下列关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B.在生态系统中,先进行物质循环,后进行能量流动
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随着物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流动
D.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答案 D
解析 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物质的循环具有全球性,但能量不能
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A 错误;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物质在生物群
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的动力是能量,没有先后之分,B 错误;物质是能量的
载体,能量随着物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单向流动、不循环,C 错误;能量
是物质循环的动力,所以能量流动可驱动物质循环,D 正确。
16.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物质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
答:
(1)碳在绿色植物和甲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的。
(2)图中的②表示________作用。
(3)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图中的乙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
(4)人们对森林乱砍滥伐和大量燃烧秸秆等活动,会使大气中的________含量
增加,形成“温室效应”,导致气温上升。
答案 (1)CO2 (2)光合 (3)消费者 分解者 (4)CO2
解析 根据题图,因为甲与绿色植物之间为双箭头,所以甲为大气中的 CO2
库,①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②为光合作用;再根据消费者和绿色植物(生产者)
都要形成尸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利用,而消费者只能利用绿色植物(生产者)中的有
机物,所以可判断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据此答题。“温室效应”主要是大
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的。
易错题型 物质循环的特点理解
17.下列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C.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行
D.不同的生态系统,都能独立地完成各自的物质循环
答案 A
解析 因为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直接利用无机环境的
CO2,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也能通过细胞呼吸直接将 CO2 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所
以二者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A 正确;消费者只能通过细胞呼吸向无机环境
中释放 CO2,但不能直接利用 CO2,B 错误;物质循环应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
之间进行的,C 错误;物质循环是在整个生物圈中进行的,而比生物圈小的任何一
个生态系统都不能独立完成物质循环,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