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54 KB
- 2021-04-15 发布
专项
(
三
)
文化生活类非选择题答题策略
近三年文化生活类非选择题统计与命题
预测
【典例】
(2018·
全国
Ⅲ
卷
,40)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开国将军甘祖昌
,
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五次反
“
围剿
”
、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
荣获过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长征路上
,
甘祖昌和同村战友约好
,
革命成功后
,
一起回家搞建设
,
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
革命胜利后
,
曾经的誓言让他心中的乡愁越酿越浓。
1957
年
8
月
,
他主动辞去军队领导职务
,
秉持
“
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
,
要艰苦奋斗一辈子
”
的信念
,
举家回到家乡沿背村务农。他把
70%
的工资捐给了家乡的建设事业
,
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要给他盖房配车
,
被他一一拒绝。他领着乡亲们修水利
,
建电站
,
架桥梁
,
绿化荒山
,
改造冬水田
……
一项项利民工程帮助村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
1986
年
,
甘祖昌病逝
,
留给妻子和儿女的唯一遗产是三枚勋章
。
将军农民的事迹被编入小学课本
,
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习近平高度评价甘祖昌将军的艰苦奋斗精神
,
强调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
,
下一代也要弘扬
,
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意义
?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分析。
(10
分
)
思维过程
此类试题虽然容易判断
,
审题难度相对较小
,
但要求具有较高的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整合有效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
因而答题难度较大。
知识运用
从问题逻辑看
,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
可以围绕培育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分析作答
;
从材料逻辑看
,“
秉持
‘
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
,
要艰苦奋斗一辈子
’
的信念
”,
体现了坚定理想信念
,“
领着乡亲们修水利
,
建电站
……
艰苦奋斗精神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
体现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模板提炼
意义影响类主观题答题模板
这类试题一般考查某一
“
做法
”
或某个
“
事件
”
的意义
(
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等
)
或影响。
解答意义影响类主观题的三个步骤如下。
评分细则
艰苦奋斗精神是革命文化的精华
,(2
分
)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资源。
(2
分
)
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
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
,
牢记使命
;(3
分
)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
增强文化自信。
(3
分
)
对应训练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务农重本
,
国之大纲。党的十八大以来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
“
三农
”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林海雪原到雪域高原
,
从贫困山区到革命老区
……
总书记身体力行
,
多次考察都深入农村
,
他行走田间、问计于民、为民解忧
,
为
“
三农
”
工作指方向。
2019
年
9
月
23
日是第二个
“
中国农民丰收节
”
。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
设立这一节日有利于进一步强化
“
三农
”
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
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
,
凝聚起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
,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1)
结合材料
,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设立农民丰收节的意义。
(2)
乡村振兴、人人有责
,
请你为建设美好家乡提出三条建议。
解析
:
第
(1)
问是意义类试题
,
可以从庆祝节日的重要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化对经济政治所起的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分析说明我国设立农民丰收节的意义。第
(2)
问是开放性试题
,
要围绕
“
乡村振兴、人人有责
”
这一主旨内容
,
为建设美好家乡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
(1)
①
有利于感受中国农民文化的独特魅力
,
展示民族文化
,
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秋分是中国农民首创
24
节气文化之一
,
国家设立丰收节
,
彰显中国悠久的农业文化。
②
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
从设立节日到全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
有利于优秀的中华农耕文明和中国农业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增强我国农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③
国家每年开展丰收节庆祝活动
,
是提升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
④
促进解决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向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
并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国家设立节日
,
是强化
“
三农
”
工作
,
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⑤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国农民首创秋分节气文化
,
到国家设立丰收节
,
是适应自然
,
尊重农民
,
尊重劳动的表现。
(2)
①
了解国家有关惠农政策
,
及时向父老乡亲宣讲。
②
调查了解家乡实情
,
提出具有参考性的建议。
③
利用现代传媒扩大本地影响力
,
吸引各方英才参与家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