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0 MB
- 2021-04-15 发布
临漳县第一中学
17—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地理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 卷(选择题 共50题 7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5分)。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 )。
A.河流、明确的 B.湖泊、模糊的
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
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 )。
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
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
地坑院也叫地窖,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m,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结合下图,回答3~5题。
3.地坑院反映的当地环境是( )
A.土层深厚 B.冬暖夏凉
C.降水稀少 D.木材短缺
4.右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 )
A.挡风 B.防水 C.阻沙 D.遮阳
5.该地可能位于( )
A.河南 B.黑龙江 C.新疆 D.福建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边疆万里行”摄制组初秋到新疆北部采访,路遇一条河流,他们乘坐的越野车必须在天黑前从河流中开过去,否则将会出现严重后果。据此,回答6~7题。
6.关于这条河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一条内流河
B.一定自西向东流
C.一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D.一定以降水补给为主
7.摄制组的越野车必须在天黑前越过河流,其主要原因是( )
A.午后气旋活动频繁、降水多,河流傍晚前后会涨水
B.午后冰雪融水增多,河流傍晚前后会涨水
C.午后风大,傍晚前后可能会出现沙尘天气
D.昼夜温差大,河流傍晚前后会结冰
8、读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关于P、Q两地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均集中于夏季
B.植被均为落叶阔叶林
C.降水量差异主要受地 形影响
D.P—Q体现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9~10题。
9.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我国东北地区—① B.我国华北地区—②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 D.我国西北地区—④
10.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
A.①→② B.④→①
C.③→④ D.②→③
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是指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图1为“甲国工业化率、城市化率变化过程图”,图2为“乙国目前三大产业构成图(图中M点所示)”。据此,完成11~12题。
11.关于甲、乙两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特点,正确的是( )
A.目前,工业化是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B.甲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乙国
C.甲国的城乡差别比乙国大
D.乙国第三产业比重低于甲国
12.促进甲、乙两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①甲国应降低城市化速度
②乙国应发展高科技工业
③甲国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④乙国应控制第二产业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就越强。各地产业竞争力系数的变化,可以反映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下图为上海市与浙江省产业竞争力系数变化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从上海向浙江转移趋势最明显的产业是( )
A.皮革与机械 B.文体用品与皮革
C.机械与通讯 D.通讯与家具
14.关于图中信息,叙述较为合理的是( )
A.1990年各产业的竞争力,上海均优于浙江
B.2015年各产业的竞争力,浙江均优于上海
C.图中各产业更容易由上海转移到浙江
D.随着产业的转移,利于两地产业结构的优化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与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的比值。读我国S省区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及其2009年产业产值结构图,完成第15~16题。
S省区2009年产业产值结构图
15.下列四幅图中,最有可能表示S省区2009年产业就业结构的是 ( )
16.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对劳动力的转移影响较大。如果仅考虑比较劳动生产率,则劳动力转移规模最大的方向可能是(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石漠化是在喀斯特地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土地逐渐被石头占据。我国90%的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下图为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云贵高原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①②③④
B.a溶洞的形成与地壳下沉运动有关
C.a溶洞中的钟乳石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
D.图示过程说明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
18.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降水集中 ②农业活动强度大 ③土层薄
④地表崎岖坡度大 ⑤樵采导致植被破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矿区水土流失严重,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世界水土流失之最”。读下图,回答19~20题。
19、东胜矿区水土流失类型内部分化显著。其成因分异主要表现为
A.泊尔江海子镇以水力侵蚀为主
B.哈巴格希东部兼具水力、风力侵蚀双重特征
C.铜川镇以风力侵蚀为主
D.东胜城区以水力侵蚀为主
20、下列措施有利于治理东胜矿区水土流失的是( )
A.在铜川镇沟道两侧缓坡修筑水平沟、鱼鳞坑等防护工程
B.在哈巴格希东部沟道两侧陡坡种植油松、沙棘、拧条为主的混交林
C.在泊尔江海子镇荒漠化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增加植被覆盖率
D.严格控制小煤窑采矿固体废弃物堆弃沟道,以降低地表崎岖度
读澳大利亚某流域及开发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下列有关图示河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流量季节变化大 B.由西南流向东北
C.河流结冰期长 D.下游流量逐渐增大
22、下列对图示流域的开发或治理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实施东水西调,缓解流域缺水
B.发展生态农业,合理利用土地
C.合理灌溉,防止土壤盐渍化
D.实行梯级开发,大力发展航运
罗讷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每年注入地中海的水量占注入地中海河水总量的1/6以上,但是全流域性的大洪水并不多见。从1880年开始,瑞士为了确保电力供应,在上游山地建造了多座高海拔水库,在夏季蓄积高水位。下图示意罗讷河水系。据此完成第23~24题。
23.罗讷河全流域性大洪水并不多见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游湖泊和沼泽的调蓄作用
B.不同河段汛期时间不同
C.水库的修建,调节径流
D.流域降水较少,年际变率小
24.瑞士建造多座高海拔水库,使罗讷河( )
A.水力资源更为丰富
B.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C.冬季中、下游径流量增加
D.夏季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加快
下图为某地一河流流域面积和径流变化示意图,流域面积约400km2。读图,完成25~26题。
25.根据图中所示信息判断,该区域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水稻 B.小麦
C.橡胶 D.棉花
26.关于该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河7月径流量小是因为该地深居内陆,降水量小所致
B.A点和B点汛期不同是因为受不同大气环流影响所致
C.上游A点可能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D.A点流速一定比B点快
下图为1957~2008年长江与鄱阳湖作用的频率分布图(长江对鄱阳湖的作用简称为长江作用,反之为鄱阳湖作用)。读图,回答27~28题。
2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4~6月鄱阳湖作用的总频次远大于长江
B.7~9月长江作用的总频次远大于鄱阳湖
C.鄱阳湖面积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长江的补给状况
D.鄱阳湖萎缩将增大长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28.长江作用和鄱阳湖作用在5~8月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 B.水利工程
C.流域植被覆盖率 D.含沙量的大小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完成29~30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33
33
31
11
11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12
31
31
11
11
11
31
11
11
11
11
29.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30.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其水源主要靠布哈河来补充。湖区盛行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过去,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据此,完成31~33题。
31、20世纪70年代末,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主要原因是
A.湖区西部地壳断裂上升
B.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C.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
D.引湖水灌溉,耗水量大
32、抑制湖区西部沙漠不断扩展的可行性措施是( )
①布哈河流域内封山育林,营造防沙固沙林
②开垦荒地,充分利用布哈河水发展灌溉农业
③设置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
④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3在湖泊①②③④四处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济宁市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市也更注重生态保护,“科学划分生态功能区,‘因区制宜’地进行生态保护和管制”是山东省济宁市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下图示意济宁市生态功能分区。据此完成第34~35题。
34.目前,带动济宁市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是( )
A.以微山湖、曲阜等为主体的文化旅游业
B.依托煤炭等矿产资源发展的重工业
C.以生态农业为依托的农产品加工业
D.依托京沪高铁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35.济宁市各生态功能区的发展重点是( )
A.Ⅰ区进行农业垦殖,建成大规模、集约化、现代化的商品粮示范基地
B.Ⅱ区重点发展城郊农业,建成华北大型乳肉及蔬菜、瓜果基地
C.Ⅲ区建设大规模现代化果园,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
D.Ⅳ区在湿地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业
2015年1月16日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食化战略。马铃薯块茎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16℃~18℃,当温度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下图为我国马铃薯种植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36~37题。
36、马铃薯在华北平原种植最佳的时期是( )
A.3月播种,5月收获
B.6月播种,8月收获
C.8月播种,10月收获
D.11月播种,次年2月收获
37、西南混作区是一作、二作(代表熟制)的混合区,影响其混作的因素是( )
A.纬度 B.光照 C.地形 D.降水
图1、图2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38~39题。
38、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②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
③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④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9、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
①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②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③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④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我国天然橡胶主要产地为西双版纳。该地区为大力种植橡胶,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为保证橡胶产量,需要扩大间距,控制单位面积植株数。据此完成第40~41题。
西双版纳橡胶种植强度分布图
401.西双版纳最适宜橡胶种植的地区是( )
A.海拔400~600米的平坡
B.海拔600~800米的南坡
C.海拔800~1 000米的东坡
D.海拔1 000~1 200米的北坡
41.西双版纳地区扩大橡胶的种植,会带来( )
A.生物多样性增多 B.温度升高,温差减小
C.水土流失减轻 D.生态灾害增多
制造业回归是指跨国公司将制造业投资和生产能力从国外回归国内的一种现象。2010年以来美国回归的企业逐渐增多,主要涉及汽车制造业、电气设备、塑料和橡胶制品、电脑和电子产品等行业。据此,回答42~43题。
42.关于美国制造业企业回归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国内复兴制造业优惠政策的实施
B.接近国内市场,降低运输成本
C.国内劳动力成本具有竞争优势
D.国内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
43.针对美国制造业回归,中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劳动力转移,提高第一产业比重
B.压缩制造业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C.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增加就业机会
D.加大科技投入,增加高端制造业比重
矿业城市主要是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很多矿业城市面临“矿竭城衰”
的严重威胁。读图,回答44~45题。
4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该类城市一般有兴衰周期
②矿业城市在成长期会创造很多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③我国的矿业城市多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④繁荣期的矿业城市经济最发达,环境质量也最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5.为了避免“矿竭城衰”,进而让城市发展进入新生期,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①不失时机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矿替代产业
②在当地全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停止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
④珍惜和节约使用矿产资源,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下表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发展比较数据。据此,回答46~47题。
地区
城市化水平(%)
①(%)
②(%)
京津冀
56.23
9
62.86
长三角
65
18
38.88
珠三角
66
11
46.51
注:①表示100万人以下城市吸纳的人口占区域城市总人口的比重。②表示50万人以下城市数目占区域城市总数目的比重。
46.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城市人口集聚程度低,100万人以上城市发展不足,区域内部城市化差异小
B.城市人口集聚程度高,100万人以上城市发展不足,区域内部城市化差异大
C.城市人口集聚程度低,50万人以下城市发展不足,区域内部城市化差异小
D.城市人口集聚程度高,50万人以下城市发展不足,区域内部城市化差异大
47.下列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该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加快河北城市化进程,京津人口大量迁入周边河北省的城市
②明确三地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调整三地产业结构,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工与互补
③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
④
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加快一体化进程
⑤加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⑤
48、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聚集效应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题。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聚集效应增强
B.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聚集效应
C.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大城市聚集效应减弱
D.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读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49~50题。
注:(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指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城镇常住人口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指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9、上述图文材料表明( )
A.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快速融入了城市社会
B.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享受了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
C.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D.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减轻,有利于社会稳定
50、下列措施与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不相符合的是( )
A.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B.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
C.大幅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
D.各城市大力发展地铁,有效保护城市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25分)
二、综合题。
5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中,巴丹吉林沙漠以湖泊、奇泉、沙峰等闻名于世。该地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
000mm,沙漠中却有100多个湖泊,其中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有5个,冬季不结冰。该地沙丘广布,最高达500m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沙丘内部较潮湿,沙丘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2014年12月,该地寻找饮用水源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共开掘八口井,每昼夜近1万m3的优质矿泉水喷涌而出。
(1)试分析该地高大沙丘的形成原因。
(2)你是否赞同在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大量开发地下水,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52、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根据《山东省钢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2011年)》,山东省将加快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加速将山东钢铁工业向沿海地区转移。
材料二 下图为山东铁路、港口和部分城市示意图。
(1)据材料,分析日照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2)兖州是山东省著名煤炭产地,因长期开采,目前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请从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的角度为兖州经济的振兴提出合理化建议。
临漳县第一中学
17—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地理答案
1---10 DCABA CBCCD 11---20 DBADB AABBB
21—30 ADBCB CCAAC 31—40 CCBBD ACCCB
41---50 DCDBC BDCCD
51
(1)该地位于西北内陆,附近沙源丰富,冬春多大风天气,携带大量沙尘在此处堆积;沙山内部湿度较大,且顶部附近植物较多,形成固定沙丘,随着沙尘持续堆积,形成高大沙山。
(2)同意。地下水资源丰富,补给稳定;优质矿泉水,水质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不同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沙丘内部干燥(植被死亡),沙丘活化,沙尘天气增多;地下水补给速度慢,无法满足大量开采需求;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
52
(1)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为钢铁工业提供充足的燃料;经济较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陆交通便利,便于运进铁矿;有政府政策的支持。
(2)改造传统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延长产业链,提高煤炭工业的附加值;引入新兴工业,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