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50 KB
- 2021-04-15 发布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第二学期摸底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2.明清时期,盛行一种佃农有权永久耕种地主土地的永佃制,即地主只能收租,无权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这一制度致使( )
A.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B.佃农社会地位提升
C.佃农地租负担得到减轻 D.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3.东汉虽然设立盐铁官,但只是负责征税,不再限制民间煮盐。这一政策有利于( )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强化中央集权 D.小农经济发展
4.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规定:“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不愿者,仍旧当班。”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一步规定:“将该年班匠通告折价类解,不放私自赴部投当”。这种纳银代役的政策( )
A.有利于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B.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C.加强了工匠对国家的人身依附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5.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它们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 )
A.北京是经贸中心 B.闭关政策的影响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区域商帮的发展
6.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据考证,叫卖广告最早在先秦已出现,到宋代我国的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造成宋代广告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D.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
7.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面积265顷,含带两山;明朝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土地兼并 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国家授田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8. 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
A.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B.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C.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D.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9.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0.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11.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12.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1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
A.洋务企业 B.民族资本企业 C.外国资本企业 D.官僚资本企业
1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
14. 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到783.9亿元,超过原定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3%,平均每年增长18%。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三大改造已经完成 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C.“一五”计划成就巨大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15.19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输出的茶占世界总物出盆的50%以上,而到1920年只占了6.2%,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与此同时,西方却大量向中国倾销农产品和工业品。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沦为了世界市场的附庸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D.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6.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规定拨存公债券2100万元作为基金,对棉纺织业、毛纺织业、制铁业和制丝业等六类新办企业给予三年保息,还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减少了企业的注册费,这反映了( )
A.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创办企业 B.中国轻工业占工业比重较小
C.民族工业发展困难基本消除 D.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17.开始于1914年的这一轮实业投资热,被史家认为是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在过去的40多年里,外国公司已经在众多民生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引发了消费的空间,民族资本正是在这一前提下,靠生产成本的低廉以及对本土市场的熟悉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材料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前提是( )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国内市场的扩大
B.洋务运动的刺激与诱导
C.经济作物种植的增加
D.政府的鼓励与扶助
18.1957年11月,《国务院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的一核心内容之一即是扩大企业负责人在管理企业方面的权限,并大幅度减少企业的指令性指标。这一规定( )
A.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B.增加了计划经济体制灵活性
C.是政府推行市场经济的尝试 D.旨在扩大私营企业的自主权
19.1984年,邓小平在与中央有关负责人谈话时说道:“农村政策很有效,农村状况确实很好,我们需继续采取措施,使形势更好……”1990年,邓小平提出:“从长远的观点,农村要有两次飞跃……第二次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当的规模经营。”这表明邓小平主张( )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C.坚持家庭联产承包 D.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20.建国后的农村曾出现了以下现象,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却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耕好。为了畜耕,农民们自行互换耕地,然后一家买牲口或者两三家合买,一时间牲口价格猛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后农民获得土地翻身做主 B.大跃进运动促使农民生产热情高涨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户合作生产 D.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1.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推动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出现的因素分别是( )
A.建立经济特区 邓小平南方谈话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2.到1987年,在生产领域中,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改革前的120种减少到60种,流通领域中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从改革前的188种减少到23种。这种情况说明( )
A.国民经济出现严重闲难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D.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23.《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由此推断( )
时间
主题
1880-1889年
1890-1899年
1900-1907年
禁缠足(篇)
3
11
17
兴女学(篇)
5
6
17
介绍外国妇女(篇)
2
19
22
合计
10
36
56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24.轮船进人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中国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表明( )
A.外国侵略阻碍了近代交通发展 B.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
C.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 D.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
25.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26.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27.1500—1600年欧洲小麦年产量变化不大,但以黄金计价的小麦价格上涨极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航路开辟后黄金大量流入欧洲 B.工业革命引起技术进步
C.资产阶级革命后生产关系改变 D.经济危机引起物价上涨
28.1572年,美洲白银开始一次新的引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同菲律宾首都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这反映出( )
A.世界经济中心逐步向亚太转移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C.中国工业品逐步打入美洲市场 D.新航路开辟加速了物种交流
29..17世纪中叶,香料、茶叶等商品不再是欧洲人奢望难求和无法使用的了,而是成了广大居民消费的对象。材料现象得益于 ( )
A.欧亚间贸易的开展 B.新航路后的“商业革命”
C.美洲的发现和开发 D.工业革命的顺利完成
30.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二、材料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古以来农业始终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随时代变迁,我国农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天仙配》
材料二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三 下图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松太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的原因。他们破产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有何客观积极作用?(8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线段DE增长的原因有哪些?(8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府的经济职能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材料一 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材料二 美国1929-1937年失业率变化图
(1)依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失业率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采取的哪些具体举措导致了这一变化?(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政府的经济职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A
B
A
D
B
D
D
D
A
A
C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C
A
A
A
B
D
D
D
D
D
C
C
B
27
28
29
30
A
B
B
B
二、材料题
31.(1)特点: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结自足;精工细作。
(2)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外国商品的冲击。
作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3)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2. (1)政策:重农抑商。影响:一方面促进了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另一方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2)变化:由升到降。(或:1929-1933年失业率增高,1933-1937年逐渐降低)
举措:罗斯福采用调整恢复工农业生产、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保护劳工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 等政策。
(3) 政府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