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00 KB
- 2021-04-15 发布
考点26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基本类型
1.家庭手工业: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________”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
2.田庄手工业: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田庄手工业,生产生活自给自足。
3.官营手工业:从________时代起,政府垄断煮盐、冶铁等行业;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成为职业世袭的“匠户”。
二、手工业部门与成就
1.纺织业
(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
(2)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3)汉代花色品种多样,丝织品远销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________”。
(4)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也相当大。
(5)宋代棉花种植普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提高。
(6)元代________创造新式纺车,推广织造技术。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7)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而且出现了雇工和自由劳动力市场,手工工场和________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2.冶铸业
(1)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青铜铸造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青铜器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2)春秋晚期出现人工冶炼的铁器。
(3)战国中期后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4)汉代冶铁以煤炭做燃料,并创造出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________。
(5)南北朝时期出现________。
(6)北宋时期有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3.制陶业
(1)原始时代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工艺水平很高。
(2)唐代美术陶制品“________”风行一时。
4.制瓷业
(1)早期瓷器是一种釉陶,又称原始青瓷。
(2)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3)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有青瓷和______两大体系,代表是_______的青瓷、________的白瓷。
(4)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
(5)清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雍正时期,烧制技术达到顶峰。
(6)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路外销的重要商品,“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________”。
答案:男耕女织 汉武帝 丝国 黄道婆 雇佣
水排 灌钢法 唐三彩 白瓷 越窑 邢窑
瓷路
古代手工业
解读: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长期存在,为中国古代手工业领先世界提供了政治保障;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使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尤其是民营手工业发展缓慢。
[重点理解]
1.民间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四大原因
(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2.古代中国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条件
(1)政治条件: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2)经济条件: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动力革新的要求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
3.古代手工业在明清时期由官营为主到以私营为主的原因
(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2)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3)商品经济的发展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
(4)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
4.运用古代手工业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
提示:材料“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说明了陶玉将质量精良的瓷器带到关中,并以“假玉器”为名献给朝廷,这是手工业者提升产品知名度的常用做法。
(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
提示:自宋代至明代,棉花作为纺织原料,其地位日益重要。这得益于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3)《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提示: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表明工匠职业是世袭的,不可更换工种,且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4)《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提示:材料详细叙述了官营手工业中各环节的分工情况,体现出细致化、专业化的特点。
[跟进题组]
1.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杜诗发明和推广水排
B.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C.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杜诗发明和推广水排是东汉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铁农具的广泛应用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西汉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推动了冶铁技术的发展,故C项正确;当时占主导的是官营手工业,并且材料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故D项错误。
2.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
A.制瓷业开始兴起
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
答案:B 解析:景德镇制瓷业兴盛,不能得出制瓷业开始兴起,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倚仗制瓷技能谋生的人,在当地超过了一半,故B项正确;全员参与瓷器生产说法太绝对,故C项错误;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的表述太绝对,故D项错误。
3.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答案:D 解析: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技术的积累,故A项错误;政府对手工业规模的限制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是阻碍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转变的外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机器生产更能确保产品质量,故C项错误;明朝手工业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内部因素是小农经济,农民贫困,外部因素是闭关锁国政策,生产革新缺乏动力,故D项正确。
主题
古代中国的名片——手工业的发展
1.图片证史——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的世界地位
论从史出 著名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群神宴》中三件器皿均为中国的青花瓷。反映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珍视,表明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和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畅销亚非欧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2.史料证史——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史料 孟子说:“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探究 史料反映的是哪种手工业?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主要特点:这是农户的副业,主要满足家庭自己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3.归纳比较——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的比较
经营形态
生产经营模式
产品及流向
流通方式
地位
官营手
工业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主要生产武器和供贵族消费的日用品
不投放
市场
直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民营手
工业
民间私人经营
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投放市场
明中叶以后在一些部门占主导地位
家庭手
工业
农户的一种副业
主要供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
剩余产品
投放市场
稳定了小农经济,在近代破产
4.归纳总结——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2)手工业技术先进。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
(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4)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民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5)手工业与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
(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
(7)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