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9 MB
- 2021-04-15 发布
微专题
10
气候成因与特征
专题三
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
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
研读设问 明知考向
当堂巩固 限时自测
一
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
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
“
三抓
”
:
(1)
抓
“
偏转
”
——
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
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
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
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
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2)
抓
“
分布
”
——
突破位置判断
①
抓纬线分布特点:纬线
0°
、
30°
、
60°
、
90°
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②
抓相间分布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的
所有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的
③
抓图形分布特点:气压带、风带在不同的变式图中呈现不同的分布特点,如下图所示
(
箭头表示风带
)
:
(3)
抓
“
移动
”
——
突破季节影响
①
冬季
(
北半球
)——
位置南移
②
夏季
(
北半球
)——
位置北移
③
春
(
秋
)
分
2.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不大,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
40°
~
60°
大陆西岸
全年都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
20°
~
30°
大陆内部
、
大陆西岸
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
10°
之间
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2)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
气候
南北纬
30°
~
40°
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
原气候
南北纬
10°
~
20°
之间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b
级特别提醒
气压带
、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下所示:
(1)
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
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
极地东风由较高纬吹向较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较低纬吹向较高纬,性质湿润;
(4)
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二、全球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及其影响
1.
全球大气活动中心
(1)1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中心,将大陆上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副极地低气压带在海洋上保留下来,并由带状分布变为低压中心
(2)7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中心,将大陆上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副热带高气压带在海洋上保留下来,并由带状分布变为高压中心
2.
季风环流
(1)1
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
信
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
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和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3)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
、
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
亚欧大陆内部
)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高温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地区、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
b
级拓展延伸
影响等温线
走向
的因素及判读方法
等温线走向
示意图
原因
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太阳辐射因纬度而不同
太阳辐射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
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1
月,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7
月,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相反
A
、
B
、
C
同纬度,
B
地夏温高于
A
、
C
两地,冬温低于
A
、
C
两地
海陆分布
(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
与等高线平行
(
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
)
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
地形
暖流:向高纬方向凸出;寒流:向低纬方向凸出
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洋流
盆地闭合曲线
(
夏季是炎热中心,冬季是温暖中心
)
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增温;冬季山岭屏障
地形闭塞,四周山岭屏障
山地闭合曲线
(
冬季、夏季均为低温中心
)
气温垂直递减,高度每升高
100
米,气温降低约
0.6
℃
地势高低
三、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1.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如
右
图所示:
2.
南亚季风与北印度洋洋流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冬、夏两个季节,该海区的环流系统不仅流向不同,而且组成环流系统的洋流也不同。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
见甲图
)
。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离岸风
(
西南风
)
的影响,深层冷水上泛,在上升流的影响下,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
见乙图
)
。
二
研读设问 明知考向
真题
设问
1.(2017·4
月浙江选考
)
说出
①
地
1
月和
7
月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
7
月风向成因。
2.(2016·4
月浙江选考
)
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________
,其形成原因是终年受
________
控制。
3.(2016·10
月浙江选考
)2011
年日本发生
“
3.11
”
大地震,震中位于图中甲地,附近海域产生大量的固体漂浮物,这些漂浮物在洋流作用下主要漂向
考
向
和
规
律
1.
考向: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气压带和风带对某地区风向及气候的影响;洋流分布、流向及对气候的影响。
2.
命题规律
题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是本专题重要的考查形式,其中非选择题的考查频率要高于选择题的考查频率。
材料特征:多以区域图和气候统计资料图表相结合,并配合以文字材料,或者它们的不同组合来呈现信息,偶见联系某些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变化或者一些地理热点事件呈现相关信息。
设问特征:在简述题中多是以
“
说明
(
分析
)
……
的成因
(
分布、特征等
)
”
的设问方式进行考查,填空题则是非常直接的设问方式,内容指向直接明了。
选项或答案特征:利用所学知识,围绕材料,结合区域位置及特征,从而分析、判断或归纳出正确的答案或者是答案的要点。
答案
1
月东北风;
7
月西南风。 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为西南风。
例题
(2017·4
月浙江选考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下
图为
“
世界某区域略图
”
。
答案
解析
说出
①
地
1
月和
7
月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
7
月风向成因。
解析
①
地处于几内亚湾沿岸,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夏季受南半球东南信风偏转后形成的西南风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受北半球东北信风的影响,吹东北风。
三
当堂巩固 限时自测
解析
图中地球顺时针方向转动,为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字母
a
位于
30°S
~
40°S
之间,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
1.
图中字母
a
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2017·
宁波余姚检测改编
)
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据图完成
1
~
2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
答案
解析
11
12
13
14
2.
图中字母
b
所示风带的风向是
A.
↗
B.
↘
C.
↖
D.
↙
解析
字母
b
为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西北风。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A.
②①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④③①②
D.
④①③②
读
“
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
”
,完成
3
~
4
题。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依据图上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
①
中的
a
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
M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②
中的
b
为北半球的西风带,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③
中的
c
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④
中的
d
为南半球的西风带,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依次是
④③①②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有关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风带
a
和
c
之间的区域终年温和湿润
B.
气压带
M
和风带
b
交替控制下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与气压带
M
无关
D.
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风带
c
的北移有关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分析可知
a
和
c
之间为赤道低气压带,终年高温多雨;
气压带
M
和风带
b
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的成因为受副高控制;
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图中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A.
甲:动力原因 上升
B.
乙:动力原因 上升
C.
甲:热力原因 下沉
D.
乙:热力原因 下沉
(2017·11
月浙江选考
)
右
图为
“
某半球气压带、风带
(
箭头表示风向
)
分布局部示意图
”
。完成
5
~
6
题。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从图中纬度信息可知,甲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乙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乙都是动力原因形成的,甲气流上升,乙气流下沉。
解析
从图中纬度信息可知,甲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乙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图示风带为西风带,全年受其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适宜牧草的种植。
6.
从气候角度考虑,全年都受到该风带明显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最适宜种植
A.
甘蔗
B.
葡萄
C.
香蕉
D.
牧草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鱼粉是用一种或多种海洋鱼类为原料,经去油、脱水
(
压榨脱水后再经晾晒
)
、粉碎加工后的高蛋白质饲料。秘鲁海洋捕捞的鱼产品中一半以上加工为鱼粉。读图,完成
7
~
8
题。
7.
图示时间最可能为
A.4
、
5
月
B.6
、
7
月
C.8
、
9
月
D.1
、
2
月
解析
据图可知,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西北风,此时为南半球夏季。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8.
在东北信风强大的年份,图示季节秘鲁沿海
A.
降水偏多,不利于鱼粉晾晒
B.
降水偏少,利于鱼粉晾晒
C.
气温偏高,不利于鱼粉晾晒
D.
气温偏低,利于鱼粉晾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据图可知,东北信风强大的年份,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为西北风,秘鲁沿海位于西北风的迎风坡,降水增多。
√
答案
解析
解析
从图中的纬度分布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从气压带的移动可知此时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南移,所以此时处于北半球的冬季,亚欧大陆受到高压控制,它也同时割裂了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2017·
嘉兴海宁调研改编
)
读下图,完成
9
~
10
题。
9.
根据图中有关信息,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此时亚欧大陆东部盛行东南季风
B.
此时加拿大枫叶正红
C.
此时恒河正处于丰水期
D.
此时冰岛受到低气压中心控制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如果图示地区在某大陆的西岸,则阴影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
热带沙漠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
图中阴影区的等温线向南弯曲,说明当地的气温比同纬度的地区要高,其应为南半球的陆地。在
30°
~
40°
大陆西岸分布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2017·
湖州安吉检测
)
下图中,图甲为
“
地表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
”
,
N
为北极点;图乙为
“
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为
30
°
、
60
°
的点分别是
___
、
____
。
(2)
图甲中
B
处是
_______
风带,
与图乙中
____(
填
a
或
b)
的风向
一致。
(3)
图甲中
C
处是
_________
气压带,
D
处是
___
风带,两者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___________
,在图乙所示季节,该气候的特征是
_________
。
C
E
东北信
a
副热带高
西
地中海气候
炎热干燥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考虑海陆分布等实际情况,此季节
b
处的气候特征是
A.
炎热干燥
B.
高温多雨
C.
温和干燥
D.
温和湿润
(5)N
气压带的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E
气压带的成因为
_____(
填
“
动力
”
或
“
热力
”
)
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
地处高纬,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动力
答案
①
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②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1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①②③④
四地气候形成与气压带、风带无直接关系的是
_____
,其形
成原因主要与
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2)
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
________
,请说出其气候类型与形成原因。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④
地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①②
地
解析
解析
第
(1)(2)
题,
①
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②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的控制,
③
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而
④
地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气候。所以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
①②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当
③
地草木枯黄时,为当地冬季,对应北半球夏季,东亚季风区此时高温多雨。
答案
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3)
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
风带都有关系的为
____
,请说出其形成原因与气候特征。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③
地
解析
解析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只有
③
地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4)
当
③
地草木枯黄时,
④
地的气候特征为
________
。
高温多雨
13.
下图是
“
沿
60°N
的
1
月份气温分布曲线和气压分布示意图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在
a
、
b
、
c
三个区域中,属于大陆
的是
_____
,判断理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c
区域出现低温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3)
此时,
e
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___________
,
d
地区气压
中心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其影响,
此时印度半岛盛行
_____
季风,进入一年中的
___
季。
(4)
此时我国盛行风的风向是
______________
,其性质是
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
c
1
月份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同纬度气温大陆低于海洋
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1
月份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与同纬
度
其他地区相比气温低
阿留申低压
亚洲高压
(
蒙古
—
西伯利亚高压
)
东北
旱
偏北风
(
西北风
)
寒冷干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陆分布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
月份时,北半球为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印度半岛为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东北风,我国盛行偏北风,性质寒冷干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下面甲图是
“
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
”
,乙图是其区域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图甲中回归线地区沿海与内陆、东岸与西岸的
年
均
气温差值均
较大,试分析原因。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内陆比沿海气温高,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东岸比西岸气温高,是因为东岸受暖流影响增温,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
解析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内陆比沿海气温高,由于洋流的影响东岸比西岸气温高。
解析
从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回答,结合图乙的洋流的分布,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北部是因为离岸风,上升流,南部是因为寒暖流交汇。
(2)
图乙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成因。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北部:离岸风,上升流,底层海水把大量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成为鱼的饵料。南部:寒暖流交汇,饵料充足,鱼类丰富。
解析
根据
M
城市的地理位置判断
M
城市为热带草原气候,其形成原因是
1
月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降水丰富,为湿季;
7
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为干季。
(3)
分析图乙中
M
城市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热带草原气候
。
夏季
(1
月
)
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
,
降水丰富
,
为湿季
;
冬季
(7
月
)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
盛行下沉气流
,
干燥少雨
,
为干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