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6.50 KB
- 2021-04-15 发布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12月月考地理学科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70分)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1~3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河流以春汛为主,乙区域河流以夏汛为主
C.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
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根据图2中某国的资料,回答4~6题。
4.甲国发展经济的合理措施是( )
A.利用海峡位置,发展造船业和航运业
B.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冶金工业
C.利用各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D.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木材加工工业
5.近些年来,甲国发展迅速的工业部门是( )
A.汽车制造 B.钢铁工业
C.电子工业 D.石油开采
6.针对本国经济发展空间和市场狭小等不利条件,
甲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推行的经济发展战略
是( )
A.大量发行股票和债券 B.大力向海外投资
C.推行移民政策,增加人口的数量 D.填海造陆,扩大生存空间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准确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据图,完成7~8题。
7.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A.GPS—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8.“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城市规划中
不能用于( )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乌兰布和地区地势低平,引黄灌溉率为60%以上,
经过近20年来的土地开发,耕地面积增加近一倍。
读图分析,回答9~10题。
9.本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沙漠化、水土流失
B.盐碱化、水土流失
C.沙漠化、盐碱化
D.水源短缺、植被破坏
10.欲对此地区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更状况进行
快速、准确地分析和测评,所需最佳的材料或技
术手段为( )
A.卫星遥感图像、GIS
B.地形图、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
C.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卫星遥感图像
D.GPS、GIS
塔里木河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历史上曾有九大水系汇入塔里木河干流,目前与塔里木河干流有地表水关系的只有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条源流。读图回答11~13题。
11.其他六条河流不再和塔里木河有地表水联系的原因是( )
A.河流泥沙堆积,堵塞河道 B.沙尘多,风力堆积严重,堵塞河道
C.全球变暖,蒸发量大 D.人类对水资源的无序开发和利用
12.图示区域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②该地区蒸发微弱
③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④四周高山高原,阻挡水汽进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有关图示区域特征的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塔里木河下游水量最大 B.风力作用明显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聚落呈点状、带状分布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 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
C.充分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15. 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人类的保护伞,保护森林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据此回答16~17题。
16. 世界上目前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是( )
A. 亚寒带针叶林地区 B. 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地区 D. 热带雨林地区
17. 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
①生物多样性锐减 ②自然灾害频发 ③地震、火山灾害频发
④生态环境破坏 ⑤臭氧层破坏加重 ⑥全球气候变暖
A. 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⑥
结合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图,回答18~19题。
18.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也是
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 )
A.a B.b
C.c D.d
19.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
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
A.a—枯枝落叶
B.b—土壤
C.c—生物
D.d—供给养分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
1050
1100
350N
A
答20~22题。
20.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
A.毁林开荒,过度垦殖
B.开挖煤矿,毁坏森林
C.黄土疏松,多暴雨
D.经济落后,伐林为薪
21.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措施是( )
A.植树种草 B. 陡坡地建梯田
C. 全部发展耕作业 D.全部发展畜牧业
2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
A.植被破坏 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 D.环境恶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
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回答23~25题。
23.历史上曾被称为“北大荒”的是( )
A.三江平原 B.河西走廊
C.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
24.“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耕作方式是( )
A.水稻种植业;精耕细作 B.混合农业;粗放经营
C.商品谷物农业;大型机械化作业 D.小麦种植业;小农经营
25.东北地区可垦荒地面积虽然很大,但国家已决定停止“北大荒”垦荒,这说明( )
A.东北一亿多人吃饭问题已完全解决 B.保护生态环境比开荒种粮更重要
C.这里将不再是粮食生产基地 D.今后应大规模退耕还林,加强抚育和更新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高度关注山西能源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煤炭工业的发展。山西省也针对煤炭行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先后开展了“关井压产、淘汰落后、资源整合”等工作。据此回答26~28题。
26.目前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包括( )
①资源回收率低
②转换和消耗效率低
③煤炭勘探大大超过开采步伐
④煤炭生产、转换和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速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关于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新中国成立时起,国家就加快了对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步伐
B.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煤炭外运能力,山西逐步形成了以铁路、水运为主,公路
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C.山西积极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不仅能缓解交通压力,也能提高经济效益
D.山西从“九五”时期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28.围绕能源的开采,山西省构造产业链是( )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读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回答29~30题。
29.我国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30.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下图为长江流域水电站分布示意图,回答31~32题。
31.图中G处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
①地处长江中下游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②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③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④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2.减轻长江流域内洪水灾害的措施不包括( )
A.全流域加强用水管理和防汛预警预报
B.中下游加固大堤,整治河道
C.中上游加强绿化,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D.中下游围湖造田,发展农业
读我国南方某流域等高线图,据图回答33~35题。
33.在河流综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为( )
A.养殖 B.分洪和蓄洪 C.改善气候 D.立体开发利用
34.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加强流域内植树造林 B.修建和加固河堤
C.下游退耕还湖 D.在甲河上游修建水库
35.该流域上游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土地盐碱化
C.水土流失 D.凌汛
二、综合题(共30分)
36.(16分)2018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结合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为 、 。(4分)
(2)分析Q、R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4分)
(3)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用来保护铁路,分析草方格沙障的作用。(4分)
(4)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4分)
37.(14分)读黄河某段与田纳西河流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知,田纳西河与黄河水能资源开发的共同特点是 。(2分)
(2)自19世纪后期开始,田纳西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具体表现有哪些?(6分)
(3)参考田纳西河流域的成功经验,黄河流域最值得借鉴的方面有哪些?(6分)
高二地理学科答案
一、 单选题
1-10 B B C A C B D D C A
11-20 D B A C C D D A B C
21-30 A B A C B B C C B C
31-35 C D B D C
二、综合题
36. (16分)
(1)土地盐渍化 土地沙漠化
(2)Q地处宁夏平原,西侧贺兰山阻挡了西北方向流沙,由于农业大水漫灌和导致次生盐渍化
的发生;
R地没有山脉的阻挡,能够受到西北风沙的影响,因而土地沙漠化严重。
(3)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
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4)①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②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③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④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⑤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⑥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线。 (任答2项即可)
37.(14分)
(1)梯级开发
(2)长期高强度地棉花种植导致的土地退化;
矿产开采、冶炼、扩大耕地带来的植被破坏;
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3)加强立法,为流域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法律保证;
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全流域的统一管理与开发;
加大对河流灌溉、航运、水能、旅游等方面的开发;
进一步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等。(任答3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