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00 KB
- 2021-04-15 发布
1 .5.1乘方(二)
教学目标:
1、知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弄清与乘方有关的排列规律,学会观察一些特殊的数字的排列规律。
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有理数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计算(-2)3+(-3)×[(-4)2+2]-(-3)2÷(-2)
解:原式=-8+(-3)×18-9÷(-2)=-8+(-54)-(-4.5)=-8+(-54)+4.5=-57.5
教师归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就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的顺序依次进行。
二、讲解例题
例3、例4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例4中的三行数,其中先观察第1行,我们可以从第1行中看出这些数字是按什么规律来排列的?
学生:第1行的数是按-2,(-2)2,(-2)3,(-2)4,(-2)5,…的顺序排列的。
教师:那我们现在接着观察第2行,它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第2行的数是按-2+2,(-2)2+2,(-2)3+2,(-2)4+2,(-2)5+2,…的顺序排列的,也就是说,它是在第1行的相应的数加上2的。
教师:那我们往下看第3行,它又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第3行的数是按-2 ×0.5,(-2)2×0.5,(-2)3×0.5,(-2)4×0.5,(-2)5×0.5,…的顺序排列的,也就是说,第3行的数是第1行相应的数的0.5倍。
教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那我们来看例4的第3小题,它要求的是,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那这三行的第10个数分别是什么?
2
学生:第1行的是(-2)10,第2行的是(-2)10+2,第3行的是(-2)10×0.5。
三、巩固知识
课本练习
四、总结
本节主要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有理数的乘方是比乘法更高级的一种运算。
五、布置作业
2
相关文档
- 人美小学美术二上《第16课 会变的2021-04-15 19:54:042页
-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13 2021-04-15 19:53:185页
- 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2021-04-15 19:53:174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二章 2_1_2 第2021-04-15 19:53:139页
-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Unit5C2021-04-15 19:51:5117页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几百几十几2021-04-15 19:51:416页
- 5年级数学教案《公倍数和最小公倍2021-04-15 19:51:246页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雨》2021-04-15 19:49:555页
- 高中同步数学教案第5章 三角比2021-04-15 19:49:1485页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体育全册教案(2)2021-04-15 19:48:09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