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1.50 KB
- 2021-04-15 发布
天津市军粮城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
12月月考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乡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扶助乡里、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等特点。某市大力推进新乡贤文化建设,已由乡贤出资设立公益基金180多个,启动扶贫发展项目1000多个。该市建设新乡贤文化的意义在于
①使乡贤文化建设成为农村凝魂聚气的基础性工程
②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推进乡村治理,涵育文明乡风
④引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华民族复兴梦的决定因素
③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④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理论终点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3.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虽然面临电池续航力不足、充电难等问题,但在国家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相关政策鼓励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仍将是未来汽车产业重点发展的方向。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认识启示我们
①要坚持矛盾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抓住复杂事物中的主要矛盾
③要把握好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漫画《“跟”》主要讽刺了
①脱离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现象
②只看到前进性而忽视曲折性的现象
③不能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的现象
④缺乏理性分析的主观主义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同时废止。下列关于我国上述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A.目的是调整经济基础使之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B.有利于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
C.有利于推动社会在非对抗性矛盾解决中发展
D.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6.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旨在
①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好发展软环境
②把对政务服务质量考核权还给服务对象
③明确政务服务内容,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监管效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要加强法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监督体系上看,下列属于行政系统外部国家机关监督的是
①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②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④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实践。下列选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我国正研制可重复使用的返回式卫星
B.我国启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场登记工作
C.中德决定深入发展两国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D.天津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
9.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人者变,其色亦变。五人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这给我国的启示是
①反对文化建设的多元化取向,阻断不良文化对人们的影响
②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提高人们文化的辨别能力
④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能量的熏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有一位本土设计师,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重新设计了我国34个省市的图形字体。如下图所示,如果从文化生活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你认为以下观点最合理的是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打破传统,独树一帜
C.面向世界,求同存异 D.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11.近年来,智能家居在我国开始悄然流行。消费者只要身边有一部能上网的智能手机,就能远程操控家电、照明、安防等,即时管理监测家居环境,让生活变得更加轻松简单。由此可见,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
①取决于人们消费观念更新和消费方式转变
②决定着人们家居消费的种类、质量和水平
③能够推动产品和产业升级,扩大人们消费需求
④能够满足人们生存资料消费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目前,浙江民营经济占全省GDP总量的65%,贡献了全省54%的税收和80%的就业岗位。这说明非公有制经济
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②有利于激发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③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④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为避免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政府应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实施逆风向调节,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下列最能体现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的是
A.继续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减轻企业负担,扩大社会总需求。
B.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提升我国的人力资本
C.支持财政向中西部倾斜,缩小区域差距,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D.加大财政对社保的投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14.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下列属于我国经济建设已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①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已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②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做到了脱真贫,真脱贫
③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医疗水平大幅提升
④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国歌作为国家的一种象征和标志,体现着国家精神和民族情怀。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等进行规范,也对侮辱国歌等行为作出处罚规定。正在修订的刑法修正案草案,明确了侮辱国歌行为的刑事责任。这告诉我们
①维护国歌尊严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
②尊重国歌是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的体现
③国歌承载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重
④国歌立法扩大了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第Ⅱ卷
16.(16分)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中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14—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4分)
材料二:目前,数字技术全面渗透到制造业营销、服务、生产、研发等环节,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研发与生产流程,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高度融合。我国已形成从平台到电商、电子支付结算、物流,涵盖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数字经济“消费链”。“互联网+”在经济生活中演变成为一个个投资和消费热点,数字经济创造的庞大“数据价值链”,正成为人们创业和致富的沃土。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数字经济是如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2分)
17.(17分)H市L村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号召,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党员宣讲政策、推广科技、调解民事纠纷、切实帮扶贫困、传播文明;村支部、村委会建立了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等系列制度。党员的带头作用,激发了村民的建设热情,形成了一个包括党员、群众在内坚强战斗的大堡垒,使该村成了远近文明的富裕村,村民过上了“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景、冬有青”的好日子。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L村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基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11分)
(2)运用所学的知识,请为村民如何“打赢蓝天保卫战”提出两条宣传标语。(6分)
18.(22分)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2001年,党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十八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纲要》全面总结这些年的工作实践,准确把握道德建设领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科学分析新时代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要求。
(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制定和实施新《纲要》的原因。(12分)
材料二:《纲要》提出,要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深入挖掘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谱系。
(2)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心铸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10分)
参考答案
第I卷(每题3分,共45分)
1-5ABDDC 6-10 ACDDA 11-15BAADB
第II卷
16.(1)2014—2018年,随着我国产业数字化产业发展,数字经济规模及占GDP比重持续增长,数字经济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4分)
(2)①改变企业研发与生产流程,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我国经济质量优势(4分)
②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4分)
③催生新业态、新产业(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产业出现和成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4分)
17.(1)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凝聚建设生态文明力量。(4分)
②发挥基层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功能,保证村民直接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提高村民生态文明意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4分)
③健全村务监督制度,调动村民建设生态农村的积极性。(3分)
(2)示例:①人人献出一份力,共同建设新家园
②同呼吸、共担当、齐行动,坚决打赢农村蓝天保卫战。
③爱劳动,讲奉献,用行动护卫家园,用热血浇灌田野。
(每点3分)
18.(1)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新时代社会实践的变化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要求国家根据时代的发展制定和实施新《纲要》,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制定和实施新《纲要》,体现了新时期道德建设应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
(2)①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
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③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