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00 KB
- 2021-04-15 发布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作业
1.(2019·吉林长春模拟)如图是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简图,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在果汁加工过程中可添加__________________酶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
(2)在鲜苹果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________的空间。经过10~12天后,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样液,如果颜色由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说明产生了酒精。
(3)过程乙中使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纯化菌种时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培养温度控制在________℃ 范围内。
(4)在________的条件下,如果缺少糖源,乙中的微生物先将甲过程的产物变为乙醛,再将其变为醋酸。
解析:(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在果汁加工中,果胶不仅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浑浊,因此为了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2)过程甲是果酒的制作,选用的菌种为酵母菌;鲜苹果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使发酵瓶中留有一定量的空气,让酵母菌早期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当氧气消耗完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3)过程乙是果醋的制作,使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在纯化菌种时,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在果醋的制作过程中,需将培养温度控制在30~35 ℃范围内。(4)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以先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答案:(1)纤维素酶和果胶 (2)1/3 橙 灰绿
(3)醋酸菌 高压蒸汽灭菌法 30~35
(4)氧气充足(有氧)
2.(2019·河南南阳一中高三考试)下图是泡菜制作过程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泡菜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的菌种是乳酸菌,该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用于制作泡菜的主要原理可用反应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发酵初期,发酵容器中可能存在酵母菌等杂菌,它们与乳酸菌的关系是________。制作过程中需将盐水煮沸后冷却使用,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检测第8天亚硝酸盐的含量,需要用到______________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待测样品中的亚硝酸盐与之发生显色反应,再与标准显色液进行比色即可。
(4)若要从泡菜的多种杂菌中分离纯化乳酸菌,需要制备具有________作用的培养基,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法分离出单菌落。
解析:(1)乳酸菌为厌氧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
用于制作泡菜的主要原理为乳酸发酵,即反应式为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2)发酵初期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因此其他微生物如酵母菌与乳酸菌的关系是竞争。制作过程中需将盐水煮沸后冷却使用,其目的是为了除去水中的氧气,减少杂菌污染,保证乳酸菌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3)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时,反应原理为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偶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4)从泡菜的多种杂菌中分离纯化乳酸菌,需要制备选择培养基,再通过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出单菌落。
答案:(1)异养厌氧型 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2)竞争 除去水中的氧气、减少杂菌污染,保证乳酸菌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3)对氨基苯磺酸 (4)选择 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
3.如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它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________功能。
(2)甲装置中,B是血红蛋白溶液,则A是________ ;乙装置中,C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甲装置用于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________,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4)用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________________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 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
解析:(1)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其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2)由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可知,甲装置中,B是血红蛋白溶液,则A是磷酸缓冲液,其可抵制外界酸、碱对溶液pH的干扰而保持pH稳定;乙装置中,C溶液的作用是洗脱血红蛋白。(3)甲装置用于透析,目的是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用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分子量大的流动速度快。(4)用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 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
答案:(1)运输
(2)磷酸缓冲液 洗脱血红蛋白
(3)透析(粗分离) 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
凝胶色谱法 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4)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
4.(2019·四川成都七中模拟)漆树种子中的油脂(不溶于水,
易溶于脂溶性溶剂)可开发为食用油或转化为生物柴油。目前常用萃取法萃取漆树种子油脂,其过程为:漆树种子→粉碎→加溶剂→水浴加热→溶剂不断回流提取→蒸发溶剂→收集油脂。回答下列问题:
(1)在提取油脂时,最好应选用的一种原料是__________(填“自然晾干”或“新鲜”)的漆树种子,不宜选用另一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粉碎漆树种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不同溶剂进行萃取时,对油脂的萃取得率和某些重要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同,实验结果如下表。
萃取剂
萃取得率
酸值
过氧化值
丙酮
23.72%
8.26
9.82
石油醚
26.35%
7.96
5.73
乙醚
25.30%
8.12
5.83
注:萃取得率(%)=(M样品-M残渣)/M样品×100%;酸值高,说明油脂品质差;过氧化物是油脂变质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含量常用过氧化值来表示。
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作为萃取溶剂较为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萃取过程中,影响萃取的因素除漆树种子和溶剂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__________装置。
解析:(1)对漆树种子油脂进行萃取时,为不影响油脂品质和提取效果,应使用自然晾干的漆树种子。因为新鲜的种子含水量高,用于提取的极性有机溶剂会被水稀释,进而降低对油脂的提取效果,所以不选新鲜种子。(2)为便于材料和溶剂充分接触,提高萃取产量,
应粉碎漆树种子。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萃取剂是有机溶剂,遇明火易燃烧,爆炸。(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与其他有机溶剂相比,用石油醚作为萃取剂时,萃取得率最高,可得到较多的油脂,且酸值和过氧化值最小,说明油脂品质较高,因此,石油醚作为萃取溶剂较为合理。(4)萃取过程中,影响萃取的因素除漆树种子和溶剂外,还有萃取温度(水浴温度)、萃取时间等。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蒸馏装置。
答案:(1)自然晾干 新鲜的种子含水量高,用于提取的极性有机溶剂会被水稀释,进而降低对油脂的提取效果
(2)便于原料和溶剂充分接触,提高萃取效率 有机溶剂遇明火易燃烧,爆炸
(3)石油醚 萃取得率较高,可得到较多的油脂,且酸值和过氧化值最小,说明油脂品质较高
(4)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 蒸馏
5.为了探究啤酒酵母菌固定化的最佳条件,科研人员研究了氯化钙浓度对固定化酵母菌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利用游离酵母菌生产啤酒相比,利用固定化酵母菌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结果表明,随氯化钙浓度的增大,凝胶珠机械强度增大,完整率________。
(3)结合发酵性能分析,制备凝胶珠适宜的氯化钙浓度为________。当氯化钙浓度过高时,发酵液中的糖度升高,酒精度下降,发酵受到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海藻酸钠作载体包埋酵母菌细胞,溶解海藻酸钠时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以防发生焦糊。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应________后,再与已活化的酵母菌细胞充分混合。若海藻酸钠浓度过低,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定效果大大降低。
解析:(1)与游离酵母菌发酵相比,利用固定化酵母菌的优点有:可多次使用、便于与产物分离、提高产品质量等。
(2)氯化钙可使海藻酸钠聚沉,形成多孔的含酵母菌的凝胶珠,随着氯化钙浓度增大,凝胶珠机械强度增大,完整率增加。
(3)制备凝胶珠的适宜氯化钙浓度为2.0 mol/L,当氯化钙浓度过高时,凝胶珠机械强度大,通透性降低,影响糖进入颗粒内部。
(4)溶解海藻酸钠时最好采用小火或间断加热的方法,避免发生焦糊;溶化后的海藻酸钠应冷却至室温后,再与已经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混合;若海藻酸钠浓度过低,易导致酵母菌细胞从颗粒中漏出,固定效果降低。
答案:(1)可多次使用、便于与产物分离、提高产品质量等
(2)增加
(3)2.0 mol/L 凝胶珠机械强度大,通透性降低,影响糖进入颗粒内部
(4)小火或间断加热 冷却至室温 酵母菌细胞从颗粒中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