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9 MB
- 2021-04-15 发布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
宋
】
苏轼
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
谁能说说当时的情景?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看看诗人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
3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
宋
】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赖祖亮
@
小木虫
赖祖亮
@
小木虫
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赖祖亮
@
小木虫
赖祖亮
@
小木虫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
情况下写的诗。
赖祖亮
@
小木虫
赖祖亮
@
小木虫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
赖祖亮
@
小木虫
赖祖亮
@
小木虫
读完诗同学们体会一下,想一想
第一句描写的是什么?
第二句描写的是什么?
第三句描写的是什么?
第四句描写的是什么?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你怎么理解“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的?
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遮:遮盖,掩盖。
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赖祖亮
@
小木虫
你发现这两行诗里运用了什么写法?
第一句写
云
:
比喻、对偶
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
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
赖祖亮
@
小木虫
赖祖亮
@
小木虫
第二句写
雨
: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两行诗你觉得哪些词或短语不理解?
卷地风来:风从地面卷起。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赖祖亮
@
小木虫
赖祖亮
@
小木虫
第三句写
风
: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赖祖亮
@
小木虫
赖祖亮
@
小木虫
第四句写
天和水
: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译文: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
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入船。
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
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赖祖亮
@
小木虫
赖祖亮
@
小木虫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
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赖祖亮
@
小木虫
赖祖亮
@
小木虫
讨论:
1
、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写 的是什么?
2
、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
、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4
、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吟诵全诗:体会当时的情景。
赖祖亮
@
小木虫
赖祖亮
@
小木虫
思考:
1
、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
2
、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相关文档
- 语文(心得)之呼唤本色阅读2021-04-15 18:23:203页
- 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件-第七单元 2021-04-15 18:23:1624页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2021-04-15 18:23:114页
- 2021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我多2021-04-15 18:22:2937页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 上册 第一单元 2021-04-15 18:21:355页
- 湖北省四地七校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2021-04-15 18:21:296页
- 浙江省金华市山河联盟2019-2020学2021-04-15 18:21:1323页
- 语文卷·2017届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2021-04-15 18:21:0011页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102021-04-15 18:20:225页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0:第10课2021-04-15 18:19:5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