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28 KB
- 2021-04-15 发布
宿迁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二历史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15题,共15题)、非选择题(第16题-第20题,共5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某思想家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
A.孔子礼乐学说 B.韩非以法治国精神
C.墨子兼爱主张 D.老子知足寡欲思想
2.西汉时期儒家经学大盛于时,风气所及,就连武帝时著名酷吏张汤、杜周等人之子亦皆以通经知名于世,形象文质彬彬,与父辈大异。该现象( )
A.反映独尊儒术重大影响 B.说明儒法思想日趋合流
C.推动思想文化多元发展 D.体现西汉注重官员形象
3.顾炎武指出:“法制禁令,王者之所不废,而非所以为治也。其本,在正人心厚风俗而已。故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这表明顾炎武( )
A.主张治国需要德法并用 B.强调正人心是治国之本
C.形成近代民主法制观念 D.突破传统儒家思想藩篱
4.现今的司南模型出自科技考古专家王振铎的构拟,他依据的文献是东汉王充《论衡》
高二历史 第 10 页 共6页
中的记载。但勺形司南的存在受到一些人的否定,因至今为止,考古界还未能用天然磁石复制出可以指南的勺形司南。关于司南的争议说明( )
A.文献资料不能准确反映历史事实
B.考古发现才能证实司南真实存在
C.年代久远导致司南存在未有定论
D.司南存在与否需要多方史料互证
5.下图为按年代绘制的文化发展演进示意图,图中1和2应按顺序填写( )
A.毕昇活字印刷术 王羲之《兰亭序》 B.诗歌发展黄金期 文人画繁荣期
C.蔡伦改进造纸术 关汉卿《窦娥冤》 D.四大名著已问世 戏曲艺术成熟
6.明人评价某人书法“如深山至人,痩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下列作品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 B C D
7.“在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所带来的震撼作用下,进步的观念被提升为一种科学宗教的水平……这一乐观的信念被工业化国家广泛接受。”这说明达尔文思想( )
A.奠定工业革命理论基础 B.强化科技推动进步信念
C.否定上帝创世教会思想 D.推动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8.1850年两名英国人欲
高二历史 第 10 页 共6页
租下福州城内神光寺的房屋,租契等手续需要交由当地官员盖印才能生效。林则徐为此公开质问当地官员并且上书福建巡抚,要求效仿1849年的广州反入城斗争,驱逐英国人,向巡抚表明为了争取胜利不惜与英人开战的观点。林则徐的这一做法表明( )
A.部分官员近代意识淡漠 B.清廷使用武力对抗侵略
C.民众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D.闭关锁国政策基本未变
9.有学者评价康有为“实际上既是一个充分现实的改革家,同时又是一位高度的理想主义者”。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借用进化观点,宣传维新变法 B.发表变法通议,宣传救亡图存
C.倡导尊孔复古,宣传复辟帝制 D.主张托古改制,宣传君主立宪
10.孙中山指出“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孙中山旨在( )
A.深究欧美制度得失 B.创新人才选用制度
C.融合中西制度精华 D.复制三权分立体制
11.毛泽东在一次报告中说:帝国主义和国民党……不但组织了武装力量进行军事上的“围剿”,而且在经济上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然而我们领导广大的群众和红军,不但屡次击溃了敌人的“围剿”,而且从事于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建设,去冲破敌人的经济封锁的毒计。该报告( )
A.反映了北伐战争的顺利开展 B.表明了土地革命的成效显著
C.体现了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D.显示了解放全国的光明前途
12.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地视察时发表了“北方谈话”,主要从三方面强调了“破”与“立”的重要性:思想方面破“两个凡是”;经济方面破“平均主义”;政治方面破“机构重叠”。在“北方谈话”指导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立“拨乱反正”的政治路线
③立“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④立“对外开放”的发展路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截至2018年11月30日,中国在轨工作卫星 283颗,仅次于美国(849颗)居世界第二位。中国不仅独立开展了月球探测活动,独立实施了载人航天工程,独立建设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还将建设具有长期运行能力的空间站。这说明中国( )
高二历史 第 10 页 共6页
A.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自力更生谋求发展 D.依托航天推动经济改革
14.在绘画史上有一画派,具有鲜明的个性,向往中世纪,也渴望和追求具有传奇色彩的异国情调。重视自然,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真正地回到没有经过人矫饰、改造过的大自然中去;二是摆脱羁绊得到真正的自由。该绘画流派是( )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15.电影《流浪地球》成为我国科幻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它缔造了46亿的票房神话,引爆了2019年的春节观影市场。此外,它还激起了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对宇宙、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并引发了关于地球及人类命运的思考。这表明电影艺术( )
A.契合民众需求 B.推动文化交流
C.具有多元功能 D.促进经济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0分,共计55分。
16.(12分)季羡林说:没有文化交流,就没有文化发展。交流是不可避免的,无论谁都挡不住。阅读材料:
材料一 “西化”要化,不“化”不行,创新、引进就是“化”。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有关文化的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
材料二 我们不能只讲西化,不讲“东化”,我们中国不但能够拿来,也能够送去。历史上,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伟大的发明创造送到外国去,送给世界人民……儒家的理性精神和人道原则,无神论和“人性本善”的思想,都被启蒙思想家用来作为同基督教神学作斗争的武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西方的有些学者已经看出西方文化衰落的端倪,在今天,它已逐渐呈现出强弩之末的样子,大有难以为继之势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前期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的具体表现及实践活动。(6分)
高二历史 第 10 页 共6页
(1) 据材料二,概括中国“送到外国去”的具体内容及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文化衰落的端倪”显现的理由。(5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化”、“东化”的认识。(1分)
17.(13分)17 世纪兴起的启蒙运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 在走出中世纪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场可以被命名为“解放的启蒙”的启蒙运动,或者说,18 世纪的启蒙运动在实质上就是一次“解放的启蒙”。因为这场启蒙运动,人们开始把解放作为一项事业而加以追求,并围绕着这项事业而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行动,缔造了工业社会的历史、创造出了辉煌的工业文明。对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而言,其价值追求中的最为基本的内涵就是对人的肯定。是因为肯定了人,才要求否定“神”以及一切外在于人的压迫力量,呼吁人从所有束缚中解放出来,即打破一切枷锁。包括对自然界的征服,也属于解放的范畴。
——张康之《论解放的困境与历史选择再出发》
请回答:
(1) 据材料指出启蒙运动的根本诉求及主要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放的启蒙”出现的背景。(4分)
(2)据材料并结合18、19世纪史实,以“解放的启蒙”为主题提炼观点,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20字左右)
高二历史 第 10 页 共6页
18.(10分)收复台湾后,康熙帝对东南沿海政策进行了调整。阅读材料:
材料一 “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禆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份转输协济之劳。腹里省份钱粮有余,小民又获安养,故令开海贸易。”
——《圣祖仁皇帝实录》( 二) 卷116,康熙二十三年
材料二 据时人于康熙四十四年( 1705) 、四十六年( 1707) 的实地观察,闽粤沿海地区“界外疆场彧彧,禾麦穟穟……一望良畴”,“台湾未平,此皆界外荒区,平后而荒烟野草复为绿畦黄茂,圮墙阤垣复为华堂雕桷”……台湾人口也有较大增长,从康熙二十二年( 1683) 的10万左右,增长到康熙六十年( 1721) 的近30 万。
——李细珠《略论康熙皇帝对台湾的认识及其理台政策的演变》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分别说明康熙帝对东南沿海地区政策调整的内容及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调整的有利条件。(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海峡两岸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帝调整理台政策的政治意义。(4分)
19.(10分)詹天佑被称为中国“近代科技先驱”。阅读材料:
材料一 詹天佑生平事迹
国家轨迹
詹天佑人生轨迹
1861年洋务运动开始
1888年中法战争
1872年赴美留学,1881年学成归国
1888年参与天津—大沽铁路修建
高二历史 第 10 页 共6页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11年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建立
1915年二十一条
1919年中国巴黎和会
外交失败
1894年完成滦河大桥
1905年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
1911年领导粤路公司反对清廷出卖路权
1912年任中华工程师总会会长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辛亥后任交通部技监,制定中国最早铁路标准及规章制度
1919年出任国际机构下辖技术部委员,期间为收回路权而心力憔悴,4月24日因病逝世。
材料二 (一)窃谓工程师学会影响于中华实业至要且宏,兴国阜民,悉基于此,仍恳不弃,有以振奋而发扬之。(二)管理俄路一役代表之职,亟宜慎选通才……以期与协约国各员……实于东事裨益匪细。(三)汉粤川路事,往年曾有就款计工之条陈,盖来款既艰,不得不先筹脚踏实地之策。
——詹天佑口授《遗呈》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归纳詹天佑做出的主要贡献并指出其时代背景。(5分)
(2) 据材料二,概括詹天佑《遗呈》中所关心之事,以及《遗呈》所体现的家国情
怀内涵。(5分)
20.(10分)农村改革是明治维新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
高二历史 第 10 页 共6页
材料一 幕府政权被推翻后, 明治政府首先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因为以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为前提的封建贡赋制度, 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新政权急需充足的国家财政收入支持, 而那个时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租税。
材料二 1874年其耕地面积为41298万町步, 1880年增加到450万町步,1890年增到50298万町步……1880年,每公顷稻田的平均产量为18497公斤,至1910年提高到23914公斤,提高了293% 。每公倾麦田的平均产量从1878年的8589公斤,增加到1910年的14639公斤,增长704%……由于地税和地租太重,造成农民贫困,限制了他们的购买能力,使得日本国内市场比较狭小……对日本日后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均摘编自陈新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土地制度改革初探》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解决土地问题”的举措及目的。(4分)
(2) 据材料二,概括农业改革成效及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改革对“日本日后经济和政治”的深远影响。(6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B
D
C
B
B
A
D
C
B
D
C
B
C
二、材料题
16.(12分)(1)具体表现:物的部分:“中体西用”(或主张学习器物科技)。心物结合的部分: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思想(或学习政治制度)。心的部分:民主、科学思想(或学习思想文化)。(3分)实践活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或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分)
高二历史 第 10 页 共6页
(2)造纸术等发明;促进西方文化发展。(或三大发明,推动欧洲社会转型)(2分)儒家思想传入西方;成为启蒙思想批判封建专制的武器。(2分)理由: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任答1点,1分)
(3)认识:文化交流促进文明发展;借鉴外来文化要与本国国情相适应;文化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有持续的生命力。(任答1点,1分)
17. (13分) (1)诉求:人的解放(或打破一切枷锁)。(1分)主要成就:创造出了辉煌的工业文明。(1分)背景: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推动;自然科学不断发展。(任答2点,2分)
(2)
论点(2分)
启蒙思想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论据(6分)
经济:促进工业革命兴起;涌现蒸汽机为代表的发明。
政治: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鼓舞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法国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思想:解放了思想;弘扬了理性。
科学:推动自然科学发展;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任选3个视角,每个视角2分。共6分。
论证(1分)
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格式、字数符合小论文要求。
18.(10分)(1)调整:由海禁调整为开海贸易;对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适量征税。(2分)依据:有益闽粤边海民生;有利于闽粤二省经济军事发展,有利于各省经济发展;降低中央财政负担。(任答2点,2分)有利条件:三藩已定,国内形势较为稳定;台湾收复,利于两岸经济交流。(2分)
(2)变化:闽粤沿海经济由荒芜到繁茂(或经济不断发展);台湾人口较大增长。(2分)政治意义:巩固清王朝统治;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或加强台湾对祖国的归属感)。(2分)
19.(10分)(1)贡献:探索修路工程技术;维护中国路权;探索建立标准规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任答3点,3分)时代背景: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人民探索救亡道路。(2分)
(2)关心之事:发挥工程学会应有作用;慎选人才维护国家权益;关注铁路事业发展。(3分)家国情怀内涵:爱国主义情怀;国家利益至上。(2分)
20.(10分)(1)举措:进行土地改革,承认土地私有;进行地税改革,按地价以货币形式征税。(2分)目的:为商品经济发展扫清障碍;增加政府财政收入。(2分)
(2)成效: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农作物产量大幅增加。(2分)问题: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2分)影响: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缺乏国内市场的支撑;政治上走上对外侵略扩张之路。(2分)
高二历史 第 10 页 共6页
高二历史 第 10 页 共6页
相关文档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一中2017届高2021-04-15 17:41:2920页
- 淮安市洪泽湖实验小学10月月测试卷2021-04-15 17:39:113页
- 浙教版中考科学模拟试卷5含答题卷2021-04-15 17:38:5914页
-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2021-04-15 17:38:2528页
- 2020小学教招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2021-04-15 17:38:0017页
- 2019-2020学年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21-04-15 17:37:4925页
- 【历史】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二中学2021-04-15 17:36:459页
- 2020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数学试卷(2021-04-15 17:36:3820页
- 高考数学试卷分析文解答2021-04-15 17:36:104页
- 新高考英语模拟试卷一2021-04-15 17:36:0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