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50 KB
- 2021-04-15 发布
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补考
生 物 试 卷
命题人:郭锐锋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 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 剧烈运动后,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
C. 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
D. 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2.如图是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营养不良,④中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B.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④
C. 正常情况下①处的CO2浓度低于⑤处
D. 饭后4小时①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⑤处
3.关于下列概念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
B.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C. 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
D.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4.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A、B、C分别表示刺激位点,距离AB=BC,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刺激B点,兴奋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
B. 若神经纤维膜外K+浓度降低,则静息电位减小
C. 若神经纤维膜外Na+浓度增大,则静息电位不变
D. 同时刺激A点和C点,兴奋传至B点后停止传导
5.将甲、乙两个微电流计的两极按下图所示接在功能完好的神经元(纤维)上,在a、b、c、d四个实验位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下列有关指针偏转情况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刺激a点,甲的指针一定偏转1次
B. 刺激b点,甲的指针一定偏转1次
C. 刺激c点,乙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
D. 刺激d点,乙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
6.下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有3种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病菌
B. 物质Ⅰ和物质Ⅱ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 若同种病菌再次侵入,则细胞D的周期缩短
D. 细胞B和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调节植物体的生命活动的微量有机物
B. 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果实发育,赤霉素还具有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
C. 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D. 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8.图甲是一盆栽植物,图乙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图甲植物①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B,则图甲植物②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D
B. 将图甲中植物置于右侧光照射下,③侧生长素浓度用图乙中C表示,则④侧生长素 浓度小于C
C. 若将图甲中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则⑤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⑥处,植物的根向地生 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 经浓度大于10-6mol.L-1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的某植物器官,因受到抑制而不再生长
9.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不正确的说法是
A. 所用标记不能影响到刺猬的生命活动
B. 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 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天敌捕食的概率
D. 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10.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査,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右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 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増长
C. 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 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11.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等距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卵的种群密度
B. 小麦田中高矮不一的小麦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D.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生活空间上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属于种群特征
12.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下列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B. 群落的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速度快,且起点与初生演替不同
C. 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
D. 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13.十九大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响应这一号召,2017年洞庭湖环境保护行动全面展开全境砍伐欧美黑杨、拆除外湖砂石场、拆除湖洲内的钢制矮围、清退外湖珍珠养殖场、沟渠塘坝清淤增蓄等。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欧美黑杨引进后,洞庭湖区鸟类大量减少,这表明外来物种人侵会降低生物多样性
B. 湖洲钢制矮围严重影响洞庭湖鱼类的正常繁殖,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增长
C. 沟渠塘坝清淤增蓄、拆除外湖砂石场将有利于提高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
D. 长期在洞庭湖进行珍珠养殖会导致水体Na、K等元素含量增多,引起水华现象
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利用寄生细菌杀死草原兔,可提升能量的利用效率和传递效率
B.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自我循环,能量需系统外提供
C. 动物尿液中所含能量不属于该动物的同化量
D. 若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则其营养结构相对较复杂
15.据最新报道,入侵性环颈长尾小鹦鹉已经导致以色列本地戴胜鸟数量锐减,主要原因是长尾小鹦鹉繁育季节比戴胜鸟更早,它们会在戴胜鸟之前占尽巢穴,使后者没有地方可去。据此判断本地戴胜鸟数量锐减原因不合理的是
A. 是种间竞争的结果
B. 直接原因是出生率降低
C. 可能会影响当地其他生物种群密度的变化
D. 会导致环颈长尾小鹦鹉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16.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演替明显
C. 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 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与稳定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 生物群落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C. 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越强
D.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8.随着“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落实,专家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未来几年会有一定的增长。下列有关“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没有影响
B.有助于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
C.会使我国人口出生率显著提高而死亡率不变
D.会使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从衰退型直接转变为增长型
19.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但是由于工业的发展,我国湿地面积不断下降,已引起环保专家的关注。下列与湿地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湿地被破坏会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
C.湿地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D.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到严重破坏,物种会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20.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如毒蜂身上斑斓的花纹;地甫鸟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干净无声,但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
B.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作用的
D.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等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1.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参与
C.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
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的用量
22.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会在培养基中出现一些透明圈,这些透明圈是
A.是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形成的 B.是纤维素分解后的葡萄糖
C.是由纤维素酶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D.是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复合物
23.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卢云峰做出一个纳米级小笼子,可把分解酒精的酶(化学本质不是RNA)装入其中,有了这身“防护服”,酶就不怕被消化液分解,可安心分解酒精分子。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该成果中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可能是脂质
B.纳米级小笼子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C.该酶进入人体后能分解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
D.“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
24.下列关于酶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研究与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酶的固定方式看,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B.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C.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
D.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
25.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作为自己的食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
B.果蚁与真菌都是分解者,均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C.果蚁从落叶中同化的能量可通过食物残渣传递给真菌
D.果蚁与真菌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二.填空题(共50分)
26.(16分)如图所示为人体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免疫系统在维持机体的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
(2)器官甲为_____________。下丘脑、器官甲、肾上腺三者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体液调节关系:其中①②③属于_____________调节,④⑤属于_____________调节。
(3)过程⑧产生的细胞因子为____________,能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它很可能是由_____细胞产生。
(4)外界刺激到神经系统,通过⑨到下丘脑的这一个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中____的一部分。
(5)研究表明,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工作状态的人,癌症发病率较髙,分析图示可知原因是________。
27.(14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
(1)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_____ ;调查农田中鼠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法。
(2)如将蛇的食物比例由青蛙:鼠=1:1调整为1:2,水稻生产量不变,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蛇的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_____倍。
(3)田鼠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 _____________ ,其余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你认为稻田中_________________(“有”或“没有”)群落的垂直结构,无机环境中的能量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进入生物群落。
(5)蛇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蛇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 _____________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8.(20分)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传统发酵技术密不可分,如常见的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作果酒时,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要留1/3空间,以保证含有一定量氧气的目的是 。
(2)与酵母菌相比,醋酸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 ;与制作果酒相比,利用醋酸杆菌制作果醋需在 的条件下完成。
(3)制作腐乳时,毛霉产生的 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易于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卤汤中酒精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导致的结果是 。
(4)泡菜制作需要配置盐水,其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 ;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应控制的条件是 、 和 。在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所用的方法是 。
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二年级下学期补考
生 物 试 卷 答 案
1.C 2.D 3.B 4.B 5.A 6.B 7.D 8.D 9.D 10.B
11.B 12.C 13.D 14.D 15.D 16.C 17.B 18.B 19.C 20.C
21.B 22.A 23.D 24.B 25.C
26.(1)防卫、监控和淸除
(2)垂体分级(负)反馈
(3) 免疫活性物质浆(效应B)
(4)效应器
(5)高度紧张状态下,糖皮质激素分泌较多,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27.(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标志重捕法
(2) 1.375
(3) 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4) 有 光合作用
(5)调节种间关系
28.(每空1分,共10分)(1)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
(2)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氧气充足和温度较高(30~35℃)
(3)蛋白酶、脂肪酶 蛋白酶的活性降低,腐乳成熟期延长
(4) 1:4 腌制的时间 温度 食盐的用量 比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