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6.00 KB
- 2021-04-15 发布
第
9
讲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及人文精神的起源
时空坐标 ▪专题概览
通史坐标
阶段
古代西方
近代西方
时间跨度
古希腊:克里特文明—公元前3世纪
古罗马:罗马共和国建立—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政治
(1)古希腊辉煌的奴隶制民主政治,成为近代西方代议制的渊源
(2)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是近现代欧美国家法律的源头
(1)15—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产生并逐步成长,开展了反封建斗争
(2)17—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政体,并不断成熟和完善
(3)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1871年的法国巴黎公社革命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特征概览
经济
海外贸易繁盛,奴隶制工商业发达,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兴起与繁荣
(1)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两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先后迈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思想
文化
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关注社会,研究人,体现了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的本质;古希腊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
(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推动了近代欧洲人文主义不断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也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2)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一
、
政治上:西方政治文明的摇篮
二、
经济上:发达的奴隶制工商业经济
三、思想文化上: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
9
讲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及人文精神的
起源
核心目录
考向一
秦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局限性
考向二 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对希腊民主政治的继承与发展
考向三 罗马法的演变及影响
考向四 古希腊人文精神与中国儒家思想的不同
考向目录
古代希腊、罗马(公元前8世纪—公元6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为
人类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
阶段特征
•
通史概述
总体特征
古代雅典、罗马创立了杰出的政治文明和法律体系;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起源
政治
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经济
古希腊、罗马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为民主政治和人文精神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文化
古代希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是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源头
一、政治上:西方政治文明的摇篮
1.雅典民主政治
(1)进程
①
梭伦改革
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②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③
伯利克里
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2)特征:人民主权、
轮番而治
、直接民主制、法律至上、权力相互制
约。
(3)影响
①积极: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
核心提炼 ▪归纳提升
基础。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
就。
②局限性:雅典民主政治基础狭窄,直接民主过于泛滥,造成雅典的政治
腐败和社会动乱。
2.
罗马法
(1)
演变
:
罗马法经历了从
习惯法
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
万民法
到最终
形成体系的演变。
(2)
影响
①罗马法缓和了社会矛盾
,
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②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经济上:发达的奴隶制工商业经济
1.希腊:雅典等希腊城邦,良港众多,航海和海外贸易条件优越,奴隶制
工
商业
经济发达。
2.
罗马
:
公元前
6
世纪以来
,
随着罗马的扩张和国际交往的扩大
,
罗马的奴
隶制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1.希腊
(1)智者学派:强调“
人是万物的尺度
”,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构成了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成为近代人文主义的起源。
(2)苏格拉底:提出“
美德即知识
”的思想,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人”的学问,是人类精神觉醒的表现。
(3)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
(4)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
高级的。
三、思想文化上: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2.罗马
罗马法律蕴含的自然法原则和
理性
精神,成为近代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
法学思想的根源。
考向一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局限性
考向专练
(2017山西大同灵丘豪洋中学三模,33)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治
理,都需要有政治头脑、富于政治知识、拥有管理经验的人来承担,而
不能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这主要说明了古希腊
( )
A.直接民主的弊端 B.精英文化的缺失
C.人民主权的危害 D.城邦制度的衰落
答案 A 从材料可以看出,苏格拉底认为能够担当治理国家大任的应该是有政治头脑、富于政治知识、拥有管理经验的人,而实行直接民主制的雅典城邦往往选出来的是一些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
,
这会对城
邦民主带来损害
,
故
A
项符合题意。
B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
直接民主不等
同于人民主权
,
人民主权的外延更宽
,C
项错误
;D
项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来。
考向探究▪考点突破
考点深化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局限性
(1)特点
①经历了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轨道;克
利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伯利克里改革使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②经历了民主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由血缘世袭到以财产、地域为主,
由存在财产等级限制到逐步取消,由贵族共和到公民广泛参与。
③民主制度不断创新
:
抽签选举、差额选举制
,
立法、行政、司法分权
制的尝试。
④少数人的民主
:
以城邦制为基础
,
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
民主只属于占城
邦人口小部分的成年男性公民
,
妇女、外邦人、奴隶则不享有民主权
利。
(2)局限性
①它是一种原始的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范围狭小,只适用于成年男性
公民。
②它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其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
础之上的少数人的民主,同时抽签选举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
用。
1.(2017课标Ⅲ,32,4分)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
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
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 )
A.限制权力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
C.培育权利观念 D.增强责任意识
经典再练
答案 D 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从材料信息看,官员就职宣
誓、陪审员宣誓和青年男子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是为了增强官员、陪审
员和青年男子的责任意识,故选D项。“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
人宣誓仪式”与限制权力滥用和防止官员腐败无关,排除A、B两项;材
料信息强调官员、陪审员的义务而非权利,故C项错误。
2.(2017安徽江南十校高三下学期一模,32)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说:
“民主政体是进一步的退化,因为它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反映了人类品
质的退化;人性的一切欲望都可以被同样自由地去追求。”这段话意在
说明
( )
A.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
B.雅典公民具有自由平等精神
C.当时的雅典不具备建立民主政体的条件
D.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政体的基本原则
答案
A
根据材料可知柏拉图认为民主不是完美的
,
尤其是雅典的民
主存在着一定的人的欲望的问题
,
所以意在强调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一定
弊端
,A
项正确。
B
项与材料意在强调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不符
,
排除
;C
项错误
,
当时雅典民主政体已经建立
;D
项说法正确
,
但与材料主
旨不符
,
排除。
考向二 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对希腊民主政治的继承与发展
考向专练
(2017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三模,33)雅典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
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五百人会议主要是一个行政机构,但
它又拥有一定的立法权和司法权。据此可知,雅典的国家机构
( )
A.成为近代美国民主共和体制确立的基础
B.权力分工不明确,缺乏权威性决策机构
C.充分调动了全体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D.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下权力制约与平衡
答案 B 材料“雅典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五百人会议主要是一个行政机构,但它又拥有一定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说明雅典国家机构权力分工不明确,缺乏权威性决策机构,故B项正确。
考点深化
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对希腊民主政治的继承与发展
古希腊民主政治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阶级性质
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治
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实现方式
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
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
民主形式
直接民主
代议制的间接民主
民主范围
局限于城邦公民
民主范围在资产阶级范围内不断扩大
参政方式
抽签选举、轮番而治
民主选举代表参与国家政治
1.(2017江西高三三联,16)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在《希腊的生活》中
写道:“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亦是最充实的:最狭隘,系
指其享受民主权利的人数之少。”那么,与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相比,
雅典民主政治“最充实”的特点是
( )
A.人民主权 B.法律至上
C.轮番而治 D.议会选举
经典再练
答案 C 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雅典的民主政治具有不同于近代
西方民主政治的显著特点,即“最狭隘”和“最充实”的结合,前者指
享受民主权利的范围及人数;后者指享受民主权利的充分程度,即雅典
公民的轮番而治、轮流坐庄,故选C。
2.(2017安徽江淮十校高三三联,32)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
……
同
以选举为原则的现代民主政治有着根本的不同。在雅典人的思想中,在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分析里,选举所代表的不是民主政治,而是贵族或精
英政治。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是平等”。这一平等原则在雅典政治生
活中主要体现为
( )
A.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B.实行抽签和轮流执政
C.定期召开公民大会
D.全面推行“陶片放逐法”
答案
B
解题时应围绕雅典民主政治与现代民主政治的根本区别思
考
,
答案应与现代民主政治的选举制相对应
,
同时体现平等原则
,
据此可
知
B
项符合题意。
考向三 罗马法的演变及影响
考向专练
(2017河北正定中学高三期中,34)《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中规定:“毁伤
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和解即通过支付一定的经济赔偿解决争端)的,他
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
取消同态复仇,无论是较重的或较轻的侵害,一律改为罚金制裁。这种
变化反映了罗马法律
( )
A.由习惯法向成文法演变 B.由公民法向万民法演变
C.由野蛮习惯向文明演变 D.从不公平向公平演变
答案 C 据材料“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取消同态复仇,无论是
较重的或较轻的侵害,一律改为罚金制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
了罗马法律由野蛮习惯向文明演变,故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和《法
学总论》都是成文法,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万民法,故B项错误;不公
平和公平都是相对的,过于笼统,故D项错误。
考点深化
全面认识罗马法
(1)
从地位上看
,
罗马法是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核心
,
是欧洲最早的一部比
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
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
(2)
从形式上看
,
罗马法体现出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而演变
的特点。
(3)从内容上看,罗马法维护了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了财
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内
容丰富、体系完善,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领域。
(4)从作用上看,罗马法是维系帝国和巩固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对后世
影响深远。
(5)从局限上看,罗马法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被统治
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其实质是维护少数
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
经典再练
1.(2016课标Ⅰ,32,4分)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
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
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答案 A 歌德认为,罗马法虽“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却“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这说明罗马法奠定了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与题意不符;罗马法维护的不是民主制度,C项错误;罗马法并不能不断改变欧洲历史的发展方向,D项错误。
2.(2017湖南常德一中高三月考,17)近代欧洲曾出现“罗马法复兴”的
现象。如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评论法学派”,注重罗马法与现实社
会的关系;17世纪,在荷兰以格劳秀斯为代表的“理性法学派”,主张从
人类理性出发研究罗马法;19世纪,在德国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历史法
学派”,则主张在民族法学中复兴罗马法传统。这一现象说明罗马法
( )
A.基本内容仍具有生命力 B.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
C.某些原则仍具借鉴意义 D.成为史学研究的理论指导
答案
C
依据材料“注重罗马法与现实社会的关系”“从人类理性
出发研究罗马法”“在民族法学中复兴罗马法传统”可知
,
罗马法中的
某些原则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所以应选
C
项。
考向四 古希腊人文精神与中国儒家思想的不同
考向专练
(2017天津五区县高三期末,9)根据下表中古希腊思想家和古代中国思
想家的观点或名言可知,这些思想家
( )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古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古代中国
孔子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孟子
养浩然之气;人性本善
A.都重视对人类自身的研究
B.都强调个人的作用
C.都代表贵族阶层的利益
D.都致力于社会稳定
答案 A 根据表格中四位思想家的观点或名言可以得出他们都重视
对人类自身的研究,故A项正确;“克己复礼”强调等级秩序,故B项错
误;孟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故C项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
人的价值与尊严,忽视道德和法律,会造成社会动荡,故D项错误。
考点深化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异同点
(1)
相同点
①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孔子的“仁者爱人”
,
孟子的“人性本善”
,
荀子的“人性本恶”
,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天人感应”
,
无不关心
人与人类社会
;
古希腊先哲的思想中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
,
强调人的尊
严和价值。
②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孔子把“礼崩乐坏”的根源归结为人
们在道德上的沦丧,所以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古希腊先
哲苏格拉底认为,要治理好城邦,就要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
教人,以德治人。
(2)
不同点
①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
,
而古希腊思
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儒家思想提倡人伦价值
,
强调每个人
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
万物的尺度”
,
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
②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
,
高度重视伦理纲常
,
如“三纲五常”。孔子追求礼乐社会
,
实际上是在
极力维护君主体系下的等级秩序。古希腊哲学家强调人的平等,智者学
派中的激进派反对城邦中存在着的
明显的阶级区分和不平等现象,要求在城邦内实现教育、财产、种族方
面的人人平等,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合而为一,讲究
天人合一,但儒家在人与自然的研究方面,则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
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关注
的则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界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思维方
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经典再练
1.(2017天津一中高三月考,4)下图反映的是辩论中的苏格拉底和战国时
的稷下学宫。这种思想活跃的局面,其共同原因是
( )
A.地理环境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民主制度的保障 D.社会变革的推动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
争鸣。“地理环境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民主制度的保障”
都是苏格拉底思想产生的原因,排除A、B、C。苏格拉底(公元前469—
前399年)生活在伯利克里改革确立的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战国时期是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故D正确。
2.(2017北京昌平高三期末,25)(节选)“人”的思考,“人”的探索,
“人”的保障。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自愿追求邪恶的东西或者他认为是邪恶
的东西。宁愿为恶而不愿为善,这不是人的本性;当一个人被迫在两个
恶之间选择时,没有人会在可以选择较小恶的情况下选择较大的恶。”
《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
上。”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思想的相同点,在此基础上他们各
提出了什么主张?(6分)
答案 (1)相同点:都认为人性本善。(2分)
主张: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2分)
孟子提出“仁政”。(2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相同点,据材料一苏格拉底认为“没有人自愿追求
邪恶的东西或者他认为是邪恶的东西”和孟子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
心”概括可得:都认为人性本善。第二小问主张,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可得: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孟子提
出“仁政”。
猜想解码
西方古代史部分是高考命题古代史部分的“必备节目”,选择题部
分雅典民主政治(或人文主义精神起源)和罗马法二者必居其一,命题点
集中,且问答题部分也常出现中西对比型的题目。需要重点复习的是雅
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评价、城邦政治、《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发
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命题方式多运用原始史料、历史现象描述
或图片设置命题情境,考查对知识的准确理解以及中西对比的能力。
命题猜想▪命题演练
猜想押题
1.(
立意
:
历史现象描述
——
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
公元前
340
年
,
雅
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
,
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
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与爱女神)的弟子
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
出在古代雅典
( )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陪审法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答案 A 由材料可知,辩护人打动陪审团,说明辩护人得到了多数票的支持。雅典民主政治下设立陪审法庭,陪审团投票,以多数原则决定罪责及惩罚,该女子获无罪符合民主原则、法律程序,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
2.(立意:运用文字史料——考查城邦政治)在雅典城邦,任何公民都要在
一年内为自己的提案负责,即使提案经过了公民大会的批准。如果实施
成功,荣誉归于公民大会;反之,公民大会将追究提案人或执行人的责
任。这反映出古代雅典城邦政治
( )
A.纵容政治领袖操纵民意 B.公民大会徒具形式
C.缺乏对公民大会的约束 D.各个环节权责分明
答案 C 材料中没有涉及政治领袖的信息,故A项错误;“荣誉归于公
民大会”“公民大会将追究
……
的责任”表明公民大会不是徒具形式,
故B项错误;按照材料的意思,公民大会对公民的提案有审批权、享受荣
誉权、追究责任权,显然其中有着明显的不合理,大会的审批和对个人
的追究都是维护了公民大会的利益,而忽视了公民大会应该承担的责
任,故C项正确;材料仅仅介绍了公民大会关于公民提案的规定,不足以
得出整个城邦政治各环节权责分明的结论,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项。
3.(立意:引用学者论述——考查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周相的《罗马法
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并禁止任意
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
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
( )
A.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C.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了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罗马法的实质:维护
罗马统治者的利益,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是奴隶制的法制
体系。A项与罗马法的根本原则与特点不相符,排除;B项与材料无关,排
除;C项明显错误,罗马法是维护贵族利益的,对于平民与奴隶来说是不
平等的。故选D项。
4.(立意:引用哲学家言论——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他承认
人为万物的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
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外的正确和公平
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
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 )
A.人的感觉是万物的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C.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答案 B 材料讲的“他”是苏格拉底,其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
尺度,教育使人认识美德,所以答案选B。A是智者学派代表普罗泰格拉
的主张;C是康德的思想主张;D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5.(运用多元史料——考查东西方政治比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
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
……
后来朝民主
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
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公元前594年,所有各派别一致同
意任命梭伦为首席执政官,执掌政权,施行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德国裔历史学家卡尔·魏特夫在其出版的《东
方专制主义》一书中认为,西方社会和东方社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
形态。东方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与治水等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密不可分。
大规模的政府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导致了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权。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早期政治发展概况。分析梭伦改革是
如何动摇贵族统治的基础的。
(2)材料二作者认为东方专制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作者所
处的时代简要评析其观点。
答案 (1)从君主政体发展为寡头政治(贵族政治),后来向民主制转变。
按财产多寡确定政治权利,取代血缘出身。
(2)原因:中国历史上的专制政权源于农业社会治水等大规模的公共工
程的需要。
评析:作者从农业生产与治理自然灾害的关系论证中国古代专制政权形
成的原因,视角独特,有一定的合理性。20世纪50年代,正是两大阵营严
重对立的时代(冷战时期),作者将专制主义视为东方必然,有失偏颇。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
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
于贵族
……
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可以概括出当时雅典早期政治发
展概况;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中按照财产多寡确定政治权利
,
取代血缘出身的做法动摇了贵族政治。
第
(2)
问
,
第一小问“原因”
,
根据材料二“东方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与治
水等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密不可分。大规模的政府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
理
,
导致了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权”概括即可
;
第二小问“评析”
,
一方面
从学术方面对其独特的研究视角予以肯定
,
另一方面结合当时的时代背
景
,
认识其观点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