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 MB
- 2021-04-15 发布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单元复习线索】
考点 50 蒙昧中的觉醒
一、智者运动
1.背景
(1)政治:约公元前 5 世纪1________________达到高峰。
(2)经济:希腊工商业发展。
(3)思想:平民地位提高,2___________的成长。
2.内容:重点探讨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
3.代表:普罗塔戈拉提出“3__________________”。
4.意义:人类4____________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二、苏格拉底
1.主张
(1)提出“5____________”,反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2)提出“6________________”,这成为苏格拉底哲学探索的指南。
2.意义
(1)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7________”。
(2)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 18 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三、斯多亚学派
1.时间:公元前 4 世纪末至公元前 3 世纪初。
2.代表人物:8________、西塞罗、塞内卡。
3.主张
(1)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9________。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
(2)“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3)人生而平等。
4.意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10____________、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
核心理论。
答案:1雅典民主政治 2个人主义 3人是万物的尺度 4自我意识 5美德即知识 6认
识你自己 7自我 8芝诺 9理性 10天赋人权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解读:古希腊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占主导,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在梭伦
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基础上,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在此背景下,古
希腊先哲从客观实际出发,上观宇宙,俯察人生,他们强调人的价值,崇尚知识与智慧,追
求真理,闪耀着理性探索精神的光芒,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重点理解]
1.苏格拉底的主张不是对智者学派的否定
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苏格拉底倡导“美德即知
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弥补了其缺陷和不足,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而不是否定。
2.苏格拉底与孔子在道德价值观上的主张及目的
孔子主张“仁”,希望恢复奴隶社会秩序;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目的是重建城邦道德价值观。
3.正确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认为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主张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用人的主观感觉作为评判世间万物的客观标准。
(2)“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强调了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
的主体的作用,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3)“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
(4)“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给
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4.运用古希腊哲学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
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
深受雅典人的喜爱。[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
提示: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普罗米修斯是爱护人类、不屈服于暴力的
英雄人物。他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宙斯进行顽强的抗争。材料信息反映了当时雅典人强
调人的价值。
(2)公元前 399 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
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
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
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
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提示:由材料看,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有: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
至上,严格守法。苏格拉底法制观念形成的背景是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
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
(3)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提示:墨家学派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其学说讲求实际功利;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
道德。
(4)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
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
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就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提示:材料中前半段“牛虻”主要强调苏格拉底的思想贡献,而“思想自由”是其精髓
之一,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死实际上是摧残了思想自由原则。
[跟进题组]
1.法国学者莱昂·罗班指出:“智者学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
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
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
优越地位。”材料表明( )
A.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
B.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C.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
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智者的出现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需要,故 A 项正确;雅典人
有极高的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是智者运动刺激的,故 B 项错误;雅典城邦实行民主政治,公民
享有政治权利,“只有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不是说政治权利是依靠雄辩术才能获
得,只是说有了雄辩术会有“优越地位”,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需求”产生“智者”,
不是强调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故 D 项错误。
2.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其中的“人”是指( )
A.个人 B.人类
C.雅典人 D.雅典公民
答案:A 解析:“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说个人感觉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故 A 项正确;这
里的“人”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的,并不注重集体,更不会是站在整个人类的角度,故 B 项
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个哲学命题,具有普遍适用性,并不特指雅典人或雅典公民,
故 C、D 两项错误。
3.普罗塔戈拉等称自己为智者或“有知识的人”,苏格拉底则“自知自己无知”。这种差
异反映出( )
A.前者的文化素养更高
B.后者兼顾知识与道德
C.两者受教育程度不同
D.两者对知识认识不同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看不出普罗塔戈拉与苏格拉底的文化素养孰高孰低,故 A 项错
误;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是有知识的人,但他很谦虚,自知自己无知,兼
顾知识与美德,故 B 项正确;题干材料看不出普罗塔戈拉与苏格拉底的受教育程度不同,故 C
项错误;材料看不出两者对知识的认识的不同,故 D 项错误。
主题
蒙昧中的觉醒——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滥觞
1.史料探史——智者学派的觉醒
史料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
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人的感觉。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一阵风吹来,你
觉得冷它就是冷的,你觉得热,它就是热的。”
——普罗塔戈拉
探究 据史料概括普罗塔戈拉的主要思想,并评价他的这些主张。
答案:思想:①提倡怀疑精神,反对盲从和绝对权威。②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
用和价值。③重视人的感觉,强调人的自由。评价:①积极意义: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
的标准,肯定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权威。②局限性: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的行
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2.图片证史——苏格拉底的觉醒
苏格拉底之死
论从史出 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追求真善美,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
最终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他的死充分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也说明他虽然受到
不公正的判决,也不肯违反国家的法律而求生。为维护民主制度仍然勇敢殉道,坚持真理与
正义!
3.归纳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对比
比较项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相同点 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和人类社会
不
同
点
对道
德的
认识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人是万物
的尺度,而各种知识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
础
强调知识的作用,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民主
政治
主张民主政治,有些激进学者还提出城邦
公民应该人人平等
主张有知识、有德识的少数人治国,对民
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政治表
示强烈反对不
同
点 历史
地位
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
精神的滥觞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使哲学真
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