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50 KB
- 2021-04-15 发布
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知道全面小康社会化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知道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活动中去。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对宏观调控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增加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教具准备】
学案、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79年对我们来说是个具有非常意义的年份,为什么呢?
同样也是在这一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了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概念“小康”——所谓小康,就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的水平“。从此,实现小康理想成为全国人民奋斗的目标。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进行新课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
(1)成就
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过渡:那现在我们所达成的总体小康社会是不是最终的目标?(不是)那就说明它有不足之处,我们一起来分析。
(2)总体小康水平存在的不足(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①利用图表《2010年世界GDP排名》和《2010年世界人均GDP排名》说明当前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低水平
②通过教育、社会保险、资源环境生态的资料和图片反映了总体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不全面
③通过图片、图表、漫画对比得出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的小康水平差距很大。——发展很不平衡
正因为我们当前的总体小康有这些不足,所以在本世纪前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那现在请大家发挥一下想象,你们期盼中的全面小康社会应该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引导学生思考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业污染(废气排放)——无烟装置——清洁能源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化、信息化
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待遇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引导学生思考措施: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就业、收入分配问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列举近几年政府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如节能灯具、家电进社区、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立法限制过度包装、实行居民阶梯水、电价制度……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了解了目前总体小康的特点,学习了全面小康的目标以及全面小康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