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3.00 KB
- 2021-04-15 发布
[基础达标]
1.下列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C.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行
D.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独立地进行
解析:选 A。消费者体内的碳能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无机环境,但无机环境中的碳不能直接
进入消费者体内。
2.生态系统中 C、N 等元素流动的特点是( )
①单向的 ②全球性的 ③逐级递减 ④循环的,可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 D。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的特点。
3.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连接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重要的生理作用
和主要的生物成分分别是( )
①蒸腾作用 ②光合作用 ③呼吸作用 ④生产者 ⑤消费者 ⑥分解者
A.①②和④⑥ B.②③和④⑥
C.②③和④⑤ D.①③和④⑥
解析:选 B。连接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重要生理作用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重要
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4.(2019·安徽宣城励志中学高二期末)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
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分解者,丙代表消费者
B.①和②分别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C.碳元素在甲、乙、丙中主要以 CO2 形式流动
D.能量在甲、乙之间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选 D。图中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消费者,丙代表分解者,A 错误;①和②分别代
表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 错误;碳元素在甲、乙、丙中主要以有机物形式流动,C 错
误;能量在甲、乙组成的食物链之间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 正确。
5.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
析错误的是( )
A.甲是绿色植物,丙是肉食动物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C.①②③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其中丁所含的能量最少
D.无机环境中的 CO2 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解析:选 C。根据题图中的双箭头的位置,可推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
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由此可知丁不在食物链上,故食物链中能量含量最少的应是丙,无
法与丁比较。
6.下面是不同纬度地带的六类生态系统(A~F)枯叶年输入量和枯叶现存量的比较表。分
析下表可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生态系统 A B C D E F
枯叶年输入量/t·hm-2·a-1 1.50 7.50 11.50 7.50 9.50 50.00
枯叶现存量/t·hm-2 44.00 35.00 15.00 5.00 3.00 5.00
A.土壤有机物积累量的大小关系是 AB>C>D>E>F
解析:选 B。土壤有机物积累量可根据枯叶现存量判断,最大的应为 A 生态系统,最小
的应为 E 生态系统。F 生态系统枯叶年输入量最多,但枯叶现存量很少,最可能是热带雨林生
态系统。枯叶分解速率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有关,故与环境温度和湿度有关。分解者分解作
用的强弱可根据枯叶年输入量与现存量的差值判断,六类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强弱
关系是 A①+②+③,故 D 项错误。
10.(2019·江西五校期中)某同学画出 3 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
错误的是( )
A.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
的,其他成分都是单向的,因此,3 幅图中生产者都是 A
B.图甲中 C 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图乙中 A、B、D、E 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
D.若使图甲、图乙、图丙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 CO2
解析:选 A。在碳循环中,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 CO2,能通过呼吸作用向
大气中释放 CO2,而其他生物只能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 CO2,图丙中 E 是生产者,A
是无机环境,A 错误;图甲中 C 是消费者,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 正确;
图乙中 A 是生产者、B 和 D 是消费者、E 是分解者,它们共同构成群落,在生物群落内部,
碳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C 正确;图中大气中 CO2 的来源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缺少化石燃料的燃烧,D 正确。
11.(2019·华中师大一附中期中)下表为养鱼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实验
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处理 水稻产量(kg/hm2) 土壤有机质(%)
稻田养鱼 4 023 2.72
对照 3 474 2.56
A.稻田养鱼使水稻更多的从土壤中吸收鱼粪中的有机质
B.稻田养鱼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提高
C.引入稻田中的鱼同样受到食物和生存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D.鱼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
解析:选 A。鱼的粪便作为肥料可提高稻田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但是不能被水稻直接吸收,
A 错误;稻田养鱼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有所提高,B 正确;被
引入稻田中的鱼最终因为食物和生存空间等因素呈“S”型增长,C 正确;鱼可以吃掉稻田中的
害虫和杂草,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D 正确。
12.(2019·济南高二检测)下图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模式图,下列对该生态系统的分析
中,错误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C.饲养鸡鸭后,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一定会降低
D.建沼气池处理粪尿和枝叶,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解析:选 C。由于有人工输入饲料,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系统中生产者固定
的太阳能总量,A 正确;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废弃物和粪尿的再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提高了经济效益,B 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是食物链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
效率,其大小与食物链长短没有必然的联系,C 错误;建沼气池处理粪尿和枝叶,通过分解者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使能量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 正确。
13.(2019·广东惠州调研)下图中 A~D 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⑥代表相应的生理或生
产活动过程。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温室效应最主要的原因来自图中的____________(用①~⑥序号作答),下列做法中不符
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____(用 a~d 序号作答)。
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d.优化建筑结构,增强室内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2)与①②两个过程有关的主要细胞器(主要考虑其为真核生物)分别是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两种成分是____________(用 A~D 作答),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
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温室效应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有关,其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2)①②
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与其有关的细胞器分别是叶绿体和线粒体。(3)生态系统中最
重要的成分为 A 生产者和 B 分解者。
答案:(1)⑥ b
(2)叶绿体 线粒体
(3)A、B 生产者 A 所固定的总能量
14.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________,细菌、真菌大多数属于________。
(2)图中的 e 表示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b、c、d 表示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f
所表示的动物与绿色植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3)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解析:(1)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属于生产者;细菌和真菌大多数是
营腐生生活的,属于分解者。(2)e 是绿色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b、c、d 都进行呼吸
作用产生二氧化碳,f 表示动物以绿色植物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3)生产者固定二氧化碳,
碳就进入了生物群落;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碳又回到了无机环境。
答案:(1)生产者 分解者 (2)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或细胞呼吸) 捕食 (3)二氧化碳
15.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物质循环起关键作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 ]________和[ ]________。
(2)图中的①③⑤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①________,③________,⑤________。
(3)物质是能量的________,能量是物质循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原理可知 a 为生产者,①是光合作用;b 是初
级消费者;c 为次级消费者,②③④为呼吸作用;d 为分解者,⑤为分解作用。
答案:(1)a 生产者 d 分解者 (2)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 (3)载体 动力
[素养培优]
16.图甲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部分种群的食物关系。请
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填字母)。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是以________的形
式进行流动。
(2)图乙中 d 和 c 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若 e 固定的能量不变,d 减少,则 b 可利用的能
量________。假设 e 种群中的能量是 5.8×109 kJ;b 种群中的能量为 1.3×108 kJ。若能量的传
递效率为 10%~20%,则 a 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________kJ。
(3)图乙中 a 同化的能量除呼吸消耗外,其余的能量用于自身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提出两项实现“低碳”、缓解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甲可推知,A 为生产者,B 为分解者,C、D 为消费者,E 为无机环境,所
以属于生物群落的有 A、B、C、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 CO2 的形式进行循环,
而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碳的形式进行流动。(2)图乙中,d 和 c 都以 e 为食,属于竞争关系;a
以 d、c 为食,若 a 固定的能量不变,d 减少,必然要从 c 获取更多的能量,从而使 b 的竞争
者减少,可利用的能量增加;a 是较高营养级,能量最少应以最长食物链、最低传递效率 10%
计算,则 a 种群中的能量至少为(5.8×109-1.3×108×10)×10%×10%=4.5 ×107 kJ。(3)a 同
化的能量用于自身的呼吸作用和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4)一方面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燃
烧、开发新能源来减少向大气中排放 CO2,另一方面可通过增加植被来增强对 CO2 的吸收,
从而缓解温室效应,实现“低碳”生活。
答案:(1)A、B、C、D 有机物(碳) (2)竞争 增加
4.5×107 (3)生长、发育和繁殖 (4)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植树造林,增加植被(或开发
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