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50 KB
- 2021-04-15 发布
www.ks5u.com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史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最终,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立太子是根据( )
A. 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 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C. 君主制集权独裁原则 D. 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
A.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D.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3.1910年,居住在上海法租界内的法国人索姆,委托经纪人李某从事黄金期货交易,结果导致索姆损失一万余两白银。索姆起诉并要求被告赔偿损失。法方陪审认定索姆的行为属黄金投机行为。根据《法国民法典》,法院驳回原告请求。这则材料可以佐证( )
A. 租界法律充分维护中国人权益 B. 近代金融交易活动开始中国出现
C. 洋人在租界内享有司法豁免权 D. 此案件审理使用了领事裁判权原则
4.1919年5月的一天,上海某理发馆贴出告示: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该理发馆贴此告示的直接原因是( )
A. 《辛丑条约》签订,加重了人民负担 B. 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民愤
C. 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爆发 D. 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矛盾激化
5.1954年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并决定予以公布,交付全民讨论。各界群众提出了一百多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在此基础上修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公布实施。材料意在说明宪法制定过程中体现了( )
A.人民民主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
C.社会主义原则 D.民族平等原则
6.20世纪20年代,法、英、日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魏玛共和国(德国)与苏联建立了秘密联系,得以在苏联训练飞行员和坦克手。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此后,西欧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上述对外政策的调整都反映了( )
A. 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的走向
B. 对西方国家进行和平演变
C. 在对外关系中彻底排除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D. 冷战背景下突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与孤立
7.梭伦曾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由此我们可知梭伦改革( )
A.彻底化解了社会矛盾 B.注重保障贵族的利益
C.推行一种中立政策 D.以财产多寡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通过每一项法令,都必须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以一致的方式共同批准。这一规定体现了( )
A.权力制衡原则 B.联邦主义原则
C.共和主义原则 D.三权分立原则
9.科夫斯基给列宁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们不应该再当缩头乌龟了,我们要起来革命,我们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沙皇是毒瘤,那么资产阶级就是毒瘤中的王中王,我们必须连根拔起,才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现在我们有了明确的革命方向了,势力也壮大了,我们不用再抱资产阶级的大腿了,我们有能力独立领导革命,独立掌握政权。”写信人的建议( )
A.导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 B.导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C.促使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 D.促使俄国颁布《和平法令》
10.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认为:“没有美国的援助,德国的复兴是不可能的。”正是出于这种感激之情,联邦德国印发了这张《自由之路》海报。画面上一辆正在行驶的卡车,前方路障已经打开,前进的道路通畅无阻,表示在美国的帮助下西德经济已进入正常发展的轨道。这张海报反映了( )
A.“北约”组织的建立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欧共体”的成立 D.德国实现了统一
11.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
A. 孙叔敖 B. 管仲 C. 李冰 D. 郑国
12.清代康熙年间编写的《古今图书集成》中记载,苏州百姓虽尽力于农业生产,但在农业生产之外,还做其他工作,有的织布,有的在矿山上采石,也有做木工或瓷器工作的。这反映出当时农民的经济活动( )
A. 已突破了自给性需求 B. 体现了耕织分离倾向
C. 开始走向商品性生产 D. 强化了重农抑商观念
13.官营手工业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 )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4.在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直到今天,各地还有所谓的“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 )
A. 是由于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导致的特殊现象
B. 是手工业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采取的自卫措施
C. 使官营手工业因此聚集众多高水平手工业工匠
D. 保护了手工业工艺水平及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15.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 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 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 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16.宋代的盐、茶、酒等是政府专卖的商品。与前代禁榷商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全由官方经营不同,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普通百姓经营。材料表明宋代( )
A. 放松对民间商业的限制 B. 政府的专卖政策受到了冲击
C. 商业管理政策更加实际 D. 民营手工业者经营能力提高
17.古代旅途盗劫为患,商人的人身财产经常面临着威胁。唐朝时商人为降低财产安全的风险,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 经营货款存放于柜坊 B. 通过邸店借贷货款
C. 求助于政府开办的市舶使 D. 通过十三行转运货款
18.《新唐书·百官志》载:“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乙夜,街使以骑卒循行嚣謼(呼),武官暗探;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这反映唐朝( )
A. 城市军事化管理 B. 城市管理严格
C. 市和坊已经合并 D. 夜市相当繁荣
19.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 )
A. 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 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 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D.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20.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 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新技术
C. 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 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完全禁绝了对外贸易
21.观察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的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
货物
单位
1843年的税率
1858年的税率
棉花
担
6.54%
5.72%
印花布
匹
14.25%
4.98%
棉纱
担
6.94%
4.85%
A.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B.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命脉
C.男耕女织为特征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22.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
A. 原料供应不足 B. 发展速度迅猛 C. 资本明显短缺 D.
地区分布失衡
23.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4.1947年的上海,西药盘尼西林针剂已经像黄金一样,成为硬通货在市面流通。老百姓抢购日用品,文人囤积白报纸,医生囤积紧俏药品,各个行业的人都在想尽办法将手中的法币换成实物。这反映了当时( )
A. 黄金无法购买实物 B. 市场上纸币非常缺乏
C. 通货膨胀非常严重 D. 日用品价格比较稳定
25.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当时航运业民族资本主义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 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人
C.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D.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26.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
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B. 清朝政府扩大税源的需要
C. 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 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影响
27.“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造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 ②④ B.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28.南京商人倡议举办自来水公司,由于总督和巡抚的反对,“倡议人不得不放弃了他们的计划”;而在同一年湖北布政使受总督张之洞之命,倡导商人组建自来水公司,并公开宣布由绅商集资,不由官督。以上信息主要说明( )
A. 洋务派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明显受到官府的支配与制约
C. 社会的转轨使得商人转化为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
D. 洋务企业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具有客观诱导作用
29.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可见,“宜昌大撤退”的作用在于( )
A.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实力 B.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C.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D.阻止了日军对沿海地区的侵略
30.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
A.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B. 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C. 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D.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二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年间出现了交子。
材料三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根源。(6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6分)
32.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曲折坎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典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表。
时间
名称
1866 年
上海发昌机器厂
1873 年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1878 年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举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拆卸、倒卖一空。
材料三
材料四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2年,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货币制度改革。
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点?为什么?(6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秦二爷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6分)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局限。(2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6分)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D
C
A
A
C
A
C
B
C
A
B
B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B
D
D
A
D
D
C
D
B
A
B
C
D
31.(20分)
(1)模式:自然经济(小农经济)。(2分)
特点:①自给自足;
②男耕女织;
③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④分散性;
⑤封闭性;
⑥落后性;
⑦脆弱性等。(6分,写出其中3点即可得6分)
(2) 表现: ①市全面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②纸币的出现与使用;
③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4分,写出其中2点即可得4分)
根源: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2分)
(3) 经济政策: ①重农抑商政策;
②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2分)
消极影响: ①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②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中国近代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
32. (20分)
(1) 特点:多分布于沿海通商口岸(2分)。
原因:①沿海城市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
②自然经济最早瓦解。(4分,写出其中2点即可得4分)
(2) 原因:①辛亥革命的影响;
②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⑤民族资产阶级爱国之心的驱使。(6分,写出其中3点即可得6分)
(3)局限: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或:重工业发展缓慢)。(2分)
(4)影响因素: ①国家形式上的统一;
②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③外国的侵略;
④国民政府的推动、支持;
⑤官僚资本挤压;
⑥内战的破坏。(6分,写出其中3点即可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