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1.50 KB
- 2021-04-15 发布
济南一中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物理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6 题,共66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9小题,每小题2分,共38分.)
1.有甲、乙两个物体,已知甲的温度比乙的温度高,则可以肯定( )
A.甲物体的内能比乙物体的内能大
B.甲物体含的热量比乙物体含的热量多
C.甲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比乙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大
D.甲物体每个分子的动能都比乙物体每个分子的动能大
2.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处,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与乙分子的分子势能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取无穷远分子势能为零,a、b、c、d 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 处由静止释放,
则( )
A.乙分子由a到b做加速运动,由b到c做减速运动 B.乙分子由a到c做加速运动,到达c时速度最大
C.乙分子由b到d的过程,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乙分子由b到d的过程,两分子间的分子力先减小后增大
3.只要知道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就可以估算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
A.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
B.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
C.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体积
D.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
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B.晶体在物理性质上一定是各向异性的
C.非晶体不可能转化为晶体 D.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5.如图所示,金属框上阴影部分表示肥皂膜,它被棉线分割成a、b两部分.若将肥皂膜的a部分用热针刺破,棉线
的形状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
6.如图所示为一弹簧振子,O为平衡位置,以向右为正方向,振子在B、C之间振动时( )
A.B→O位移为负、速度为正,加速度在增大,速度在减小
B.O→C位移为正、速度为正,加速度在增大,速度在减小
C.C→O位移为负、速度为负,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大
D.O→B位移为正、速度为负,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大
7.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图中P、Q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P=1.5 m和xQ=4.5 m.P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在如图所示四幅图中,Q点的振动图象是( )
8.以下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
A.汤姆孙发现电子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
D.皮埃尔·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9.氢原子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放出光子的频率为ν,则它从基态跃迁到n=4的能级吸收的光子频率为 ( )
A. B.3 C. D.
10.在核反应式235U+10n→908Sr+1364Xe+kX中( )
A.X是中子,k=9 B.X是中子,k=10
C.X是质子,k=9 D.X是质子,k=10
11.下列关于结合能和平均结合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核子结合成原子核吸收的能量或原子核拆解成核子放出的能量称为结合能
B.平均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因此它的结合能也一定越大
C.重核与中等质量原子核相比较,重核的结合能和平均结合能都较大
D.中等质量原子核的结合能和平均结合能均比轻核的要大
12.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聚变结合成一个氘核,同时辐射一个γ光子.已知质子、中子、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是11H+10n―→31H+γ
B.聚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Δm=m1+m2-m3
C.辐射出的γ光子的能量E=(m3-m1-m2)c2
D.γ光子的波长
13.用红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Ek,饱和光电流为I,若改用强度相同的绿光照射同一光电管,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和饱和电流分别为Ek′和I′,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Ek′I B.Ek′>Ek,I′>I
C.Ek′Ek,I′H2,水银柱长度h1>h2,今使封闭气柱降低相同的温度(大气压保持不变),则两管中气柱上方水银柱的移动情况是( )
A.均向下移动 B.均向上移动
C.A管中水银柱移动较多 D.B管中水银柱移动较多
第Ⅱ卷(综合题,共4题,共34分)
三、实验题
27.(6分)某兴趣小组利用沙摆(视为单摆)测量斜面上木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甲.
(1)测量沙摆周期时,为减小误差,应取沙摆运动到________(填“最高点”或“最低点”)时作为计时起点;
(2)某同学用秒表计下n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示数为t=________s;
(3)在沙摆振动时,将一木板从斜面上滑下,沙摆漏下的沙在木板上形成如图丙所示形状.测得AB=s1,BC=s2,则木板加速度a=________ (用s1,s2,n,t表示).
四、计算题(共3小题,第28题8分,第29题10分,第30题10分,共28分.)
28.(8分)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被活塞封闭在汽缸内,气体由状态A变为状态B的图象如图所示,此过程气体内能增加50J,气体在A状态的温度为-173℃,求:
(1)气体在B状态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2)此过程气体吸热还是放热?其热量是多少?
29.(10分)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波传播到x轴上的质点B,在它的左边质点A位于正的最大位移处。在t=0.6 s时,质点A出现在负的最大位移处,且是质点A在t=0至t=0.6 s这段时间里第二次到达该位置.求:
(1)各个质点刚开始振动时方向向哪?
(2)当波刚传到质点D时,质点C在什么位置?振动方向向哪?
(3)该波的波速v;
(4)从t=0时开始到质点E第一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经历的时间及在该段时间内质点E通过的路程.
30.(10分)如图,一粗细均匀的U形管竖直放置,A侧上端封闭,B侧上端与大气相通,下端开口处开关K关闭;A侧空气柱的长度L=10.0 cm,B侧水银面比A侧的高h=3.0 cm。现将开关K打开,从U形管中放出部分水银,当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1=10.0 cm时将开关K关闭。已知大气压强p0=75.0 cmHg。
(1)求放出部分水银后A侧空气柱的长度;
(2)此后再向B侧注入水银,使A、B两侧的水银面达到同一高度,求注入的水银在管内的长度。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B
D
D
B
B
D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D
B
D
C
A
A
D
A
C
20
21
22
23
24
25
26
AC
BC
AC
AC
BD
BCD
AC
27. (1)最低点 (2)70.3 (3)
28.解析:(1)A状态:
B状态: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解得: ℃
(2)由图像得,阴影面积表示气体对外做功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故吸热
29.解析:(1)各个质点刚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负方向
(2)质点C在平衡位置(位移为零)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3)由题意知t=0.6 s=1.5T,所以T=0.4 s.
由题图可知λ=2 m,则v== m/s=5 m/s.
(4)振动状态从B传到E的时间t1== s=0.6 s,
之后质点E开始向下振动,再经过t2=T=0.3 s第一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所以t′=t1+t2=0.9 s,质点E通过的路程s=3A=0.15 m.
答案:(1)沿y轴负方向(2)在平衡位置(位移为零)沿y轴正方向 (3) 5 m/s (4)0.9 s 0.15 m
30.
解析:(1)对A侧空气柱
状态1(如图1):P=75+3=78cmHg V=LS=10S cm3
状态2(如图2):P1=75-10=65cmHg V1=L1S
由玻意耳定律得 PV=P1V1
解得:L1=12cm
(2)对A侧空气柱
状态3(如图3):P2=75cmHg V2=L2S
由玻意耳定律得 PV=P2V2
解得:L2=10.4cm
注入的水银在管内的长度ΔL=2(L1-L2)+h1=13.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