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3.50 KB
- 2021-04-15 发布
主题九 长路
漫漫
——
世界经济模式的不断探索
-
2
-
-
3
-
20
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美国通过实施罗斯福新政
,
运用政权力量对国家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
不仅成功地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
而且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斯大林模式使苏联有可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
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
,
斯大林模式长期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
,
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
,
经济发展逐渐失去活力而日益僵化。由于其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
最终导致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
4
-
一
二
三
一、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
1
.
含义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与资产阶级国家垄断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2
.
出现原因
(1)
它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
(2)
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
经济危机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
(4)
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
(5)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支撑、罗斯福新政的示范作用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5
-
一
二
三
3
.
发展历程
:
产生于
19
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20
世纪
30
年代各国为了尽快摆脱危机
,
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长足发展
,
成为
20
世纪
50
年代至
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4
.
表现
:
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
,
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
政府慷慨补贴出口产品
,
维持高出口水平
;
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
,
推行福利国家政策。
5
.
内容
:
国有企业的发展
;
国家财政开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升高
;
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
,
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
;
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节。
-
6
-
一
二
三
6
.
特点
:
政府干预经济不是实行工业国有化
,
而是依靠增加政府开支和大量军事订货
,
实行优惠税来刺激生产与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
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7
.
实质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8
.
作用
(1)
它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
,
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
,
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2)
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有限性以及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
,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
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
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
7
-
一
二
三
二、欧美、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
影响
-
8
-
一
二
三
-
9
-
一
二
三
-
10
-
一
二
三
三、中国改革开放、苏俄
(
联
)
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关于经济运行中的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比较
1
.
共同点
(1)
都强调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2)
都利用政府职能对经济进行干预
(
宏观调控
)
。
(3)
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
对各自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4)
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
目的都是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11
-
一
二
三
2
.
不同点
(1)
背景不同
:
新经济政策实施前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引发社会危机。罗斯福新政实施前美国遭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
,
阶级矛盾尖锐
,
经济受损严重。改革开放前
,“
文化大革命
”
刚结束
,
国家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
工作重心亟待转移。
(2)
内容不同
:
苏俄
(
联
)
新经济政策侧重于改变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的内容
,
罗斯福新政侧重于加强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全面干预
;
中国的改革开放立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改革内容涉及农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
,
目标在于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变。
-
12
-
一
二
三
(3)
性质及目的不同
:
苏俄
(
联
)
是在无产阶级掌握经济命脉条件下
,
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国家资本主义的办法发展生产
;
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前提下
,
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
,
最终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
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
,
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
解放生产力
,
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3
-
一
二
三
(4)
结果和影响
:
苏俄
(
联
)
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
,
有利于经济恢复
,
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
但到后来
,
新经济政策被废除
,
斯大林模式建立。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
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
,
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
并促成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趋势的出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依照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举
,
使中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
14
-
1
2
3
4
5
1
.(2017
江苏徐州期中
,18)
有学者认为苏俄的某项政策
“
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
,
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
,
取消商品买卖
,
取缔市场
,
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
,
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
”
。其中
“
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
”
的是
(
)
A.
余粮收集制
B.
固定粮食税
C.
农业集体化
D.
生产合作社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中
“
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
,
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
,
取消商品买卖
,
取缔市场
,
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
”
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
“
一切为了苏维埃
”
的政策
,
农业方面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
,
故
A
项正确
;
固定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措施
,
故
B
项错误
;
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的措施
,
故
C
项错误
;
中国建立生产合作社
,
与材料中
“
苏俄的某项政策
”
不符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15
-
1
2
3
4
5
2
.
〔
2017
河北石家庄一模
,34(
改编
)
〕
截止到
1926
年
,
苏联全国共有
65
个外资企业
,
主要是开采北方森林的木材厂和采掘东部矿藏的稀有金属公司。著名的有
:
德国的莫洛加木材公司、美国的哈里曼锰矿公司、瑞典的哥德堡滚珠轴承有限公司等。这表明当时苏联
(
)
A.
借助外国资本建立重工业体系
B.
采用租借形式建设社会主义
C.
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重工业
D.
以租让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等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
“
德国的莫洛加木材公司、美国的哈里曼锰矿公司、瑞典的哥德堡滚珠轴承有限公司
”
无法证明外资企业全部是重工业
,
故
A
项错误
;
外资公司与租借不相关
,
故
B
项错误
;1926
年西方社会没有发生经济危机
,
故
C
项错误
;
新经济政策中
,
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等
,
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
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16
-
1
2
3
4
5
3
.(2017
宁夏银川二模
,34)1926
年苏联开始
“
社会主义工业化
”,
其进程是集中全部力量生产枪支、弹药等军工产品
;
之后
,
这种着眼于备战和打仗的
“
社会主义工业化
”
进程
,
以更强的势头继续发展。由此可知斯大林模式
(
)
A.
为其他各国工业化提供了新模式
B.
是国内环境影响的结果
C.
国家工业化并不等于国家现代化
D.
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实力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
A
项体现材料中苏联工业化着眼于备战和打仗的特点
,
故
A
项错误
;
苏联工业化着眼于备战和打仗主要是受帝国主义遏制社会主义的国际环境的影响
,
故
B
项错误
;
苏联工业化着眼于备战和打仗与民主理性法治的现代化不符
,
说明国家工业化不等于国家现代化
,
故
C
项正确
;D
项与材料无关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17
-
1
2
3
4
5
4
.(2017
江西重点中学联考
,33)
面对
1929—1933
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
美国的胡佛总统和罗斯福总统都采取了反危机的措施
,
但是切入点不一样
,
导致结果大相径庭。胡佛总统反危机措施的切入点是
(
)
A.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
改善社会福利待遇
C.
挽救大公司大企业
D.
提高关税
,
限制进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整顿财政金融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
故
A
项错误
;
改善社会福利待遇也是罗斯福的措施
,
故
B
项错误
;
结合所学可知胡佛认为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
,
千百万失业劳动群众最终会得到好处
,
所以
,
危机期间
,
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都是以辅助大企业为目标
,
故
C
项正确
;
提高关税
,
限制进口是罗斯福的措施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18
-
1
2
3
4
5
5
.(2017
安徽蚌埠一模
,22)
美国学者狄克逊
·
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评价道
:“
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
,
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
,
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
,
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
,
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
”
这里
“
爱情婚配
”
体现
“
新政
”(
)
A.
违背了自由主义经济理念
B.
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
C.
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
D.
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经验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材料叙述了总统和人民间的关系
,
不涉及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的信息
,
故
A
项错误
;
总统与人民
“
爱情婚配
”,
最终还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秩序
,
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
”,
表明罗斯福在新政中
,
一定程度维护了劳动者的利益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不涉及计划与市场的相关内容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