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0.50 KB
- 2021-04-15 发布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1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简单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4
.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1
.强、弱电解质的判断
有下列物质:①稀
H
2
SO
4
②冰醋酸 ③
NH
3
·H
2
O
④
AgCl
⑤
AlCl
3
固体 ⑥
Al
⑦氯水 ⑧
C
2
H
5
OH
⑨
SO
2
属于电解质的是
,其中
属于强电解质,
属于弱电解质。
②③④⑤
④⑤
②③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要点
(1)“
三改
”
: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改写成离子形式。
(2)“
三不改
”
:①单质、氧化物、气体、水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成化学式。
②弱酸
(
如
HF
、
H
2
S
、
HClO
、
CH
3
COOH
等
)
、弱碱
(
如
NH
3
·H
2
O
等
)
、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
③难溶于水的物质
(
如
CaCO
3
、
BaSO
4
、
AgCl
、
Fe(OH)
3
等
)
必须写化学式。
(3)
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化学式
(
标
↓
号
)
。如澄清石灰水加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
OH
-
+
H
+
===H
2
O
。
(4)
氨水作为反应物写
NH
3
·H
2
O
;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写
“
NH
3
↑”
。
(5)“
两守恒
”
:离子方程式要做到原子守恒、电荷守恒。
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
(
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
。
1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
+
6H
+
===2Fe
3
+
+
3H
2
↑ ( )
解析:
题目中尽管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但对生成物中铁元素的价态判断错误而造成错选。
×
×
√
MnO
2
氧化
HCl
Cl
2
MnCl
2
1
∶
2
还原
>
>
0.2 mol
0.4 mol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间的关系
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
(
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
。
1
.用溴水、淀粉-
KI
溶液可以进行比较
Br
2
和
I
2
的氧化性
强弱的实验
( )
解析:
对卤族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不熟悉而造成判断错误。
2
.
SO
2
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 )
解析:
混淆
SO
2
漂白性的原因而造成错误。
SO
2
能漂白纸浆的原因是
SO
2
能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不是
SO
2
的氧化性。
√
×
3
.足量的硫单质与
64 g
铜反应,有
2 mol
电子发生转移
( )
解析:
对铜与硫反应后产物中铜元素价态判断不准确而造成错误。铜与足量硫反应生成的是
Cu
2
S
而不是
CuS
,故转移电子为
1 mol
。
×
C
B
“
五查
”
、
“
三看
”
攻克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
五查
”
:①一查化学式是否需要改写或改写是否正确;②二查
“
===”
、
“ ”
使用是否恰当;③三查两个守恒,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④四查电子得失是否相等;⑤五查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
三看
”
:①一看反应环境是酸性介质还是碱性介质;②二看物质的溶解性;③三看反应的可能性,即反应是否能发生或者反应过程中的过量与不足等问题。
A
D
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目多为限制条件下离子能否共存的判断,应特别关注常见的限制条件,如无色透明,使甲基橙变红色,与
Al
反应产生
H
2
,由水电离出的
c
(H
+
)
=
10
-
12
mol/L
等内容。
解析:
选 。在反应
Cl
2
+
SO
2
+
2H
2
O===H
2
SO
4
+
2HCl
中,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与选项
A
、
B
、
C
中水的作用相同;
D
项中的水作氧化剂。
D
A
解析:
根据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反应
①
中氧化性:
H
2
SO
4
(
浓
)
>
SeO
2
;根据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还原剂的氧化性,知反应
②
中氧化性:
SeO
2
>
SO
2
。
答案:
H
2
SO
4
(
浓
)
>
SeO
2
>
SO
2
解析:
选 。解答本题可根据每个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对于
A
项,
SO
2
是还原剂,
Fe
2
+
是还原产物,故还原性为
SO
2
>
Fe
2
+
,
A
项能发生;
B
项中
SO
2
是还原剂,
HI
是还原产物,故还原性为
SO
2
>
I
-
,
B
项正确;
C
项中
Fe
2
+
是还原剂,
I
-
是还原产物,故还原性为
Fe
2
+
>
I
-
,与已知信息矛盾,故
C
项错。
C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常见错误
(1)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
(2)
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不一定都能发生反应。如浓
H
2
SO
4
和
SO
2
。
(3)
含同种元素的高价态的物质不一定比低价态的物质氧化性强。如
HClO
的氧化性强于
HClO
3
。
(4)
氧化还原反应中得
(
或失
)
电子数目多的物质不一定氧化性
(
或还原性
)
强。
(5)
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可发生复分解反应。如
Na
2
SO
3
和
H
2
SO
4
发生复分解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
.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C
.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解析
]
由于氧化还原基本规律掌握不准确而导致错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被氧化,就有元素被还原,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A
错。化合态的元素可为正价,也可为负价,游离态的元素为
0
价,则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B
正确。零族元素的原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
C
错。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既有单质参加反应又有单质生成,但该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
答案
]
B
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
A
.
F
2
、
K
、
HCl B
.
Cl
2
、
Al
、
H
2
C
.
NO
2
、
Na
、
Br
2
D
.
O
2
、
SO
2
、
H
2
O
解析:
选 。错误原因是忽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价态规律,只根据物质的常见化学性质判断其氧化性和还原性,具有局限性,应结合元素的化合价进行综合判断。处在元素最高价态的物质只有氧化性,处在元素最低价态的物质只有还原性,处在元素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
项中
Cl
2
、
C
项中
NO
2
、
D
项中
SO
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