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6.17 KB
- 2021-04-15 发布
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科试卷
(完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命题:莆田第六中学 审核:莆田第六中学
★倾情提示: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1-3题
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3.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Ⅰ阶段
B.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Ⅱ阶段
C.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Ⅲ阶段
D.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Ⅱ阶段向Ⅲ阶段的过渡阶段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块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
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
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
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
律总结为“木桶原理”。如右图,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
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
口过多的问题
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 10 -
5.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
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7、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8~9题。
8、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9、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
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影响。据此完成10~11题。
10、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①土地价格 ②发展历史 ③交通条件 ④生活习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目前,一些城市选择由近郊到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该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A.土地价格 B.环境 C.交通条件 D.土地利用效率
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
- 10 -
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回答12—14题。
1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社会抚养负担最重的是
A.①国 B.②国 C.③国 D.④国
13.图中②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60% 计划生育 B.30% 鼓励生育
C.90% 计划生育 D.30% 引进外来移民
14.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B.资源
C.对外开放程度 D.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图5是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回答15--16题。
图5
15.Rl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A.交通通达度低 B.环境质量差 C.地租昂贵 D.服务设施差
16.R3区域主要是
A. 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绿化区
第8、9题图
2017年2月3日,360大数据中心发布了春节“空城指数”。其中东莞有近七成(69.26%)的人返乡离开,当选春节期间最“空”的城市。在春节十大空城排行中,广东有四个城市进入前五。据此完成17、18题。
17.春节期间影响东莞等城市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18.东莞、深圳等城市吸引外地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影响最弱的是
- 10 -
A.丰富的就业机会 B.水平较高的薪资
C.优美的自然环境 D.便利的公共设施
菏泽牡丹种植历史悠久,市场需求量大,是该地建设专用牡丹生产基地的原因。请回答19-20题。
19.“花随人意应时开”,2013年11月底,菏泽市10余万株冬季催花牡丹陆续南下催花。牡丹催花需要从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进行精确控制。影响催花牡丹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水源 B.土壤 C.市场 D.技术
20.菏泽某园艺有限公司每年生产鲜花牡丹80万枝,产品大量出口到荷兰、俄罗斯、日本、德国、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影响菏泽鲜花牡丹销往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是
A.便利的交通和先进的保鲜技术 B.适宜的气候 C.廉价的劳动力 D.优越的政策
澳大利亚南部气候温和,降水适宜,适合种植小麦和发展畜牧业。读下图,回答21-22题。
图2
21.图中阴影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水稻种植业 D.混合农业
22.关于图中阴影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B.与城市市场和工业关系密切
C.大牧场上牧羊与小麦种植混合
D.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
读下面“某大城市功能分区分布简图”,回答23~26题。
23.从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看,应属 ( )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条带状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
B.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C.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每个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
25.若在该城建立一幢集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高层楼房,应布局在( )
A.a B.b C.c D.d
26.该城市规划比较合理,推断该城市所在地区的主导盛行风是( )
A.东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 10 -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据此完成27、28题。
27.下列技术最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是
A.生产装备 B.育种技术 C.保鲜冷藏 D.交通运输
28.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A.实行价格补贴,保护生产者的收益 B.限制某些农产品的最大生产面积
C.实行免耕、休耕政策,保护好耕地 D.加大化肥使用,确保粮食产量稳定
下图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
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下降 B.交通通达度提高
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城市规模缩小
30.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A.矿区 B.奶牛养殖基地
C.商品粮基地 D.高新技术开发区
兰州白兰瓜又叫兰州蜜瓜,外形美观,瓜甜盈口,驰名全国,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一定的美誉。兰州为克服种植白兰瓜的不利自然条件,在原有土地上增铺沙砾层,使白兰瓜的产量、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读图回答31—32题。
31.增铺沙砾层最主要的作用是
A.减少沙尘暴的发生频率 B.增大水分的蒸发量
C.增大瓜地的昼夜温差 D.增大该地区的降水量
32.白兰瓜能远销世界各地主要得益于
A.先进的栽培技术 B.运输条件的改善
C.政府的支持 D.广告宣传
“摩拜单车”是近期大城市出现的一种新型自行车租赁方式。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查询到最近的单车并快速租用,而且可以随时随地归还单车,摆脱了固定网点的限制。据此完成33、34题。
- 10 -
33.与传统的自行车租赁方式相比较,“摩拜单车”的优势在于
①人工维护成本高 ②方便市民出行 ③所需的占地面积小 ④减少环境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4.“摩拜单车”选择在大城市率先投放的原因是
A.经济发达,道路通畅 B.人口多,交通拥挤
C.工厂多,维修方便 D.更喜欢骑车出行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35~36题。
35.阶段 I 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
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36.引起阶段II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下表为我国某些年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回答37~38题。
年份
人口总数(亿)
自然增长率(%)
城市人口数(亿)
65岁以上人口比重(%)
东部人口比重(%)
1953
5.8
2.4
0.8
4.4
42.2
1982
10.9
1.46
2.1
4.9
41.1
2010
13.4
0.57
6.7
8.9
46.2
37、表中反映出我国
A.青少年人口比重降低 B.人口增长速度保持不变
C.乡村人口数量减少 D.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38、东部人口比重的变化表明东部地区
A.人口数量先减后增 B.人口增长为“高低高”模式
C.人口数量持续增大 D.人口迁移受生态环境影响
39、决定下列农业生产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 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热量③国家政策④地形
40、近些年来,北京市场上出现了品种繁多的水果,火龙果、葡萄柚、龙眼、提子等数不胜数,这是因为
①北京自然条件改变 ②北京市场需求的变化 ③税收政策的变化 ④交通和冷藏条件的改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综合题(4题,共40分)
41.(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10 -
材料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2月28日发布的最新“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出生率为12.95‰;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为7.09‰;自然增长率为5.86‰。
材料二 下面图1为我国时隔5年的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
图1
图2
(1) 根据材料一的描述判断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并说明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
(2分)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图中看出该问题产生的时间大约从 年开始,导致该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图2漫画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长大以后问题就更明显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应包括哪些内容?(3分)
42.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9分)
年份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
(亿人)
农村人口
(亿人)
城市人口
比重(%)
城市人口
(亿人)
农村人口
(亿人)
城市人口
比重(%)
1920
1.1
5.6
16.4
1.5
10.7
12.3
- 10 -
1940
3.6
4.8
42.9
1.6
13.6
10.5
1960
4.8
6.1
44.0
3.6
15.6
18.8
1980
7.9
4.4
64.2
6.2
25.9
19.3
2000
11.1
4.4
71.6
20
24.4
45.0
(1)从表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水平_______ ,在后期,发展速度___ ____。(3分)
(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出现的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什么?(3分)
(3)根据你的认识,谈谈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3分)
43. 读“农业的主要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 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E ____________。(3分)
(2)影响世界各地农业生产主要要素的差别很大,形成了农业极为明显的_______________特征,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坚持_______________的原则。(2分)
(3)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的最主要区位因素:(3分)
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_______________;
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两年三熟_______________;
我国东南丘陵红壤地区种植茶树________________;
- 10 -
44、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该图反映的是 这一因素对城市地租高低、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1分)
(2)三条付租能力变化曲线的共同特点是 。(1分)
(3)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 ) (1分)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由政府的决策
(4)图中A区域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 区, 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 ,
故租金最高。(2分)
(5) 图中B区域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 区,这里既有利于 ,又
方便 。(3分)
(6) 图中C区域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工业区。随着城市的发展,该类型用地不断趋向城市
外缘的原因主要是 。(2分)
- 10 -
莆田三校联盟2017/2019学年(下)高一地理期中联考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B
C
B
B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A
B
C
C
D
C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B
A
A
D
B
D
B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B
B
B
B
C
A
C
A
C
二 、综合题(4题,共40分)
41、(13分)(1)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1分)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1分)
(2)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大)(1分) 2004(2001-2005年间皆可)(1分) 人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2分)
(3)性别比例失调(偏高或升高)(1分) 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1分) 影响社会秩序和安定:(1分) 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1分)
(4)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严格控制人口出生性别比例:提高人口素质。(答出三点即可,3分)
42、(9分)(1)晚 低 快 (3分)
(2) 逆城市化 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3分)
(3)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答出三点即可,3分)
43.(8分)
(1)政策 交通运输 市场
(2)地域性 因地制宜
(3)地形 气候(热量) 土壤
44、(10分) (1)距离市中心远近 (1分) (2)付租能力随着与市中心距离增大而递减(1分) (3) C (1分) (4)商业区 消费人群 (2分)
(5)住宅区 上下班 购物 (3分)
(6)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2分)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