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4.50 KB
- 2021-04-15 发布
[课时作业]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 DNA 复制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顺序是( )
①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 ②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形成 ③DNA 分子在解旋酶的作
用下解旋 ④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⑤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A.①③④②⑤ B.③①⑤④②
C.①④②⑤③ D.③①④②⑤
解析: DNA 复制过程包括解旋、复制、解旋,在解旋酶作用下,DNA 分子解旋,解
旋酶作用于 DNA 两条链间的氢键,然后分别以解旋后的两条母链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
对原则合成新的 DNA 子链。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答案: D
2.(2017·宿迁高一检测)某 DNA 分子片段为 —ATGTG—
—TACAC—
,可进行人工复制使其数量
增加,复制时应给予的条件是( )
①ATGTG 和 TACAC 作模板链 ②4 种核糖核苷酸 ③4 种脱氧核苷酸 ④DNA 聚合
酶 ⑤DNA 水解酶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
解析: DNA 分子的复制需要的条件是以 DNA 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4 种脱氧核苷酸
为原料,还需要 DNA 聚合酶和解旋酶的催化,不需要 DNA 水解酶,DNA 水解酶的作用是
催化 DNA 的水解。
答案: A
3.在 DNA 复制开始时,将大肠杆菌放在含低剂量 3H 标记的脱氧胸苷(3H-dT)的培养
基中,3H-dT 可掺入正在复制的 DNA 分子中,使其带有放射性标记。几分钟后,将大肠
杆菌转移到含高剂量 3H-dT 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收集、裂解细胞,抽取其中的 DNA
进行放射性自显影检测,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以做出的推测是( )
A.复制起始区在高放射性区域
B.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C.DNA 复制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延伸
D.DNA 复制的方向为 a→c
解析: 根据放射性自显影结果可知,中间低放射性区域是复制开始时在含低剂量 3H
标记的脱氧胸苷(3H-dT)的培养基中进行复制的结果,A 项错误;两侧高放射性区域是将大
肠杆菌转移到含高剂量 3H-dT 的培养基中进行复制的结果,因此可判断 DNA 复制从起始
点(中间)向两个方向延伸,C 项正确、D 项错误;该实验不能证明 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B 项错误。
答案: C
4.某亲本 DNA 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 DNA 子链,以黑
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 DNA 子链,该亲本双链 DNA 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 )
解析: DNA 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复制第一次时,由 1 个 DNA 复制成的 2 个
DNA 都是一条链为白色,一条链为灰色;第二次复制时,2 个 DNA 复制成 4 个 DNA,有 8
条链,新产生 4 条链为黑色,分别与原来的链结合。
答案: D
5.下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 DNA 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NA 分子复制过程需要酶的催化,也需要消耗 ATP
B.这一过程是在细胞分裂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
C.由图可知该过程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是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效率
解析: DNA 分子复制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等基本条件;DNA 分子复制是在细
胞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由图可知 DNA
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且是多个起点开始,但并不是同时开始的;真核生
物的这种复制方式使复制效率大大提高。
答案: C
6.用 15N 同位素标记细菌的 DNA 分子,再将其放入含 14N 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四代,
a、b、c 为三种 DNA 分子:a 只含 15N,b 同时含 14N 和 15N,c 只含 14N,如图(纵坐标为 DNA
分子个数),这三种 DNA 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
解析: 一个双链 DNA 分子,复制 n 次,形成的子代 DNA 分子数为 2n 个。根据 DNA
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 DNA 分子复制几次,子代 DNA 分子中含有亲代 DNA 单链
的 DNA 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 DNA 总数的 2/2n。用 15N 同位素标记细菌的 DNA 分子,
再将其放入含 14N 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四代,共形成 24=16(个)DNA 分子。DNA 复制方式
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在子代的 16 个 DNA 分子中,只含 15N 的 DNA 分子为 0,同时含 15N
和 14N 的 DNA 分子为 2 个,只含 14N 的 DNA 分子为 16-2=14(个)。
答案: A
7.一个用 15N 标记的 DNA 分子含 100 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 40 个,在不含 15N 的培
养基中经过 n 次复制后,不含 15N 的 DNA 分子总数与含 15N 的 DNA 分子总数之比为 7∶1,
复制过程共需游离的胞嘧啶为 m 个,则 n、m 分别是( )
A.3,900 B.3,420
C.4,420 D.4,900
解析: 已知:一个用 15N 标记的 DNA 分子中 A+T+C+G=200 人,A=T=40 个,
解得 C=G=60 个;依据 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在不含 15N 的培养基中经过 n 次复
制后,子代 DNA 分子的总数为 2n,其中不含 15N 的 DNA 分子总数为 2n-2,含 15N 的 DNA
分子总数为 2,则(2n-2)∶2=7∶1,解得 n=4,复制过程共需游离的胞嘧啶为 m=(24-
1)×60=900(个)。 综上所述,A、B、C 三项均错误,D 项正确。
答案: D
8.右图表示发生在细胞核内的某生理过程,其中 a、b、c、d 表示脱氧核苷酸链。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过程需要能量和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B.真核细胞中此过程发生的唯一场所是细胞核
C.b 链中(A+G)/(T+C)的值一定与 c 链中的相同
D.正常情况下,a、d 链都应该到不同的细胞中去
解析: 据图可知,此生理过程是 DNA 的复制。该过程需要的脱氧核苷酸有腺嘌呤脱
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真核生物发生此
过程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b 链中(A+G)/(T+C)的值与 c 链中的此比值呈倒数
关系。
答案: D
9.一个不含放射性元素的噬菌体,在脱氧核苷酸被 32P 标记及氨基酸被 15N 标记的细
菌体内,连续繁殖三代,含有 32P 和 15N 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比例为( )
A.100%、100% B.25%、50%
C.50%、50% D.25%、0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亲代噬菌体的 DNA 的作用下,以细菌细胞内的脱氧核苷
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外壳。细菌细胞内脱氧核苷酸被 32P 标
记,氨基酸被 15N 标记,则后代每个噬菌体都含有 32P 和 15N。
答案: A
10.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是 10 条,其中染色体中的 DNA 用 3H 标记,将该
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 2 代,则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没
有被标记的染色体为( )
A.5 条 B.40 条
C.20 条 D.10 条
解析: DNA 是半保留复制,体细胞中的 10 条染色体都被 3H 标记,经过第一次有丝
分裂后,每个 DNA 分子的一条链被 3H 标记,另一条链不被标记。第二次有丝分裂间期 DNA
进行复制,而原料不被标记,所以含有 3H 标记与不含 3H 标记的染色体数量之比为 1∶1,
即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 3H 标记与不含 3H 标记的染色体各有 10 条,D 正确。
答案: D
11.细菌在含 15N 标记的 NH4Cl 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细菌 DNA 双链被 15N 充分标记,
然后再移入含 14N 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不同时刻收集细菌并提取 DNA,再将提取的 DNA
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图中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第一次分裂的子代 DNA 应为⑤
B.第二次分裂的子代 DNA 应为①
C.第三次分裂的子代 DNA 应为③
D.亲代的 DNA 应为⑤
解析: 亲代 DNA 的两条链都含有 15N,离心后应为⑤,D 项正确。放在含 14N 的培
养基中培养,子一代中 DNA 均含 15N 和 14N,离心后应为②,A 项错误。子二代 DNA 中 1/2
为 15N、14N,1/2 为 14N、14N,离心后应为①,B 项正确。子三代 DNA 中 1/4 为 15N、14N,3/4
为 14N、14N,离心后应为③,C 项正确。
答案: A
12.假定某大肠杆菌含 14N 的 DN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 15N 的
培养基中,便得到含 15N 的 DNA,相对分子质量为 b。现将含 15N 的 DNA 的大肠杆菌再培
养在含 14N 的培养基中,那么,子二代 DNA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A.(a+b)/2 B.(3a+b)/4
C.(2a+3b)/2 D.(a+3b)/4
解析: 亲代 DNA 是两条链都含 15N 的 DNA 分子,在 14N 的培养基上繁殖两代产生 4
个子代 DNA 分子,其中完全含 14N 的有两个,相对分子质量为 2a。另两个 DNA 分子两条
链都是一条链含 15N,另一条链含 14N,即相对分子质量为(a+b)。则 4 个子代 DNA 相对分
子质量为:(a+b)+2a=3a+b,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a+b)/4。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为 DNA 分子的复制图解,请据图回答:
(1)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_(部分)。正常进行所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等。
(2)图中 A′链与________链相同,B′链与________链相同,因此该过程形成的两个
DNA 分子完全相同,每个子代 DNA 分子中均保留了其亲代 DNA 分子的一条单链,这种复
制方式称为________。
(3)假如经过科学家的测定,A 链上的一段(M)中的 A∶T∶C∶G 为 2∶1∶1∶3,能不
能说明该科学家的测定是错误的?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以 A 链的 M 为模板,复制出的 A′链碱基比例应该是______________。
(5)15N 标记的 DNA 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培养基上培养,复制三次后,标记的链占全
部 DNA 单链的________。
解析: (1)DNA 分子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在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着 DNA
分子的复制,正常进行 DNA 分子复制所需要的条件是模板、酶、原料、能量等。(2)DNA
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在合成子链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新合成的子链与另一条母
链相同。(3)在双链 DNA 分子中,A=T,G=C,但在单链 DNA 分子中 A 与 T,G 与 C 不
一定相等。(4)在以 A 链的 M 为模板合成的 A′链中碱基比例为 A∶T∶C∶G=1∶2∶3∶1。
(5)不论复制几次后,含 15N 的 DNA 分子和 DNA 单链都是 2,经复制三次后 DNA 分子数为
8,DNA 单链总数为 16,因此标记的链占全部 DNA 单链的 1/8。
答案: (1)细胞核 酶、能量、模板、原料 (2)B A 半保留复制 (3)不能 在单链
中不一定是 A=T,G=C (4)A∶T∶C∶G=1∶2∶3∶1 (5)1/8
14.在氮源为 14N 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 DNA 分子均为 14N-DNA(对照);在
氮源为 15N 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 DNA 分子均为 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
菌转移到含 14N 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
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结果可推测第一代(Ⅰ)细菌 DNA 分子中一条链含________,另一条链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第一代(Ⅰ)细菌转移到含 15N 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将所得到细菌的 DNA 用同样
方法分离,请参照甲图,将 DNA 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在乙图中标出。
(3)若将 15N-DNA(亲代)的大肠杆菌在 14N 培养基上连续复制 3 次,则所产生的子代
DNA 中全含 15N(重 DNA),一条链含 15N(中 DNA)及两条链均不含 15N(轻 DNA)的比例为
__________,在这些子代 DNA 中,含 15N 的链与全部子代 DNA 链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4)若一个 DNA 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G
T+C
=1.5,此比例在其互补链中的比值是________;
在整个 DNA 分子中的比值是__________。以该单链为模板合成的子代 DNA 分子中,A+G
的总含量占________。
答案: (1)14N 15N
(2)如右图
(3)0∶2∶6 2∶16(或 1∶8)
(4)2/3 1 50%
15.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了
DNA 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 1 组 2 组 3 组 4 组
培养液中唯一氮源 14NH4Cl 15NH4Cl 14NH4Cl 14NH4Cl
繁殖代数 多代 多代 一代 两代
培养产物 A B B 的子Ⅰ代 B 的子Ⅱ代
操作 提取 DNA 并离心
离心结果
仅为轻带
(14N/14N)
仅为重带
(15N/15N)
仅为中带
(15N/14N)
1/2 轻带(14N/14N)
1/2 中带(15N/14N)
请分析并回答:
(1)要得到 DNA 中的 N 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 B,必须经过________代培养,且
培养液中以________为唯一氮源。
(2)综合分析本实验的 DNA 离心结果,第________组结果对得到结论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需把它与第________组和第________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说明 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
是________。
(3)分析讨论:
①若子Ⅰ代 DNA 的离心结果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重带”DNA 来自
________,据此可判断 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________复制。
②若将子 I 代 DNA 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其结果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判断
DNA 的复制方式。
③若在同等条件下将子Ⅱ代继续培养,子 n 代 DNA 离心的结果是:密度带的数量和位
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射性强度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带。
④若某次实验的结果中,子Ⅰ代 DNA 的“中带”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带”略宽,可
能的原因是新合成 DNA 单链中的 N 尚有少部分为________。
解析: (1)要得到 DNA 中的 N 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 B,必须经过多代培养,
并且培养液中 15NH4Cl 是唯一氮源。(2)从图表看,证明 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第 3 组实验结果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其离心后仅为中带(15N/14N);作为对照,还需与第 1
组和第 2 组的结果进行比较。(3)①亲代 DNA 为 15N/15N,原料为 14N,离心的结果为
“轻”(14N/14N)和“重”(15N/15N),则“重带”DNA 来自于亲代 DNA,即 B,这种复制方式没
有发生母链与子链的重新组合,因而不是半保留复制。②判断 DNA 的复制方式主要是看子
代 DNA 与亲代 DNA 的关系,实质是母链子链是否发生重新组合,若将 DNA 双链分开离心,
则不能判断 DNA 的复制方式。③在同等条件下,将子Ⅱ代继续培养(原料为 14N),密度带仍
为两种,即轻带(14N/14N)和中带(15N/14N),位置未发生变化,其中随着 n 的增加轻带的数量
会逐渐增加,而中带不变,因而放射性强度发生变化的是轻带。④子Ⅰ代 DNA 的“中
带”(15N/14N)比以往实验结果略宽,说明该实验结果中的“中带”不完全是 15N/14N,有可能新
形成的子链(14N)中混有少量的 15N。
答案: (1)多 15NH4Cl
(2)3 1 2 半保留复制
(3)①B 半保留 ②不能 ③没有变化 轻 ④15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