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8.00 KB
- 2021-04-15 发布
重庆市北碚区2019-2020学年
高一11月联合性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面是“太阳、地球和月球位置图”及月球图像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
A. 太阳 B. 地球 C. 火星 D. 月球
2. 与地球表面相比,月球表面布满陨石坑,主要原因是( )
A. 月球引力比地球大
B. 月球没有大气保护
C. 月球表面没有水体覆盖
D. 月球表面不是固态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太阳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天体,吸引其他天体围绕太阳转,太阳就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A对。
【2题详解】
A、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很多,因而月球上的引力作用很小,故不符合题意;
B、月球表面没有空气,缺少大气的保护作用,陨石对月球的撞击作用会很强,故符合题意;
C、月球表面没有水,但是这与布满陨石坑没有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D、月球表面是固态,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探测地外生命和寻找地球之外的人类家园一直是人类不停的追求。阅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行星
与日距离①
质量②
体积③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表面平均温度℃
水星
0.387
0.05
58.6天
87.9天
昼350夜-170
0.056
金星
0.723
0.82
0.856
243天
224.7天
-339云480固
地球
1.00
1.00
1.00
23时56分
1.0年
22固
火星
1.52
0.11
0.15
24时37分
1.9年
-22固
注:①②③栏中均以地球为1,其他行星数据为其与地球的比值;“固”指固体表面
3. 与火星相比,地球上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 坚硬的固体表面 B. 强烈的太阳辐射
C. 适宜的大气厚度 D. 强烈的火山活动
4. 若登陆表中四颗行星,最能体会“度日如年”的是( )
A. 水星 B. 金星 C. 地球 D. 火星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与火星相比,地球上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适宜的大气厚度,这样可以提供呼吸的大气和保温作用,C对;坚硬的固体表面与生命存在没有太大的关系,A错误;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强烈的火山活动不利用生命的存在,BD错误。
【4题详解】
从表中看金星自转的周期是243天,与地球上的1年最接近,所以说在金星上最能体会“度日如年”,选择B。
读“山东省年太阳总辐射量(单位:MJ·m-2)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山东省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总体上是( )
A. 西多东少 B. 东多西少 C. 南多北少 D. 北多南少
6. 造成甲、乙两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拔 C. 天气状况 D. 地表植被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的分布及数值可知,山东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是北多南少。D对。
【6题详解】
图中甲地位于东南风的背风坡,晴天较多,太阳辐射量大;乙地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阴天多,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小。甲、乙两地的纬度位置、海拔相差不大,植被都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C对。
很多科学家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撞击产生了大量的碎片、尘埃,遮蔽天空,使温度骤降,植物大量死亡,恐龙随之灭绝。完成下面小题。
7. 恐龙灭绝的时期是( )
A. 古生代末期 B. 中生代末期
C. 中生代早期 D. 新生代早期
8. 小行星撞击导致温度骤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到达地面的长波辐射减弱 B. 大气吸收的短波辐射减少
C. 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 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答案】7. B 8.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生命和大气的受热过程,学生要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吏,并且熟悉地球大气热量的传统过程。
【7题详解】
恐龙灭绝,是指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选择B。
【8题详解】
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了大量的碎片、尘埃, 遮蔽天空,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弱,导致温度骤降,选择D。
读中亚地壳西藏至准噶尔(沿85°E)的地形与莫霍界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莫霍界面是一条水平直线
B. 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岩石圈的分界线
C. 地壳厚度的变化取决于地表形态的起伏
D. 地形高度与莫霍界面深度呈现“倒影”的关系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
B. 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成正比
C. 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
D. 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答案】9. D 10. D
【解析】此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
【9题详解】
地壳厚度不均,所以莫霍界面不是一条水平直线;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地壳厚度的变化还要依据莫霍界面的位置,不全部取决于地表形态的起伏;地形高度与莫霍界面深度呈现“倒影”的关系说法是是正确的。故选D。
【10题详解】
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厚;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没有直接关系;由于海拔高度,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薄;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说法是正确的。故选D。
有人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客机飞行抓拍,深色为蓝天,白色为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此刻,客机飞行在(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臭氧层 D. 高层大气
12. 飞机尾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会加剧( )
A. 环境污染 B. 全球变暖 C. 荒漠化 D. 森林破坏
【答案】11. A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天气现象如云、雾、雨、雪等出现在对流层中,据材料深色为蓝天,白色为云,说明客机飞行在对流层,故A项正确。
【12题详解】
飞机尾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气体会加剧全球变暖,B项正确。
读“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3. 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大气圈 B. 乙——岩石圈
C. 丙——水圈 D. 丁——生物圈
14. 水循环( )
A. 造成海陆变迁的速度加快 B. 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C. 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 D. 加剧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答案】13. A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和注记,蒸发、蒸腾指向甲圈层,甲是大气圈,A对。乙的蒸腾作用强,应是生物圈,B错。径流指向丁,丁表示水圈,D错。丙所代表的圈层是岩石圈,C错。
【14题详解】
水循环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B对。属于外力作用,主要是削山填谷,塑造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不能影响海陆变迁,A错。使地表形态趋于平坦,C错。通过实现物质迁移,使水资源空间分布差异减小,D错。
《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④→③
16.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 )
A. 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
B. 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
C. 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
D. 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17. “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 )
A. 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温度 B. 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 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 D. 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答案】15. B 16. B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然后到达地面,地面接受热量后,向外辐射被大气吸收增温,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B对。
【16题详解】
晴朗且大风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易形成霜。B对。
【17题详解】
增加“烟气”就相当于增加了云层厚度,云层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D对。
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 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最高的是(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19. 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作为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
A. 16时至次日8时
B. 6时至12时
C. 8时至16时
D. 18时至次日6时
【答案】18. A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①④大于②③;而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得出①大于④,故得出①气压最高.A正确。
【19题详解】
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陆地是低压,海洋是高压,应该是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右图中符合的时段是8时至16时(陆地温度线和海洋温度线的交点作横坐标的垂线)。C正确。
下图是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0. 如果图中M、P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此时④地吹(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21. 图中下列地区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答案】20. A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注意观察M、P两等压面所显示的特点是:在陆地上向上凸,海洋上向下弯曲,根据等压线要竖直方向上的弯曲规律“高凸低凹”可以判定此时陆地是高压,海洋是低压,风应该从陆地吹向海洋;再根据题上的提示“是沿北回归线所做的剖面图”可知左右方向分别表示的是西东两个方向,北半球受地转向力的影响,向右发生偏转即可以判定图中此时④地吹东南风
【21题详解】
根据所学的大气的作用原理可知多云的地区比晴朗的地区的昼夜温差小,由此可以排除选项C D 。再根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可知,海上的昼夜温差较陆地小,进而可以肯定答案为A
下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下列地理现象中,能够实现图中①环节功能的是( )
A. 长江径流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植物蒸腾 D. 我国的夏季风
23. 城市化也会影响到水循环系统,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图中哪个环节水量会有所减少( )
A. ② B. ④ C. ⑤ D. ⑥
【答案】22. D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图中①环节是水汽输送环节,将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能够实现图中①环节功能的是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D对。长江径流属于⑤环节,A错。副热带高气压带是下沉气流,B错。植物蒸腾分布在陆地上,C错。
【23题详解】
城市化也会影响到水循环系统,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地表硬化,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图中⑥环节水量会有所减少,D对。②是海洋上的降水,A错。④是陆地上的降水,B错。⑤是地表径流,增大,C错。
下图为“某海域的表层海水水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有关①处洋流所在半球及其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南半球 寒流 B. 北半球 暖流
C. 南半球 暖流 D. 北半球 寒流
25. 下列关于该海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海域可能为秘鲁渔场
B. 受①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的船速度加快
C. 甲海域多海雾现象
D. ②处洋流使沿海气候降温减湿
【答案】24. D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图中显示,该海区海水的温度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可以判断出该海区位于北半球,①处洋流从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D对。
【25题详解】
按照洋流的分布状况,可以判断出该海域应该位于北半球寒、暖流交汇的地方。秘鲁渔场位于南半球,A选项错误;①洋流向南流,故受①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的船速度减慢,B选项错误;图中甲海域位于寒、暖流的交汇处,水汽较多且温差大,容易形成海雾,C选项正确;②处洋流为暖流,可以使沿海气候增温增湿,D选项错误。故C对。
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如太阳能路灯。低碳经济已悄然融入百姓生活。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1)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
(2)纬度相近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有什么差异?分析其原因。
(3)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外,还有哪些?(至少列举3例)
【答案】(1)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总体上分布不均;大体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2)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尘埃含量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
【解析】(1)读材料二图,根据图中数值判断,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总体上分布不均,大体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2)读图,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尘埃含量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气候比较干旱,晴天日数多,日照时间长;所以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高。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中水汽 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所以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所以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
(3)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
27.下图为“全球热量收支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________辐射,大气对A辐射起______作用,该作用表现中最强的是________。
(2)图中数值“120”的箭头代表________辐射,表示大气吸收作用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其中大气吸收最多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对地面散失热量起补偿作用的是________(填字母)。总体来看,大气热量________(填“盈余”或“平衡”或“亏损”)
【答案】(1)太阳 削弱 反射 (2) 地面 B C C (3) D 平衡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A代表太阳辐射,大气通过对太阳辐射吸收、散射、反射,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削弱作用中表现中最强的是反射作用。
(2)读图可知,图中数值“120”的箭头来自地面方向,代表地面辐射,表示大气吸收作用的是B和C,B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C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由于地区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因此大气吸收最多的是地面辐射。
(3)
大气逆辐射能对地面散失热量起补偿作用,使晚间的温度不至于降的太低。总体来看,大气热量平衡。
28.下图为“东亚局部地区等压线图”,箭头①②③④表示甲处的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其方向与等压线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③表示________________,其方向与风向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处为________(风向),气压数值的范围在________hPa。
(3)乙、丙两处风力较大的为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 与风向垂直 (2)西南风(偏南风) 1012~1014 (3) 丙 丙处等压线较乙处密集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①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故其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③与风向垂直且向右,因此③表示地转偏向力。
(2)根据图示信息,甲处为西南风(偏南风),等压距为2hPa,故甲处数值为1012~1014(hPa)。
(3)乙、丙两处相比,丙处等压线较乙处密集,气压梯度力较大,因此丙处风力较大。
29.下图为“波罗的海地区图”。海冰范围为2017年1月22日遥感资料,海水冰点随海水盐度增加而降低。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波罗的海海冰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成因。
(2)依据图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答案】(1)分布特点:北部海冰面积大于南部;边缘海冰面积大于中部。成因:北部纬度高,水温低;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沿岸海水受陆地影响大,冬季降温快;沿岸海水较浅,海水热容量较中部小,冬季降温快;沿岸有河流淡水注入,盐度较低,易结冰。
(2)波罗的海的形成时间还不长,水质本来就较好;波罗的海海区闭塞,与外海的通道又浅又窄,盐度高的海水不易进入;波罗的海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微弱;气候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四周有多条河流注入。
【解析】(1)由图示分析可知,波罗的海的海冰北部多,南部少,边缘多中部少。影响海水结冰因素主要有温度、海陆的比热容、海水的盐度等因素的影响。波罗的海的北部纬度高,水温低,容易结冰;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冬季降温快,沿岸海水受陆地影响大,沿岸海水较浅,海水热容量较中部小,冬季降温快;而且沿岸有河流淡水注入,盐度较低,易结冰。
(2)依据图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波罗的海深入欧洲大陆内部,四周为大陆环绕。形成时间还不长,被污染小,水质较好;其次波罗的海的海区闭塞,与外海的通道又浅又窄,外海盐度高的海水不易进入;加之波罗的海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微弱;这里又受西风带的影响,气候湿润,雨水较多;四周陆地气候湿润,河流众多,有多条河流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