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3.50 KB
- 2021-04-15 发布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圣泽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二下学期
第二次检测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被世界上三个大洋包围的大洲是( )
A. 欧洲 B. 非洲
C. 北美洲 D. 南美洲
【答案】C
【解析】北美洲被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包围,故选 C。
2. 日本和印尼两国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
A. 群岛国家 B. 两国多地震,但日本无火山
C. 季风气候显著 D. 盛产稻米和天然橡胶
【答案】A
【解析】日本所在是日本群岛,印尼所在的是大巽他群岛,都属于群岛国家;两国都处在世
界著名的两大地震带上(日本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印尼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
带),日本的富士山世界著名的活火山;日本的气候是以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尼
的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两国都产稻米,但日本基本不产天然橡胶。故选 A
3.下列各时区中,既属于东半球,又属于西半球的是( )
A. 东、西 12 区 B. 东 11 区
C. 西 11 区 D. 中时区
【答案】B
【解析】东半球的范围为 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 160°E--180°--20°W,
东西 12 区的经度范围为 172.5°E--180°-172.5°W,属于西半球;东 11 区的经度范围为
157.5°E---172.5°E,属于东半球和西半球;西 11 区的经度范围为 172.5°W--157.5°W,
属于西半球;中时区的经度范围为 7.5°W-7.5°E,属于东半球,故该题选 B。
4.甲地(50°E,30°N)白昼长 16 小时,那么乙地(50°W,30°N)日出的地方时是( )
A. 5 时 B. 6 时
C. 4 时 D. 8 时
【答案】C
【解析】甲乙纬度相同,故白昼时长相同。甲地昼长 16 小时,则乙地昼长也为 16 小时,
12-16/2=4,故 4 点日出。
5.北京时间为 7 月 7 日下午 3 时的时刻,全球下列区域为 7 月 6 日的是 ( )
A. 1/3 的地区 B. 西半球小部分地区
C. 多一半的地区 D. 东半球小部分地区
【答案】B
【解析】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为 7 月 7 日 15 时,7 月 7 日范围从 0 点经线
到 180°,7 月 6 日范围 180°--24 点经线,计算 7 日 0 点经线为 105°W;所以 6 日的范围
为 180°-105°W,占 5 个时区,不到 1/3,故 AC 错误,东半球的范围为 20°W-160°E,西
半球的经度范围为 160°E--180°--20°W,6 日属于西半球,占有西半球的 5/12,故该题
选 B。
6.下图中,若 ab 段图上距离为 2.2cm,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
A. 1∶100000 B. 1∶1000000
C. 1∶10000000 D. 1∶100000000
【答案】D
【解析】读图 ab 相差 20 个纬度,实际距离大约为 20*111km=2220km,比例尺为 2.2cm:
222000000=1:100000000,故该题选 D。
7.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 甲图反映的范围比乙图小 B. EF 处的坡度比 CD 处陡
C. 乙图反映的实际内容更详细 D. EF 间实际距离短于 CD
【答案】C
【解析】图示甲图的比例尺较乙图小,故反映的实际范围应比乙图大,A 错误。由于甲图实
际范围比乙图大,EF 实际水平距离大与 CD,D 错误;而两幅图等高距一样,故 EF 坡度较小,
B 项错误。由于乙图的比例尺大,图幅相同,则乙反映的实际范围小,故内容更详细,C 正
确。故选 C。
根据图的等高线图判断下列各题。
8. 关于图中河流与地势的正确说法是( )
A. 河流自南向北流
B. 地势北高南低
C. 若图示为北半球,则河流西岸冲刷比东岸严重
D. 若图示为南半球较高纬度,则河流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9. 若图中等高距为 300m,且 B 点的气温为 15℃时,则 A 点的气温是( )
A. 11.6℃ B. 18.6℃
C. 20.4℃ D. 9.6℃
【答案】8. A 9. B
【解析】
【8 题详解】
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读图,图中河流自南向北流,A 对。水往低处流,地势南
高北低,B 错。若图示为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则河流西岸冲刷比东岸轻,C
错。若图示为南半球较高纬度,则河流流向较低纬度,不可能出现凌汛现象,D 错。
【9 题详解】
若图中等高距为 300m,两地高差是 600 米。A 点的海拔比 B 点低,B 点的气温为 15℃时,海
拔降低 100 米,气温升高 0.6℃,则 A 点的气温是 18.6℃,B 对。A、C、D 错。
下图为 30°N 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 15 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陡崖 M 顶部的高度可能为( )
A. 25 米 B. 35 米
C. 45 米 D. 50 米
11. 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该地聚落选址的最佳
位置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0. B 11. B
【解析】
【10 题详解】
根据图示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等高距为 15 米,沿海地区海拔为 0 米,所以崖顶的高度
为大于 30 米,小于 45 米。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
【11 题详解】
乙地地势较高,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开阔,位于河流上游,无水患洪灾,取水方便。所以
本题选择 B 选项。
下图是某区域等温线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该地所在的半球位置及当前的季节为( )
A. 北半球冬季 B. 南半球冬季
C. 北半球夏季 D. 南半球夏季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 处为一座山,山上有冰川分布 B. P 处为一座山,山顶海拔可能超过 1000 米
C. P 处地势低洼,沙漠广布 D. P 处气温在 10℃以上
【答案】12. D 13. B
【解析】
【12 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温线越往北气温越高,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根据图中陆地上等温线向高纬度
凸出,海洋向等温线向低纬度地区凸出,可知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即 1 月份。故答案选 D
项。
【13 题详解】
图中等温线的温差为 10℃,根据等温线数值“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P 处的等温线大
于 0℃,小于 10℃,D 错误;此处应该为一座山,C 错误;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可知,山顶
海拔可能超过 1000 米。B 正确;山上温度大于 0 摄氏度,不会有冰川存在,A 错误,故答案
选 B 项。
14.在图中“海平面等温线分布图(空白表示陆地,虚线表示海洋)”中,表示北半球 7 月
份海洋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北半球等温线向北递减,CD 错误。7 月份北半球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所以同
纬度陆地比海洋温度高,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B 错误 A 正确。该题选 A。
读世界四条著名河流入海口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①、②、③、④四城市气候特征相似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16. 属于印度洋水系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5. C 16. A
【解析】
【15 题详解】
①城市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②城市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
季炎热干燥,③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④为亚热带季风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故该题选 C。
【16 题详解】
读图,根据经度,结合海陆轮廓河流形态判断,①是恒河,属于印度洋水系,A 对;②是尼
罗河,注入地中海,属于大西洋水系,B 错;③是密西西比河,属于大西洋水系,C 错;④
是长江,属于太平洋水系,D 错,所以选 A。
2010 年 11 月 4 日至 14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出访印度、印尼、韩国和日本四国,并参加 G20
汉城峰会以及亚太经合组织横滨峰会。这是奥巴马上任两年以来第二次到访亚太地区。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17. 与北美洲相比,下列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失的是( )
A. 极地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18. 东亚东部沿海地区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农产品是( )
A. 水稻、茶叶和蚕丝 B. 水稻、小麦和玉米
C. 小麦、大豆和高粱 D. 茶叶、小麦和棉花
【答案】17. D 18. A
【解析】
【17 题详解】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40°~60°大陆西岸,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岸,没有温带海洋
性气候,D 正确。
【18 题详解】
东亚东部沿海是季风气候,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农产
品是水稻、茶叶和蚕丝,A 正确。
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图示群岛( )
A. 位于亚欧板块上 B. 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C. 位于太平洋板块上 D. 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
20. Q 岛的气候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热带迁移农业
⑤水稻种植业 ⑥商品谷物农业
A. ①④ B. ②⑤
C. ③⑥ D. ③⑤
【答案】19. A 20. D
【解析】
【19 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位置与板块的位置可知,该地位于亚欧板块的位置。选择 A 项。
【20 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地是东南亚,其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地域类
型是水稻种植业。选择 D 项。
读“六大洲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和年径流量比较图”,完成问题。
21. 水资源总量最多和最少的大洲分别是 ( )
A. 亚洲 非洲 B. 亚洲 大洋洲
C. 南美洲 欧洲 D. 南美洲 大洋洲
22. 六大洲水资源分布差异明显的根本原因是 ( )
A.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B. 蒸发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C. 河流的空间分布不均 D. 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不均
【答案】21. D 22. C
【解析】
【21 题详解】
衡量水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径流量。从图中分析可知,水资源最丰富的是亚洲,水资源最少的
是大洋洲。所以选 D。
【22 题详解】
一个地区水资源的多少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从图中分析可知,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可
知水资源的差异主要是降水量的差异造成的。所以选 C。
读下面某地区图,回答下题。
23. 图中 M 山地东、西两坡山麓地带的植被类型是( )
A. 均为热带草原 B. 东为热带雨林,西为热带草原
C. 均为热带荒漠 D. 东为热带草原,西为热带荒漠
24. 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图中 M 山地位于( )
A. 印度洋板块 B. 南极洲板块
C. 太平洋板块 D. 美洲板块
25. 关于图中海域①、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地海水温度低于① B. ①、②两地均有寒流流经
C. ①位于加勒比海,②位于太平洋 D. ①、②两地均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答案】23. B 24. D 25. C
【解析】
【23 题详解】
图示地区位于中美洲,根据其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受东北信风影响,M 山地的东侧位于东北
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且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故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植被为热
带雨林;而山脉的西侧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故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植
被为热带草原。故选 B。
【24 题详解】
M 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带,在美洲板块上。选 D 正确。
【25 题详解】
海域①是加勒比海,附近的洋流是墨西哥湾暖流,海域②是太平洋,附近的洋流是加利福尼
亚寒流,但是②地比①地纬度低,所以水温不一定比①地低,故 A、B 错误,C 正确;①地
有丰富的石油资源,②地没有,故 D 错误。
下图中,AC 线地跨三个国家,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26. B 国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 ( )
A. 山地、高原、盆地 B. 山地、平原、高原
C. 高原、山地、平原 D. 山地、平原、盆地
27. B 国著名的麻纺织中心是 ( )
A. 孟买 B. 新德里
C. 加尔各答 D. 班加罗尔
28. C 区域是世界主要农业区,该地 ( )
A. 盛产小麦,商品率高 B. 农业类型属资金、技术密集型
C. 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D. 水旱灾害频繁,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答案】26. B 27. C 28. D
【解析】
【26 题详解】
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B 位于印度境内,印度的地形自北向南分为喜马拉雅山地、中
部平原和南部德干高原,故该题选 B。
【27 题详解】
印度的黄麻主要分布在恒河下游,加尔各带为印度著名的麻纺织工业中心,故 C 正确;孟买
为印度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新德里为印度的首都;班加罗尔为印度的高新技术工业中心,
故 ABD 错误,所以该题选 C。
【28 题详解】
图示 C 区域位于恒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属热带季风气候,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地势低平,
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容易导致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故 D 正确;
该地区以水田为主,盛产水稻,水稻种植业商品率低,故 A 错误;水稻种植业劳动力投入比
重大,因此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故 B 错误;水稻种植业需要劳动力较多,当地人口稠密,
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故 C 错误,所以该题选 D。
亚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据此完成问题。
29. 与世界各大洲相比,亚洲最为突出的气候特点是( )
A. 季风气候显著 B. 以热带气候为主
C. 海洋性强 D. 气候类型单一
30. 形成亚洲突出气候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地形 D. 洋流
【答案】29. A 30. B
【解析】
【29 题详解】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的特点。A 正确。
【30 题详解】
亚洲突出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气候主要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产生的。B 正确。
第 II 卷(综合题共 40 分)
二、综合题(共 40 分)
31.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同纬度的 A 地与 C 地在气候特征方面最突出的差异。
(2)冬季 C 地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 D 地,而 D 地的酸雨危害却比 C 地严重,试分析原因。
(3)简述 B 所在国传统工业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区位条件。
【答案】(1)A 地气候具有海洋性,D 地具有大陆性;A 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降水量
大,且均匀;A 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纬度更高。
(2)冬季 C 地降水少,酸雨危害较轻;西北风把 C 地大量酸性气体输往 D 地; D 地气候海
洋性显著,冬季降水较多,酸雨危害较重。
(3)日本传统工业集中分布于太平洋沿岸(“三湾一海”) 岛国海岸曲折多良港,矿产贫乏
原材料、能源需要大量进口,国内市场狭小。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区域气候特征差异及原因、区域工业布局特点以及工业发展的条件。
(1 )读图,A 地位于日本,C 地位于中国渤海沿岸。A 地气候具有海洋性,C 地具有大陆性;
A 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C 地年较差大;A 地降水量大,且均匀,C 地降水较少;A 地亚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纬度更高,C 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纬度较低。
(2 )冬季 C 地降水少,虽然酸性气体排放较多,但缺少形成酸雨的条件,酸雨危害较轻。西
北风把 C 地大量酸性气体输往 D 地,D 地气候海洋性显著,冬季降水较多,所以酸雨危害较
重。
(3)D 位于日本,日本传统工业集中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或称"三湾一海地区。
日本是群岛国家,岛国海岸曲折多良港。日本矿产贫乏,原材料、能源需要大量进口,国内
市场狭小,产品依赖出口。所以工业布局在“三湾一海地区。
32.读“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河在回归线以北和以南的流域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本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请分析其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
(3)该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分布稠密区之一,简述该地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
【答案】(1)回归线以北因流经高山峡谷之中,山高坡陡、支流汇入少,所以流域范围狭窄;
回归线以南因地势平坦、开阔,汇入支流较多,所以流域范围较宽阔。
(2)自然条件:水热条件好(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3)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两岸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山区和岛屿的热带
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河流对影响、农业区位条件以及影响人口、城市分布的因素。
(1)该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流经地区山高谷深,支流汇入少,受地形影响,流域面积狭小;
南部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广阔。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可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该地区河流的下游
地带地处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多水稻土分布,土壤肥沃;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
河流众多;下游地区人口众多,其劳动力充足;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3)该地区为热带气候,河流沿岸、三角洲沿海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农业发
展历史悠久,人口和城市较为集中;雨林地区气候湿热不利于居住,人口分布较少;岛屿地
势起伏大,不利于城市的建设,人口、城市分布较少。
33.读南亚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②地区是 A 国重要的重工业区,分析其发展的区位条件
(2)印度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然而为何今天却有塔尔沙漠相伴?
(3)印度东部湿润平原地区粮食作物分布最为集中,可那里却是国内缺粮区,分析其主要
原因是什么?
【答案】(1)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煤、铁、锰资源丰富;且矿区临近、配合好;交通
便利;劳动力丰富;历史悠久,基础雄厚;(任意答五点)
(2)冬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夏季西南季风无法到达,炎热干燥;历史时期人为
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森林植被破坏。
(3)印度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不稳定,易产生水旱灾害,影响粮食产量;
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量大;生产技术落后、土地利用不合理,单产低。
【解析】本题考查印度工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以及塔尔沙漠的成因。
(1)②地区位于印度的东北部,该地区有丰富的煤、铁、锰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
该地位于恒河三角洲,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工业历史悠久,基础较为雄厚。
(2)本题考查塔尔沙漠的成因,有自然和人为原因;该地区夏季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西
南季风难以到达;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南移,该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候,
降水少;历史上人类活动大量破坏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加剧沙漠的形成。
(3)印度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其次为小麦
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平原地区气候适宜人类生存,因此人口集中,较为密集。
尽管粮食产量较高,但人均不足;又种植水稻的地区地势低平,该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多
旱涝灾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印度科技水平较低,技术较为落后,单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