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50 KB
- 2021-04-15 发布
林芝二高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命题教师: 审题教师:
第Ⅰ卷(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经纬网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两地位于中纬度
B. ③④两地位于东经度
C. ①地位于a区域的东南方向
D. ④地位于②地的西北方向
2. 关于图中阴影面积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b=c=d B. b=c>a=d
C. d>c>b>a D. b=c>a>d
【答案】1. C 2. D
【解析】
1. 中纬度的纬度范围是30°-60°,据图可知,①地位于中纬度,②地位于中低纬度;③地位于0°以东属于东经,④地位于0°以西属于西经;从经度分析,④地位于②地的东侧,从纬度看,④地位于②地的北侧,所以④地位于②地的东北方;从经度分析,①地位于a区域的东侧,从纬度看,①地位于a区域的南侧,所以①地位于a区域的东南方向。故选C。
2.
据图可知,图中四区域的纬度差相同,所以所跨南北距离相等;同经度差纬度越低,所跨东西距离越大,图中四个区域所跨经度差相等,但纬度的大小是d >a>b=c,所以面积大小是b=c>a>d。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应用以及读图分析能力。经纬网是由经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的,对于地球表面上任何地点都能依据其确定地理位置,同时可以确定方向、距离、范围、比例尺等地理特征。应用1定“方向”: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①确定南北方向。同在北半球的两点,纬度数值大的在北面;同在南半球的两点,纬度数值大的在南面。分别在南、北纬的两点,北纬在北,南纬在南。②确定东西方向。同在东经度两点,数值大的在东面;同在西经度两点,数值大的在西面。分别在东经和西经的两点,则有以下两种情况:
2.定“距离”:
(1)根据纬度差计算经线长度:同一经线上的两地,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约111千米
(2)根据经度差计算纬线长度:同一纬线上,经度差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
3.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面积:甲=乙)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范围越小。(面积:丙>乙>丁)
(3)范围大的地区选用较小的比例尺,范围小的地区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澜沧江——湄公河是东南亚最重要的一条国际河流,有“东方多瑙河”之美称。该河流源于我国青海唐古拉山,全长4 880千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5个国家,最后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太平洋。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热点。据此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3. 合作开发湄公河流域过程中,将会遇到的最大障碍是( )
A. 边界问题 B. 生态恶化 C. 技术薄弱 D. 资金短缺
4. 有关开发湄公河流域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①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 ②带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发展 ③促进该流域的旅游业的发展 ④加强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3. A 4. C
【解析】
3.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在越南注入南海,它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性河流;由于流经国家众多,因此合作开发湄公河流域过程中,将会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边界问题。故选A。
4. 湄公河是在南亚,与新疆相距十万八千里,所以,不可能有着选项②的作用。故选C。
区域发展包括初期—成长—转型—再生等不同阶段。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 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B. 转型阶段,区域原有的集聚效应减弱,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C. 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D. 再生阶段,应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6. 区域发展从初期到再生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
A. 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B. 不协调→协调 C. 协调→不协调 D. 协调→不协调→协调
【答案】5. B 6. D
【解析】
5. 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A错误;转型阶段,区域原有的集聚效应减弱,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B正确;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C错误;再生阶段,应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D错误。故选B。
6. 区域发展从初期到再生阶段,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区域处于不平衡加速发展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处于高水平的均衡发展阶段,故选D。
结合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回答下面小题。
7. 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 GPS B. GIS
C. RS D. 数字地球
8. 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
A. GPS B. GIS
C. RS D. 数字地球
【答案】7. C 8. B
【解析】
7. RS(遥感技术)可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够持续监测旱情等灾害的发展,GPS是获取位置信息, GIS是分析和处理图像和位置信息。
8. 该图的绘制需要对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因而需要运用GIS。
9. 在我国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
A. 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B. 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
C. 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D. 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答案】A
【解析】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地表植被稀少,但是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故选A。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 )
A.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B. 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 提供木材、供应林产
11. 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
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 ②降低噪声、减轻污染 ③防风固沙、保护水土
④划分车道、隔离交通 ⑤提神醒脑、减少事故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
【答案】10. C 11. A
【解析】
10. 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指东北、华北和西北,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所以其作用主要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5题,共135分)
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但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
(2)分析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
(3)请你就艾比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答案】(1)艾比湖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导致湖水盐分不断累积;气候变化,使该地区气候趋向暖干化,蒸发量加大;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入湖水量大大减少,导致对湖水的稀释作用减弱等。
(2)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坏;蒸发量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盐渍化和沙化加重,影响北疆地区的生态环境。
(3)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加强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解析】(1)影响水体盐度的因素应从蒸发和降水角度分析。据图可知,从经纬度位置看,该湖泊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决定了湖水变咸;同时考虑全球变暖的影响,据材料知,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入湖水量大大减少,导致对湖水的稀释作用减弱等,使湖水变咸。
(2)该题应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分析。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湖水水量减少,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会变坏;蒸发量减少,则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会使盐渍化和沙化加重,北疆地区整体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3)据上题分析可知, 艾比湖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湖水减少,因此应从节约水资源角度考虑。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加强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等。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如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答案】(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解析】试题分析:
(1)和煤炭相比,开发风能的优势主要是环境方面;和水能相比,风能开发过程中需要移民少。
(2)风电场的有利自然条件,结合瓜洲的地理位置(我国西北地区)和地形、植被的自然环境特征,可从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和土地广阔、地形平坦的方面回答。
(3)建设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可以从电能需求、输电距离、基础设施、资金等方面回答。
考点:能源资源的开发
14. 读山西省煤田分布图和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回答问题。
说出山西煤炭综合利用的意义?
【答案】有利于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区域环境。
【解析】山西煤炭综合利用的意义应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分析。据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可知,山西省结合全区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了三条产业链,有利于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不是直接燃煤,减轻大气污染,有利于改善区域环境。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已经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试提出解决当地能源问题的措施?
【答案】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能源跨区域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