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6.50 KB
- 2021-04-15 发布
选修 4 模块综合检测及解析
(时间: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2012·广州调研)全球变暖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地球正面临巨大的挑战。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推广“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推进小火力发电站的兴建,缓解地方用电困难,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C.推广“绿色自由”计划,吸收空气中的 CO2 并利用廉价能源合成汽油
D.利用晶体硅制作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解析:小火力发电站对煤炭的利用率低,生产单位电力时向大气中排放的 CO2 气体相对
较多,B 不正确。
答案:B
2.500 mL 1 mol/L 的稀 HCl 与锌粒反应,不会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A.升高温度
B.将 500 mL 1 mol/L 的 HCl 改为 1000 mL 1 mol/L 的 HCl
C.用 1 mol/L 的 H2SO4 代替 1 mol/L 的 HCl
D.用锌粉代替锌粒
解析:升温、增大反应物浓度均可使反应速率加快;锌粉比锌粒的表面积大,也可加
快反应速率,而将等浓度的 HCl 由 500 mL 变为 1000 mL,只是改变了反应物的用量,并不
改变其浓度,所以反应速率不变。
答案:B
3.分析右图中的能量变化情况,下列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2A+B===2C ΔH<0
B.2C===2A+B ΔH<0
C.2A(g)+B(g)===2C(g) ΔH>0
D.2A(g)+B(g)===2C(g) ΔH<0
解析:由图可知,生成物[2C(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2A(g)+B(g)]具有的总能量,
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ΔH 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选项 A、B 错误。
答案:C
4.(2012·衡水高二检测)下列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氯水中:c(Cl2)=2[c(ClO-)+c(Cl-)+c(HClO)]
B.氯水中:c(Cl-)>c(H+)>c(OH-)>c(ClO-)
C.等体积等浓度的氢氧化钠与醋酸混合:
c(Na+)=c(CH3COO-)
D.Na2CO3 溶液中:c(Na+)>c(CO2-
3 )>c(OH-)>c(HCO-
3 )>c(H+)
解析:氯水中含有 Cl2、HClO、Cl-、H+、OH-、H2O、ClO-共七种粒子,其中 c(Cl2)和其
他离子浓度不存在定量关系,因为 HClO 比 H2O 的电离程度大,故溶液中 c(ClO-)>
c(OH-),A 和 B 错误。C 项中混合后的溶液是 CH3COONa 溶液,CH3COO-水解使
c(Na+)>c(CH3COO-)。
答案:D
5.将 0.1 mol/L 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 CH3COONa 晶体时,都会引起( )
A.溶液的 pH 增大
B.CH3COOH 电离度增大
C.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D.溶液中 c(OH-)减小
解析:本题考查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CH3COOH 溶液中存在着 CH3COOH 的电离平
衡,加水稀释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电离度增大,溶液中的 c(H+)减小,c(OH-)增大,
pH 增大;加入少量 CH3COONa 晶体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电离度减小,
c(H+)减小,c(OH-)增大,pH 增大。
答案:A
6.(2010·新课标全国卷)已知:HCN( aq)与 NaOH(aq)反应的ΔH=-12.1 kJ·mol-1; HCl(aq)
与 NaOH(aq)反应的ΔH=-55.6 kJ·mol-1。则 HCN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 等于( )
A.-67.7 kJ·mol-1 B.-43.5 kJ·mol-1
C.+43.5 kJ·mol-1 D.+67.7 kJ·mol-1
解析:HCN(aq)、HCl(aq)分别与 NaOH(aq)反应ΔH 的差值即为 HCN 在溶液中电离所需的
能量,HCN 属于弱电解质,其电离过程要吸热,即ΔH>0,综合以上分析,可知ΔH=+43.5
kJ·mol-1。
答案:C
7.(2012·宁夏模拟)将固体 NH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 NH3(g)+HI(g);②2HI(g) H2(g)+I2(g)。达到平衡时,c(H2)=0.5
mol/L,c(HI)=4 mol/L,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
A.9 B.16
C.20 D.25
解析:本题考查平衡常数的计算。由 H2 和 HI 平衡时的浓度可推算出反应①生成的 HI
和 NH3 的浓度都为 0.5×2+4=5 mol/L,由于 NH3 没有转化,其平衡浓度仍为 5 mol/L,而
HI 的平衡浓度由题意可知为 4 mol/L,则①的平衡常数 K1=c(NH3)平·c(HI)平= 5×4=20,C
正确。
答案:C
8.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
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4D 6A+2C
B.反应进行到 1 s 时,v(A)=v(D)
C.反应进行到 6 s 时,
B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5 mol/(L·s)
D.反应进行到 6 s 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解 析 : 各 物 质 的 物 质 的 量 变 化 之 比 等 于 化 学 方 程 式 中 化 学 计 量 数 之 比 , 即
Δn(A)∶Δn(B)∶Δn(C)∶Δn(D)=1.2 mol∶0.6 mol∶0.8 mol∶0.4mol=6∶3∶4∶2,故
化学方程式为 3B+4C 6A+2D;无论在什么时刻,用各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
量数之比,即 B、D 项错误。
答案:C
9 . [ 双 选 题 ] 等 物 质 的 量 的 X(g) 与 Y(g) 在 密 闭 容 器 中 进 行 可 逆 反 应 : X(g) +
Y(g) 2Z(g)+W(s)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平衡常数 K 值越大,X 的转化率越大
B.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 v 正(X)=2v 逆(Z)
C.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小于逆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
D.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A 项,平衡常数 K 值越大,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故 X 的转化率越大;B 项,
达到平衡时,2v 正(X)=v 逆(Z);C 项,降温时,v 正和 v 逆均减小,但 v 正减小的倍数小于 v
逆减小的倍数,使平衡正向移动;D 项,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加压时平衡不移动。
答案:AC
10.(2012·安新中学高二检测)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
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 pH 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解析:图甲是一原电池装置,负极(Zn):Zn-2e-===Zn2+,正极(Cu):2H++2e-===H2↑,
形成的原电池能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图乙中,Zn 直接与稀 H2SO4 反应生成 H2:Zn+2H+===Zn2
++H2↑,甲、乙两烧杯中 H2SO4 均被消耗,溶液的 pH 均增大。
答案:C
11.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 20.0 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 28.7 kJ 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
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4 kJ/mol
B.已知 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 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
则 H2 的燃烧热为 241.8 kJ/mol
D.已知 2C(s)+2O2(g)===2CO2(g) ΔH1,2C(s)+O2(g)===2CO(g) ΔH2;则ΔH1<ΔH2
解析: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ΔH<0,A 项错误;B 项,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吸热
反应,说明金刚石所具有的能量高于石墨,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 项错误;燃烧热的定义
是 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C 项错误;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要多,所以 D 项正确。
答案:D
12.(2012·肇庆高二期末考试)对于可逆反应:2A(g)+B(g) 2C(g) ΔH<0,下列
各图正确的是( )
解析: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平衡应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
以生成物 C 的体积分数减小,反应物的含量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增大体系的压强,
由于反应的两边都是气态物质,所以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而加入催化剂,只能
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不能使平衡移动,所以达到平衡后,各组分的浓度
及体积分数不变。
答案:A
13.[双选题](2012·泰州高二调研)常温下,pH=11 的氨水溶液和 pH=1 的盐酸溶液等
体积混合后(不考虑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恰好完全反应,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弱碱的浓度大于强酸的浓度
B.反应完全后的溶液呈碱性
C.原氨水中有 1%的含氮微粒为 NH+
4
D.反应后的溶液中 NH+
4 、NH3·H2O 与 NH3 三种微粒的平衡浓度之和为 0.05 mol·L-1
解析:pH=11 的氨水与 pH=1 的稀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后形成 NH4Cl 溶液,
在 NH4Cl 溶液中,由于 NH +
4 的水解而呈酸性;完全反应还说明氨水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都
是 0.1 mol·L-1,在氨水中 NH +
4 占含氮粒子的10-3mol·L-1
0.1 mol·L-1×100%=1%,选项 A、B 错,C 正确;
因反应后的体积约为反应前氨水体积的 2 倍,由物料守恒可知选项 D 正确。
答案:AB
14.室温时,CaCO3 在水中的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
25 ℃其溶度积为 2.8×10-9 mol2/L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x 数值为 2×10-5
B.c 点时有碳酸钙沉淀生成
C.加入蒸馏水可使溶液由 d 点变到 a 点
D.b 点与 d 点对应的溶度积相等
解析:根据溶度积和 c(CO2-
3 )=1.4×10-4 mol/L,可以计算出 x=2×10-5;c 点 Qc>Ksp,
故有沉淀生成;加入蒸馏水后 d 点各离子浓度都减小,不可能变到 a 点保持 c(Ca2+)不变;
溶度积只与温度有关,b 点与 d 点对应的溶度积相等。
答案:C
15.关于各图的说法(其中①③④中均为惰性电极)正确的是( )
A.①装置中阴极产生的气体能够使湿润淀粉 KI 试纸变蓝
B.②装置中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
C.③装置中电子由 b 极流向 a 极
D.④装置中的离子交换膜可以避免生成的 Cl2 与 NaOH 溶液反应
解析:装置①用惰性电极电解 CuCl2 溶液,阴极析出铜,阳极产生氯气,A 错;装置②
为电镀铜装置,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因此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负极相连,B 错;装置③为氢氧燃料电池,b 极通入 O2,发生还原
反应,作电池的正极,是电子流入的一极,C 错。
答案:D
16.(2012·合肥模拟)下图甲和乙是双液原电池装置。由图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图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d(s)+Co2+(aq)===Co(s)+Cd2+(aq)
B.2Ag(s)+Cd2+(aq)===Cd(s)+2Ag+(aq)反应能够发生
C.盐桥的作用是形成闭合回路,并使两边溶液保持电中性
D.乙图当有 1 mol 电子通过外电路时,正极有 108 g Ag 析出
解析:甲池中 Cd 为负极,Co 为正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d(s)+Co2+(aq)===Co(s)
+Cd2+(aq),说明金属性:Cd>Co。
乙池中 Co 为负极,Ag 为正极,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Co(s)+2Ag+(aq)===Co2+(aq)+2Ag(s)
说明金属性 Co>Ag,
因此金属性 Cd>Ag,选项 B 中的反应不能发生。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6 个小题,共 52 分)
17.(8 分)2011 年 9 月 29 日我国成功发射的“天宫一号”飞行器的外壳覆盖了一种新
型结构陶瓷材料,其主要成分是氮化硅,该陶瓷材料可由石英固体与焦炭颗粒在高温的氮
气流中通过如下反应制得:
SiO2+C+N2――→高温 Si3N4+CO
该反应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____________,其还原产物是________。
(2)该反应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热
ΔH________0(填“>”“<”或“=”)。
解析:(1)SiO2+C+N2――→高温 Si3N4+CO,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 0 升高到+2,氮元素
的化合价由 0 降低到-3。故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C,还原产物为 Si3N4。
(2)该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ΔH<0。
答案:(1)C Si3N4
(2)放热 <
18.(8 分)反应 Fe(s)+CO2(g) FeO(s)+CO(g)
ΔH=a kJ/mol1,
平衡常数为 K;
温度/℃ 500 700 900
K 1.00 1.47 2.40
(1)若 500℃时进行上述反应,CO2 起始浓度为 2 mol/L,CO 的平衡浓度为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的 a____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700℃上述反应达到平衡,要使得该平衡向右移动,其他条件不变时,可以采取的
措施有________(填序号)。
A.缩小反应器体积 B.通入 CO2
C.升高温度到 900℃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解析:(1)设 500℃时 CO 的平衡浓度为 x mol/L。
则 Fe(s)+CO2(g) FeO(s)+CO(g)
初始态的物质的
量浓度mol/L:
2 0
转化的物质的
量浓度mol/L:
x x
平衡的物质的
量浓度mol/L:
2-x x
则 K=cCO
cCO2
= x
2-x
=1,解得 x=1。
故 CO 的平衡浓度为 1 mol/L。
(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 K 越大,推知温度升高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故此反应
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 a 大于 0。
(3)A 项缩小反应器体积,平衡不移动,错误;B 项通入 CO2,平衡向右移动,正确;C
项升高温度时,平衡向右移动,正确;D 项使用催化剂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错误。
答案:(1)1 mol·L-1
(2)大于
(3)BC
19.(8 分)(2012·潍坊抽样检测)如图甲、乙是电化学实验装置。
若甲、乙两烧杯中均盛有 NaCl 溶液。
(1)甲中石墨棒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湿润的淀粉 KI 试纸放在乙烧杯上方,发现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这是因为过量的
Cl2 氧化了生成的 I2。若反应中 Cl2 和 I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1,且生成两种酸,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甲装置为原电池,石墨棒作正极,O2 放电,电极反应为:O2+2H2O+4e-===
4OH-。
(2)乙装置为电解池,石墨棒上发生氧化反应,Fe 电极不参与反应,其实质与用惰性电
极电解食盐水相同,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电解 Cl2↑+H2↑+2OH-。
(3)Cl2 和 I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1,生成 HCl 和 HIO3。
答案:(1)2H2O+O2+4e-===4OH-
(2)2Cl-+2H2O=====电解 H2↑+Cl2↑+2OH-
(3)5Cl2+I2+6H2O===10HCl+2HIO3
20.(8 分)常温下,如果取 0.1 mol·L-1HA 溶液与 0.1 mol·L-1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忽
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后溶液的 pH=8,试回答以下问题:
(1)混合溶液的 pH=8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
子方程式表示)。
(2)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________(填“>”“<”或“=”)0.1 mol·L-1NaOH 溶液
中由水电离出的 c(H+)。
(3)求出混合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计算结果(填具体数字)。
c(Na+)-c(A-)=________ mol·L-1。
解析:(1)0.1 mol·L-1HA 溶液与 0.1 mol·L-1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恰好生成 NaA,溶
液的 pH=8,说明盐水解,即 A-+H2O HA+OH-。
(2)该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c(OH-)=10-6 mol·L-1,而 0.1 mol·L-1NaOH 溶
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1.0×10-13 mol·L-1。
(3)由电荷守恒 c(Na+)+c(H+)=c(OH-)+c(A-),知 c(Na+)-c(A-)=c(OH-)-c(H+)
=10-6 mol·L-1-10-8 mol·L-1=9.9×10-7 mol·L-1。
答案:)(1)A-+H2O HA+OH-
(2)>
(3)9.9×10-7
21.(10 分)(2012·海淀模拟)常温下,用 0.1000 mol/L NaOH 溶液分别滴定 20.00 mL
0.1000 mol/L HCl 溶液和 20.00 mL 0.1000 mol/L CH3COOH 溶液,得到 2 条滴定曲线,如下
图所示:
(1)由 A、C 点判断,滴定 HCl 溶液的曲线是______(填“图 1”或“图 2”);
(2)a=________ mL;
(3)c(Na+)=c(CH3COO-)的点是________;
(4)E 点对应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 点 pH=1,C 点 pH>1,而 0.1 mol/L HCl 溶液的 pH=1,0.1 mol/L 的 CH3COOH
溶液的 pH>1,故滴定 HCl 溶液的曲线为图 1。
(2)0.1 mol/L HCl 溶液 20 mL 与 0.1 mol/L NaOH 溶液 20 mL 恰好完全中和,此时溶液
的 pH=7,故 a=20.00 mL。
(3)用 NaOH 溶液滴定 CH3COOH 溶液的过程中存在电荷守恒:
c(Na+)+c(H+)=c(CH3COO-)+c(OH-),
当溶液 pH=7 时,c(Na+)=c(CH3COO-),即 D 点符合这一要求。
(4)E 点溶液的 pH>7,呈碱性,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CH3COO-)>c(OH-)>c(H
+)
答案:(1)图 1 (2)20.00 (3)D
(4)c(Na+)>c(CH3COO-)>c(OH-)>c(H+)
22.(10 分)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原理为:
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________。
②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可知,对于该反应,温度越高,其平衡常数的值越
________。
(2)某温度下,若把 10 mol N2 与 30 mol H2 置于体积为 10 L 的密闭容器内,反应达到
平衡状态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的体积分数为 20%,则该温度下反应的 K=________(可用
分数表示)。
解析:对可逆反应 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是一个气体体积
减小的放热反应。
(1)①由方程式知 K= c2NH3
cN2·c3H2
②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NH3)减小,c(N2)、
c(H2)增大,故 c2NH3
cN2·c3H2
减小,K 值减小。
(2)设平衡时,N2 转化的浓度为 x mol/L。
N2 + 3H2 2NH3
开始时(mol/L) 1 3 0
转化(mol/L) x 3x 2x
平衡时(mol/L) 1-x 3-3x 2x,
所以 2x
1-x+3-3x+2x
=20%,
解得 x=1
3
mol/L。
因此平衡时 c(N2)=2
3
mol/L,c(H2)=2 mol/L,
c(NH3)=2
3
mol/L,
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解得 K= 1
12
。
答案:(1)① c2NH3
cN2·c3H2
②小 (2) 1
12
相关文档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一章章2021-04-14 12:17:185页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三章第2021-04-13 22:10:0210页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二章第2021-04-13 09:48:4010页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专题讲座(2021-04-13 01:11:183页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专题讲座(2021-04-12 20:53:116页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三章第2021-04-12 16:31:3212页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四章第2021-04-12 12:00:1610页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专题讲座(2021-04-12 10:48:346页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专题讲座(2021-02-26 21:51:284页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模块综合2021-02-26 18:48:59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