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7.00 KB
- 2021-04-14 发布
平坝第一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化学月考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 共 54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O16 H1 S 3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5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拆开物质中的化学键一定需要吸收能量
C.应用盖斯定律,无法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和其他各种现象的出现
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2Zn(s)+O2(g) = 2ZnO(s) ΔH=-702.2 kJ·mol-1
Hg(l)+1/2O2(g) = HgO(s) ΔH=-90.7 kJ·mol-1
由此可知 Zn(s)+HgO(s) = ZnO(s)+Hg(l)的反应热 ΔH 为( )
A.-260.4 kJ·mol-1 B.+260.4 kJ·mol-1
C.-611.5 kJ·mol-1 D.+520.8 kJ·mol-1
3.温度为 500℃时,反应 4NH3+5O2 4NO+6H2O 在 2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 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 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 v (x)为( )
A.v(O2)=0.01mol/(L•s) B.v(NO)=0.01mol/(L•s)
C.v(H2O)=0.006mol/(L•s) D.v(NH3)=0.005mol/(L•s)
4.反应 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H>0),②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
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5.断裂 1 mol 化学键所需的能量如下:
化学键 N—N O===O N≡N N—H
键能(kJ) 154 500 942 a
火箭燃料肼(H2N—NH2)的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2 比 O2 稳定
B.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1
C.表中的 a=194
D.图中的 ΔH3=+2218 kJ·mol-1
6.下列两组热化学方程式中,有关 ΔH 的比较正 确
的是( )
①CH4(g)+2O2(g)===CO2(g)+2H2O(g) ΔH1
CH4(g)+2O2(g)===CO2(g)+2H2O(l) ΔH2
②NaOH(aq)+1
2H2SO4(浓)===1
2Na2SO4(aq)+H2O(l) ΔH3
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 ΔH4
A.ΔH1>ΔH2;ΔH3>ΔH4 B.ΔH1>ΔH2;ΔH3<ΔH4
C.ΔH1=ΔH2;ΔH3<ΔH4 D.ΔH1<ΔH2;ΔH3<ΔH4
7.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B.白磷比红磷稳定
C.S(g)+O2(g)===SO2(g) ΔH1, S(s)+O2(g)===SO2(g) ΔH2,则 ΔH1>ΔH2
D.CO(g)+H2O(g)===CO2(g)+H2(g) ΔH>0
8.在 10 L 密闭容器中,1 mol A 和 3 mol B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A(气)+xB(气) 2C(气),2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共 3.4 mol,生成
0.4 mol C,则下列计算结果不正确的是
A.平衡时,物质的量比 A∶B∶C=2∶11∶4 B.x 值等于 4
C.B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4 mol·L-1·min-1 D.A 的转化率 20%
9.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
可以用盖斯定律间接求得。已知 7.2 g 碳在 11.2g 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 x kJ
热量;已知每摩尔单质碳完全燃烧生成 CO2 放出热量为 y kJ,则 1 mol C 与 O2 反应生成 CO
的反应热 ΔH 为
A.-y kJ·mol- B.-(5x-0.5y)kJ·mol-1
C.-(2x-0.2y)kJ·mol- D.+(10x-y)kJ·mol-1
10.已知 25℃、101kPa 下,碳、氢气、乙烯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 393.5kJ·mol-1、285.8kJ·mol
-1、1411.0kJ·mol-1、2800kJ·mol-1,则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s)+1
2O2(g)===CO(g) ΔH=-393.5kJ·mol-1
B.2H2(g)+O2(g)===2H2O(g) ΔH=+571.6kJ·mol-1
C.C2H4(g)+3O2(g)===2CO2(g)+2H2O(g) ΔH=-1411.0kJ·mol-1
D.1
2C6H12O6(s)+3O2(g)===3CO2(g)+3H2O(l) ΔH=-1400kJ·mol-1
11.为比较 Fe3+和 Cu2+对 H2O2 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 1、图 2
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 1 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B.若图 1 所示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 则一定说明 Fe3+比 Cu2+对 H2O2 分解催化效
果好
C.用图 2 装置比较反应速率,可测定在相同状况下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
D.为检查图 2 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 A 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
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
12.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 M、N 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
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 N
B.t2 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t3 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 时,N 的浓度是 M 浓度的 2 倍
13. 室 温 下 , 将 1mol 的 CuSO4(s) 溶 于 水 会 使 溶 液 温 度 升 高 , 热 效 应 为 ΔH1 将 1mol 的
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 ΔH2;;CuSO4·5H2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
程式为 CuSO4·5H2O(s) =====
△
CuSO4(s)+5H2O(l),热效应为 Δ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ΔH1>ΔH3 B.ΔH2<ΔH3 C.ΔH2+ΔH3=ΔH1 D.ΔH1+ΔH2>ΔH3
14.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
Na2O2(s)+CO2(g)===Na2CO3(s)+1
2O2(g)
ΔH=-226 kJ·mol-1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 的燃烧热为 283 kJ
B.下图可表示由 CO 生成 CO2 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ΔH>-452 kJ·mol-1
D.CO(g)与 Na2O2(s)反应放出 509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 6.02×1023
15.NO 和 CO 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2NO+2CO===N2+2CO2。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B.压强增大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C.冬天气温低,反应速率降低,对人类危害减小
D.无论外界条件怎样改变,均对此化学反应的速率无影响
16.已知:H2O(g)=H2O(l) ΔH=-Q1 kJ ·mol-1,
C2H5OH(g)=C2H5OH(l) ΔH=-Q2 kJ/mol-1,
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Q3 kJ·mol-1。
若使 23 g 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kJ)
A.Q1+Q2+Q3 B.0.5(Q1+Q2+Q3)
C.0.5Q1-1.5Q2+0.5Q3 D.1.5Q1-0.5Q2+0.5Q3
17.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C(s)+O2(g)===CO2(g);ΔH=-393.5kJ/mol
2H2(g)+O2(g)===2H2O(g);ΔH=-483.6kJ/mol,现有 0.4mol 的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悬浮气
固混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共放出热量 127.06kJ,则炭粉与
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3∶2 B.1∶2 C.2∶3 D.1∶1
18.半导体工业用石英砂做原料通过三个重要反应生产单质硅:
①SiO2(s)+2C(s)===Si(s)+2CO(g)
(石英砂) (粗硅)
ΔH=+682.44 kJ·mol-1,
②Si(s)+2Cl2(g)===SiCl4(g)
ΔH=-657.01 kJ·mol-1
③SiCl4(g)+2Mg(s)===2MgCl2(s)+Si(s) ΔH=-625.63 kJ·mol-1
(纯硅)
生产 1.00 kg 纯硅的总反应热为( )
A.2.43×104 kJ B.-2.35×104 kJ
C.-2.23×104 kJ D.-2.14×104 kJ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46 分)
19.某实验小组设计用 50 mL 1.0 mol/L 盐酸跟 50 mL 1.1 mol/L 氢氧化钠溶液在如图装置中进
行中和反应。在大烧杯底部垫碎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
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
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通过测定
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
1)本实验中用稍过量的 NaOH 的原因_____。盐酸在反应中 若
因为有放热现象,而造成少量盐酸在反应中挥发,则测得的 中
和热 ΔH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存在用水洗涤温度计上的盐酸的步骤,若无此操作步骤,则测
得的中和热 ΔH 会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 50 mL,并记录下原始数据(见下表)。
已知盐酸、NaOH 溶液密度近似为 1.00g/cm3,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热容 c=4.18×10-
3kJ/(g·℃),则根据计算结果,写出该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0.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镁条 7.2 g 投入盛有 500 mL 0.5 mol·L-1 硫酸溶液的烧杯中,镁条
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与反应时间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由 0→a 段不产生氢气的原因用有关的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2)曲线由 b→c 段,产生氢气的速率逐渐增大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
(3)曲线由 c 以后,产生氢气的速率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
(4)在 b 到 c 这段时间内,收集到氢气 V L(标准状况),则这段时间内用硫酸表示的平均速
率为________mol/(L·s)(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5)对于足量镁条和 100 mL 2 mol/L 硫酸生成氢气的反应,下列措施能减缓反应速率,但
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的是________。
①加 NaOH 固体;②加 BaCl2 溶液;③加 KNO3 溶液;④加 H2O;⑤加 CH3COONa 固体;⑥
加小苏打溶液;⑦加少量 CuSO4 溶液;⑧加 Na2SO4 溶液;⑨将 2 mol/L 硫酸换成 160 mL 2.5
mol/L 的盐酸;⑩将镁条换成镁粉
21.2SO2(g)+O2(g) 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 1 mol SO2(g)被氧
化为 1 mol SO3(g)的 ΔH=-99 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C 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通常用 V2O5 作催化剂,加 V2O5 会使图中 B 点升高还是降低?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2)图中 ΔH=________kJ·mol-1。(3)V2O5 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 氧
化 SO2 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_______ 。 (4) 如 果 反 应 速 率 v(SO2) 为 0.05 mol·L - 1·min - 1 , 则 v(O2) =
________mol·L-1·min-1。(5)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 296 kJ·mol-1,写出由 S(s)生成 3 mol SO3(g)
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22.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O-3 +3HSO-3 ===3SO2-4 +3H++Cl-,该反应
的反应速率受 H+浓度的影响,如下图是用 ClO -3 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反
应速率的 v-t 图象。
(1)反应开始时速率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纵坐标为 v(Cl-)的 v-t 图线与上图中曲线________(填“能”或“不能”)完全重合。(3)图中阴
影部分的“面积”表示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