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6.50 KB
- 2021-04-14 发布
www.ks5u.com
阜阳三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第一次调研考试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9~12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学校举行班级跑操比赛时,可将每个班级视为质点
B. 在校运会上,同学们欣赏运动员的“背跃式”跳高比赛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
C. 在学校军训活动中,教官们示范队形时,可将几位教官视为质点
D. 在学校军训活动中,某教官示范跑步动作时,不可将教官视为质点
【答案】D
【解析】
A:在学校举行班级跑操比赛时,要看全体同学的步调是否一致,不可将每个班级视为质点。故A项错误。
B:同学们欣赏运动员的“背跃式”跳高比赛时,要看运动员的肢体动作,不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故B项错误。
C:在学校军训活动中,教官们示范队形时,不仅要看考官们的队形,还要看考官们的肢体动作,不可将教官视为质点。故C项错误。
D:在学校军训活动中,某教官示范跑步动作时,要看考官的肢体动作,不可将教官视为质点。故D项正确。
点睛: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要把物体看作质点,就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如果运动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跟它所研究的问题相比可忽略不计,物体就可视为质点。
2.某同学用手机计步器记录了自己周末去逛西湖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的8.52公里为位移
B. 图中的8.52公里为路程
C. 图中7.19km/h为瞬时速度
D. 图中7.19km/h为平均速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人行走的路线并不一定是直线;故图中的8.52公里不可能为位移,只能是路程,故A错误,B正确;图中的7.19km/h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只能为平均速率;故C 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速度、路程与位移、时间与时刻等基本内容;注意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并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3.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0.25 m/s
B. 0.2 m/s
C. 0.17 m/s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平均速度定义可得:
A.A项与上述计算结果不相符,故A错误;
B.B项与上述计算结果不相符,故B错误;
C.C项与上述计算结果相符,故C正确;
D.D项与上述计算结果不相符,故D错误。
4.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 s与开始刹车后5 s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A. 1∶4 B. 3∶5 C. 3∶4 D. 5∶9
【答案】C
【解析】
汽车刹车到停止的时间,所以2s内的位移:,而5s>4s,4s后汽车停止运动,所以5s内的位移等于4s内的位移,则,选C.
【点睛】先求出汽车刹车到停止的时间,因为汽车速度为零后不再运动,然后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刹车后的位移.
5.图中ae为珠港澳大桥上四段l10m的等跨钢箱连续梁桥,若汽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ab段的时间为t,则通过ce段的时间为
A. t B. t C. (2-)t D. (2+) t
【答案】C
【解析】
【详解】设汽车的加速度为a,经历bc段、ce段的时间分别为t1、t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有:, ,,解得:,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某做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置-时间图象(抛物线)如图所示,P(2,12)为图线上的一点。PQ为过P点的切线,与x轴交于点Q(0,4)。已知t=0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8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 2s时,质点速度大小为6m/s
C.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D. 0~1s内,质点位移大小为4m
【答案】AC
【解析】
【详解】A、C、位移—时间图象为抛物线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而,时间t=2s时的位移得x=12m,代入解得,则函数为,即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故A、C正确.
B、2s时的瞬时速度为;或求P点的斜率;故B错误.
D、由位移公式可得1s内的位移;故D错误.
故选AC.
7.跳伞运动员从高空悬停的直升机跳下,运动员沿竖直方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在0-10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10m/s
B. 从15s末开始运动员处于静止状态
C. 10s末运动员的速度方向改变
D. 10s-15s内运动员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0~10s内,若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平均速度为,根据图象的“面积”等于位移可知,运动员的位移大于匀加速运动的位移,所以由公式得知:0~10s 内的平均速度大于匀加速运动的平均速度10m/s,故A错误。由图知,15s末开始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由图看出,运动员的速度一直沿正向,速度方向没有改变,故C错误。10~15s图象的斜率减小,则其加速度减小,故10~15s运动员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故D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
8.入冬以来,全国多地多次发生雾霾天气,能见度不足100 m。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中,甲、乙两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乙在前,甲在后同向行驶。某时刻两车司机同时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结果两辆车发生了碰撞。如图所示为两辆车刹车后若恰好不相撞的v-t图象,由此可知( )
A. 两辆车刹车时相距的距离一定等于112.5 m
B. 两辆车刹车时相距的距离一定小于90 m
C. 两辆车一定是在刹车后的20 s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
D. 两辆车一定是在刹车后的20 s以后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B.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甲乙两车的位移之差
即两车若不相撞,则刹车时相距的距离需大于等于;结果两辆车发生了碰撞,说明两辆车刹车时相距的距离一定小于100 m,故AB错误。
CD.速度大者减速追及速度小者,速度相等前,两者距离逐漸减小,速度相等后,两者距离逐渐增大,可知相撞只能发生在速度相等之前,即两辆车一定是在刹车后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故C正确,D错误。
9.下列给出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B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B第一个图是速度时间图象,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0-3s内物体以速度6m/s匀速运动,4-5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
A图中位移时间图象表示0-3s内物体静止,4-5s内物体也静止,故A错误;B图中速度图像表示0-3s内物体以速度6m/s匀速运动,4-5s内物体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m/s2,故B正确;
C图中位移图像表示物体先静止后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2m/s,而速度图像在前3s为速度为零,3-5s做匀速运动大小为2m/s,故C正确,
D图中位移时间图象表示0-3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加速度为零的运动,4-5s内物体匀速运动,而加速度时间图像中0~3s内物体做加速度为零的运动,4~5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状态不一致,故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图象问题,
点评: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时间图象表示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根据图象即可求解.
10.一质点沿x轴运动,其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为:x=15+10t-5t2(m),t的单位为s。下列关于该质点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
B. t=3s时刻该质点速度为零
C. 0-3s内该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
D. 物体处于x=0处时其速度大小为20m/s
【答案】D
【解析】
【详解】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为:x=v0t+at2与x=15+10t-5t2对比得:该质点的初速度:v0=10m/s,加速度a=-10m/s2.故A错误;t=3s时刻该质点速度为:v=v0+at=10-10×3=-20m/s,故B错误。将t=0代入x=15+10t-5t2得:x1=15m;将t=3s代入x=15+10t-5t2得:x2=0,所以0~3s内该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故C错误。由上知:t=3s时质点的坐标是x=0.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v=v0+at=10+(-10)×3=-20m/s,速度大小为20m/s。故D正确。故选D。
1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时,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两条纸带,两纸带上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都相 同.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两质点在 t0~t4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
B. 两质点在 t2 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
C. 两质点速度相等的时刻在 t3~t4 之间
D. 两质点不一定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但在 t0 时刻甲的速度为 0
【答案】ABD
【解析】
试题分析: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甲图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2时刻的速度等于t1到t3时刻的平均速度,而乙图做匀速运动,t2时刻的速度即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两质点在t0~t4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经历的时间相等,故平均速度相等,故A正确;在甲图中,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满足1:3:5,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t0时刻速度为零,甲图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2时刻的速度等于t1到t3时刻的平均速度即, 乙图做匀速运动,t2时刻的速度即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即,故B正确,C选项错误;两质点不一定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在甲图中,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满足1:3:5,故t0时刻速度为零,故D正确。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12. 结合图片中交代的情景及数据,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的加速度可能为零
B. 轿车时速为100km/h,紧急刹车距离为31米(可视为匀减速至静止),由此可得轿车刹车阶段的加速度为a=12.5m/s2
C. 位于点燃火药炮膛中的炮弹的速度、加速度可能均为零
D. 根据图中数据可求出刘翔在110m栏比赛中通过全程的平均速率为v=8.42m/s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故A对;由v2=2as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的大小为12.5m/s2,B对;位于点燃火药的炮膛中的炮弹的速度可能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C错;由s=vt可得v=8.42m/s,D对。所以本题选择C。
考点:速度、加速度
13.某同学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则小车的加速度_________(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_______m/s(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交流 (2). 220 (3). 1.0 (4). 0.10
【解析】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电压交流220V,它们正常工作时,频率为50Hz;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则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1 s;
由逐差法可以得: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14.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Hz低压交流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按打点的先后顺序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从A点开始在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长到短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所示:
(1)若把每一段纸带的右上端连接起来,结果得到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纸带做__运动且直线与-x方向夹角越大,说明纸带运动的加速度___(选填:越大或越小)。
(2)从第一个计数点A开始计时,为求出0.25s时刻纸带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__(选填:a、b、c、d或e)。
(3)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10.0cm,e段纸带的长度为2.0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___m/s2。
【答案】 (1). 匀减速直线 (2). 越大 (3). c (4). 2.0
【解析】
【详解】(1)纸带剪接后,水平方向每条宽度相同,正好与每条纸带相等的时间对应,竖直长度为相邻相等时间的位移,由于x=aT2,纸带长度差相等,变化规律恰好与速度一样,所以图线可看作v﹣t图象,即物体的速度在均匀减少,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图象与-x方向夹角越大,即斜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2)求0.25s的速度,即求0.2s~0.3s内的平均速度,0.2~0.3s内的位移恰好是纸带c段对应的长度,故需测出c段纸带的长度即可。
(3)利用x=aT2,即xa-xe=4aT2有:加速度a==10-2m/s2=2.0m/s2
答案为:(1)匀减速直线;越大;(2)c;(3)2.0
15.气球升到离地面80m高时,从气球上掉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m后才开始下落,规定向上方向为正方向。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体会位移的正负表示方向。
(1)物体从离开气球到落到地面的路程是多少米?
(2)物体从离开气球到落到地面时的位移大小是多少米?方向如何?
【答案】(1)100 m (2)80 m 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
试题分析: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1)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所以
(2)物体从离开气球开始下落到地面时,初末位置的距离为80m,取向上为正方向,
所以位移,负号说明位移的方向向下,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路程和位移,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区分路程和位移,位移是矢量,注意其方向性;路程是标量。
16.在某次载人飞船返回地面的模拟演练中,测得模拟舱距地面9m时速度为,并以这个速度匀速降落,在距地面时,模拟舱的缓冲发动机开始向下喷火,舱体开始匀减速降落直至到达地面速度为求:
模拟舱匀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模拟舱从9m高处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答案】模拟舱匀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模拟舱从9m高处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
【解析】
【分析】
(1)由速度位移公式求解,注意加速度的正负。
(2)匀速下降时间和减速时间之和为总时间;
【详解】(1)设模拟舱以的初速度在位移内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有:
代入数据可解得:
(2)设模拟舱从匀速运动至处历时,由匀速运动的规律可知:
代入数据可解得:
设匀减速运动历时,由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可知:
代入数据可解得:
所以模拟舱从9m高处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和速度位移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17.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0=0.4s,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0=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39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求:
(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
(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
【答案】(1)(2)0.3s
【解析】
(1)设刹车加速度为a,由题可知刹车初速度,末速度,位移
根据,
代入数据可得:
(2)反应时间内的位移为
则反应时间为
则反应的增加量为
18..汽车A以vA=4 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其前方相距x0=7 m处以vB=10 m/s的速度同向运动的汽车B正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a=2 m/s2。从此刻开始计时。求:
(1)A追上B前,A、B间的最远距离是多少?
(2)经过多长时间A才能追上B?
【答案】(1)Δxm=16m (2) t=8s
【解析】
(1)当A、B两汽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的距离最远,即为:
得:
此时汽车A的位移为:;
汽车B的位移为:
A、B两汽车间的最远距离为:
(2)汽车B从开始减速直到静止经历的时间为:
运动的位移为
汽车A在时间内运动的位移为:
此时相距:
汽车A需要再运动的时间为:
故汽车A追上汽车B所用时间为:
点睛:本题是追击问题,要明确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距离有极值,同时要先判断前车静止前两车能否相遇,然后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