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 MB
- 2021-04-14 发布
湖南省长沙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7分)
一、选择题(1一23题每题1分,24—35每题2分,共47分)
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考虑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分离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X染色体与X染色体的分离
C.进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细胞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一种器官中
D.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的Y染色可能是0、1或2条
2.某同学制作一DNA片段模型,现有若干不同类型塑料片,见下表。还应准备脱氧核糖的塑料片数目是
塑料片
碱基G
碱基C
碱基基A
碱基T
磷酸
数量(个)
10
16
16
10
52
A.32 B.40 C.26 D.52
3.在某只鸟的一窝灰壳蛋中发现一枚绿壳蛋,有人说这是另一种鸟的蛋。苦要探究这种说法是否成立,下列做法中,不可能提供有效信息的是
A.该绿壳蛋孵出小鸟后观察其形态特怔
B.将该绿壳蛋与已有的鸟蛋标本进行比对
C.以绿壳蛋的DNA与该鸟的DNA做比对
D.以绿壳蛋蛋淸与该鸟血浆蛋白做比对
4.下图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B.a、d组小鼠死亡是小鼠免疫功能丧失的结果
C.从d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到的S型细菌是由S型死细菌转化的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5.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 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
A.3和4 B.1、3和4 C.2、3和4 D.1、2、3和4
6.下图为某一DNA分子的片段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某DNA分子中含某种碱基a个,第n次复制,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B.DNA解旋酶只作用于①部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作用于②部位
C.若DNA片段中有100个脱氧核苷酸,则可能的排列方式为4100种
D.若A占双链碱基的比例为c%,则A在一条链中的比例虽无法确定,但最大值为2c%,最小值为0
7.三体的n+1卵的生活力一般都远比n+l精子强。假设某三体植株自交时,参与受精的卵中,n+l卵占50%;而参与受精的精子中,n+l精子只占10%。则该三体植株的自交子代群体里,三体与正常2n个体数量比为
A.12:1 B.2:1 C.1:9 D.10:9
8.下列有关生物遗传与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B.自交过程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改变
C.生物进化过程中,直接受到自然选择的是表现型
D.生殖隔离的产生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
9.某生物基因(a)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种群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下说法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基因a的产生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
B.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
C.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
D.不同地区的群体有着共同的进化方向
10.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异致南方水系中的血吸虫随水北上。与血吸虫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会产生定向变异来适应环境
B.它与北方血吸虫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
C.它会因环境改变发生定向进化
D.漫长的地观隔离可能使其演化成新物种
11.下列实例中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的是
A.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B.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比例越来越高
C.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提高纯合矮秆抗病小麦的比例
D.通过辐射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12.山油茶籽可以用来榨取茶油,其花蜜中含有生物碱和茶皂素,中蜂、意蜂取食花蜜会死亡,而攻击力强的土栖蜂可以油茶花蜜为食,并为其传粉。研究人员将土栖蜂与中蜂杂交获得M蜂。M蜂繁殖多代后再与土栖蜂杂交以恢复其野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土栖蜂利于保持山油茶遗传多样性
B.山油茶与土栖蜂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C.土栖蜂与中蜂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可用生长素培育无籽果实增加产量
1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c、f的差异属于基因多样性
B.a〜j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
C.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
D.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之和称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4.以下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
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15.下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ab=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由①③④⑤⑥
B.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C.刺激图乙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分别偏转1、2次
D.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递质的传递
16.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神经元未受到刺激时,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
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D.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17.下图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体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①比④处胰高血糖素浓度低
B.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①比④处CO2浓度高
C.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
D.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18.研究人员对某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血糖水平、体温、血浆pH三项生理指标进行了测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三项生理指标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产热量、散热量均增加
C.下丘脑直接参与三项生理指标的调节
D.HCO3-、HPO32-等离子对维持血浆pH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19.关于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发挥作用后会失活
B.下丘脑产生的某种兴奋传递至大脑皮层可使人产生渴觉
C.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和呼吸中枢
D.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某些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分级调节
20.如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c、d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
B.c激素由下丘脑分泌,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
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降低血糖浓度
D.a、b、c、d 都是与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
21.在2017年2月26日的北京“光猪跑”活动中,参加者只着泳衣或短裤等进行健身跑。下列对奔跑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环境温度低,奔跑者在奔跑过程中不会出汗
B.冷觉感受器兴奋,递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加快
C.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体温的维持提供热能
D.奔跑过程中,奔跑者血糖浓度持续下降
22.溶酶体能与进入细胞的大分子物质、细菌等结合并使之分解,也能分解细胞内哀老的细胞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B.②过程与膜的某些糖蛋白功能有关
C.③过程表示正在发生细胞免疫
D.正常条件下溶酶体内的酶不能透出膜外
23.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必须有抗体参与
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
D.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
24.下列有关X、Y染色体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群体中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B.某红绿色盲男孩的X染色体可能来其外祖母
C.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任何关联
D.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含此致病基因的男性一定患此病
25.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是一种抑癌基因,杂合子(Rr)仍具有抑癌功能。杂合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 一旦体细胞的杂合性丢失形成纯合子(rr)或半合子(r),就会失去抑癌的功能而导致恶性转化。下图为 视网膜母细胞增殖过程中杂合性丢失的可能机制,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1是由于含 R 的染色体丢失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
B.2是由于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交换而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
C.3是由于缺失了含 R 的染色体片段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
D.4是由于 R 基因突变成了 r 而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
26.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X染色体的特定DNA
序列杂交,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X、Y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据图分析可知女方一定是一位伴X染色体病的患者
C.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
D.绿、红探针上分别有与X、Y染色体DNA相同的碱基序列
27.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A.75% B.50% C.42% D.21%
28.用图甲装置测量神经元的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图乙显示的是膜外电位变化 ②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cd段 ③ab段为静息电位
④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相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大鼠SCN神经元白天胞内氯离子浓度高于胞外,夜晚则相反。SCN神经元主要受递质γ
-氨基丁酸(GABA)的调节。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由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A.SCN神经元兴奋时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B.GABA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的
C.夜晚GABA使突触后膜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外流
D.白天GABA提高SCN神经元的兴奋性,夜晚则相反
30.将灵敏的电表连接到神经纤维表面(如图1)和以相同方式连接在突触结构两端的表面(如图2),每个电表两电极之间的距离都为L,当在图1的p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时,测得电位变化如图3。若分别在图1中的a、b点和图2的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测得的电位变化图正确的是
A.a点对应图4 B.b点对应图5 C.c点对应图3 D.d点对应图4
31.女性孕期血糖偏高是一种常见现象。下图为进食葡萄糖后,孕妇与正常女性(非孕妇)血糖浓度变化的数据记录。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的升高是胰岛素浓度升高的直接刺激因素之一
B.孕妇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速度较快
C.孕妇血糖浓度升高可能的原因是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D.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就应及时控制糖类摄入量
32.研究表明,胰岛素能迅速调节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数目,从而影响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在核糖体合成,经囊泡运输
B.胰岛素受体在核糖体合成,经囊泡运输
C.贮存GLUT4的囊泡也可来自高尔基体
D.葡萄糖以内吞的方式进入骨骼肌细胞
33.导致下图中ab和de段人体体温变化的事件可能是
A.非自住颤栗和发热 B.骨骼肌收缩和排尿
C.吹电风扇和剧烈欲动 D.寒冷环境和汗液分泌增加
34.如图为正常人在快速饮用1升清水或静脉注射1升盐水后的尿量和血浆浓度的曲线图(箭头处是饮水或注射时间)。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曲线a代表饮用淸水后的尿流量变化
B.30〜90min阶段,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C.曲线c代表饮用淸水后的血浆浓度变化
D.如果曲线b代表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则表明该盐水的浓度为0.9%
35.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
健康人
病人甲
病人乙
病人丙
注射TRH前
<10mU/L
<10mU/L
<10mU/L
10〜40mU/L
注射TRH后
10〜40mU/L
10〜40mU/L
<10mU/L
>40mU/L
经诊断检查为下丘脑功能缺陷,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是
A.病人乙是垂体功能缺陷、病人丙是甲状腺功能缺陷
B.注射TRH后,三位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浓度都可以暂时恢复正常
C.表中数据不能说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
D.TRH与TSH的作用相同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3分)
二、非选择题(43分)
36.(7分)如图表示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两物种形成的进化机制。
(1)生活在浑善达克沙地地区的蒙古冰草的总和称为 。种群1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 多样性。
(2)由冰草原种群进化成为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两个物种要经历几百万年的历程,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 。其形成的过程,经历了生物进化环节的突变、 和隔离。b的实质变化是 。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多选)。
A.种群1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
B.蒙古冰草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37.(8分)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 。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 。
(2)图中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两大类,含量多的是 。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异常导致患病,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 来反映。
(3)寒冷环境中,由于 (激素)均分泌增加导致产热增加;正常人体血浆中的pH通常维持在
之间,这与它含有HCO3-等离子有关。
(4)一个人长时间发烧,会引起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主要原因是 。目前普遍认为 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8.(8分)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AD病人的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这种物质的沉积会损坏周围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如图表示两类神经元突触的差异,请回答:
(1)在神经冲动由图中A点传到D点的过程中,B处兴奋时膜外为 电位,C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
(2)研究发现,病变个体中Aβ的沉积使突触小体中线粒体损伤,引起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量 ,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速率 ,病人表现出记忆障碍。
(3)乙酰胆碱与位于 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会立即被乙酰胆碱酯酶催化水解,其生理意义是
。
(4)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β的抗体是治疗AD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 。
39.(10分)为探究重组胰高血糖样肽一1(rhGLP—1)对大鼠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浓度的影响,进行以下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禁食12小时后,A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B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和50%葡萄糖液,C组大鼠注射rhGLP—1和50%葡萄糖液,定时测量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浓度,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结果显示,C组血糖浓度比B组 ,rhGLP—1能 (促进/抑制)胰岛素的分泌。(2)另有研究表明,rhGLP—1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此过程中rhGLP—1的靶细胞是 。
(3)临床实验表明,rhGLP—1在血糖浓度正常时不起作用。请在上述实验中,增设D组加以验证(已知实验中A组大鼠的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D组:给禁食12小时的大鼠注射 ,测定大鼠血浆胰岛素浓度。
预期结果:大鼠血浆胰岛素浓度 。
40.(10分)登革热由登革热病毒(RNA病毒)引起,可分为Ⅰ、Ⅱ、Ⅲ、Ⅳ4
种甚至更多类型,通常由在白天叮咬人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当人体感染某种类型的登革热病毒后会产生相应抗体,在机体二次感染不同类型的登革热病毒时,之前产生的抗体可能会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会进入巨噬细胞中,导致病毒在其中大量复制,出现ADE效应(抗体依赖增强作用),患者临床病症加重。请回答:
(1)登革热病毒分为4种类型,体现了基因突变的 。
(2)目前尚无针对登革热病毒的有效疫苗,其原因是 。
(3)科研人员从用登革热病毒免疫过的蛋鸡所产鸡蛋中,提取出了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万的抗病毒因子以治疗登革热,为研究其治疗效果做了以下步骤的实验:
第一步:取3日龄乳鼠若干,均分为甲、乙、丙 3 组,每组雌雄数相等。
第二步:甲组乳鼠注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万的抗登革热病毒因子0.1ml/只,乙组乳鼠注射 的蛋鸡所产鸡蛋中提取出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万的物质0.1ml/只作为对照因子组, 丙组乳鼠 作为对照组。
第三步:连续3天重复第二步骤,第4天每组乳鼠 , 并逐日观察和记录各组乳鼠生活情况。 实验两月内结果如下表1、2:
表1抗登革热病毒因子对乳鼠病死率的影响
组别
总数/只
病死数/只
病死率(%)
甲组
20
6
30
乙组
20
20
100
丙组
20
20
100
表2抗登革热病毒因子对病死乳鼠存活时间的影响
组别
死亡时间/天
甲组
9.17±2.04
乙组
7.82±0.87
丙组
7.95±1.69
此实验的因变量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BDAD 6—10DDBDA 11—15BDCAA 16—20CACCA 21—25CCCBB
26—30DCBDD 31—35BDCBA
二、非选择题
36.(除标记外,每空1分,共7分)
(1)种群 基因
(2)生殖隔离 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的改变 BCD(2分)
37.(每空1分,共8分)
(1)淋巴、血浆 ①、③
(2)细胞内液 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
(3)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7.35—7.45
(4)体温过高使体内酶的活性下降 神经—体液—免疫
38.(除标记外,每空1分,共8分)
(1)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
(2)减少 减慢
(3)突触后膜 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
(4)抗Aβ的抗体与Aβ特异性结合,减少Aβ的沉积(2分)
39.(每空2分,共10分)
(1)低 促进
(2)胰岛A细胞
(3)重组胰高血糖素样肽一1(或rhGLP—1或rhGLP-1和生理盐水) 基本不变(或与A组水平基本相同)
40.(除标记外,每空1分,共10分)
(1)不定向性
(2)其遗传物质RNA为单链结构,易发生变异存在ADE效应(2分)
(3)未经登革热病毒免疫过 注射生理盐水 0.1ml/只 分别(皮下)注射适量且等量的登革热病毒(悬浮液) 各组乳鼠的存活率和各组病死乳鼠存活时间(答对一个给1分,共2分) 抗登革热病毒因子能降低乳鼠的死亡率,延长病死乳鼠存活时间(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