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9.00 KB
- 2021-04-14 发布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专题 5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1)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
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2)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
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的概念
(1)含义:人民群众是群体概念,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
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
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
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误区警示
不能认为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
但是,若说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则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外延,是错误的。
不能认为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的成分会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可能是一
成不变的。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
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
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
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
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
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误区警示
不能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首先要认识到知识分子就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全面进步。
不能认为体力劳动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物质财富不只是体力劳动者创造的,因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体力劳动者和
脑力劳动者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切物质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共同
产物。社会精神财富也不只是脑力劳动者创造的,这是因为,劳动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
实践是人们从事其他实践活动的基础,是创造精神财富的物质前提,劳动群众的实践活动是
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而且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一些精神财富。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
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对
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群众路线
(1)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2)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注意】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为方法论,是由“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
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
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4.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
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知识延伸
不能认为群众观点就是群众路线
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
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
方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新发展。
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
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
完善(改革)加以解决。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
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阶级社
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
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考向一 全面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运用关键词串联知识,全面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明确一个主体(人民群众)、
三点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
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一个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民生问题、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等,联系政治生活中
的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和职能、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联系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创新的主体、
文化强国的建设等知识,综合理解和运用此知识点
【典例 1】西方一位哲人说过,“历史是上帝的作坊”。事实上,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
前进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的上帝就是人民”。“历史是上帝的作坊”和“我们的
上帝就是人民”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C.是否承认领袖人物对社会历史的引 领作用
D.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案】D
考向二 全面准确把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2.为什么
(1)理论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现实依据: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
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3.怎么做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以此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典例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
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
们的奋斗目标”。据此回答下题。
(1)“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体现了党的根本领
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
A.与时俱进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角度
看,共产党人必须
A.尊重和维护每一个群众的利益
B.满足人民群众的任何要求
C.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答案】
(1)C
(2)D
(1)“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体现了党的根本领导方
法和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C 正确且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
选 C。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角度
看,共产党人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D 正确且符合题意;A、B 说法错误;C 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选 D。
考向三 如何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国家根据形势作出某项决策或采取某项措施的原因
唯物史观的知识,有时也会换成“有关社会历史的知识”“认识社会的知识”,说法上不
同但基本内容一致,主要包括: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所以要根据形势作出
新的决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
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所以要通过制定正确的决策来推动社会发展。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所以要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
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4.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
性决定了其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
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5.其他角度:主要是结合决策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如涉及民生问题的,要调动人民群
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等知识。
【典例 3】材料一 道德的力量虽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却是事关国家发展、社会
和谐、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道德模范。目前我
们国家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更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材料二 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仅仅靠道德模范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道德模范的事
迹说明,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感动他人的人。让我们在宣传道德模范感人事迹的同时,从自
我做起,将自己的言行汇聚成无穷的道德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
力。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加强道德建设。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当前我国处于大变
革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道德建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加强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能够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科学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因此,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
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这是因为
①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②社会财富主要是由劳动群众创造的
③劳动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工人阶级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的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共收入自西周初
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 305 篇,其中国风多为各地民间歌谣,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
削。《诗经》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这表明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D.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
3.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政之所兴在顺
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从唯
物史观角度看,上述论断的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④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
闻也。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春秋《管子·九守》)下列诗词中蕴含的哲理与上述
古语相一致的是
A.“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D.“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其二》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5.《人民日报》2017 年元旦献词指出,我们追求改革的“过程自觉”,久久为功解决
长 期存在的难题;也讲究改革的“落地效益”,让改革的尺寸之功都能凝结为人民群众的
获得感。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基于
①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能推动社会进步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能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
③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十九大提出,“到 2050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需要全民参与,进一步搞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倡
导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
气,形成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社会氛围。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这是因为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的飞跃创造条件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基于正确价值选择的价值判断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鲁迅先生说,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
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下列说法与鲁迅先生观点一致的有
①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②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③得民心者得天下
④大人物心理之动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
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 这给我
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2017 年 10 月 24 日,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回顾过
去 5 年以来的工作时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
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中国共产党创新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以每年减
贫 1300 万人以上的成就,书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故事”,赢得了国际社会
的高度赞誉。
十九大报告提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
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新
的征程,令世界期待。国际人士和媒体普遍认为,中国的成功经验不仅印证自身选择的正确
性,而且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
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十分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1.(2017·江苏政治)截至 2016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7.1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5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
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材料给我
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6·江苏政治)0.015~0.04 毫米,这是 90 后铣工张志坤在第 43 届世界技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能大赛控铣项目中摘得金牌的精度,然而像张志坤这样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今天,我们呼唤
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
大职工和基层群众。这是因为
A.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B.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3.(2017·全国卷 1 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 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
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
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
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
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
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
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
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
11 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参考答案】
【考点冲关】
1.A 【解析】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
包括杰出人物,其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
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①②适合题意。
③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内涵,排除;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的因素,④错误;故本题选 A。
2.D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
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 305 篇,其中国风多为各地民间歌谣,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
等,这表明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故 D 入选。A、B 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C
选项错误,社会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4.B 【解析】题目中,“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
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故 B 选项体现的哲理与题意相符。A 选项体现了要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C 选项体现了运
动是事物的固有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D 选项体现了世界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B 【解析】我们追求改革的“过程自觉”,久久为功解决长期存在的难题,这说明
通过改革能调整和解决不适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不适用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从而推
动社会进步,①项正确。②项颠倒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排除;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
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③项错误;也讲究改革的“落地效益”,让改革的尺寸之功都能
凝结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
线,④项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 B。
6.B 【解析】重视量的积累,为质的飞跃创造条件并不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看的,
①不选;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
全民参与,②正确;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基于价值判断,③错误;先进的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搞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倡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导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④正确,故本题选 B。
7.C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鲁迅先生观点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和得民心者得天下都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
鲁迅先生观点一致,② 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④属于英雄史观,认为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
和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历史是由伟大历史人物创造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与鲁迅先生观点不一致,应排除;故本题选 C。
8.C 【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要求启示我们,要坚持人民
群众的主体地位,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选项②④不符合题
意,材料没有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排除。故本题选 C。
9.【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我国有较多的
贫困人口这一社会存在决定了我国十分重视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党必须坚持群众观点
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④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是党和政府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
上,把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选择的体现。
【直通高考】
1.B 【解析】“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给我们
的启示是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故①③正确;材料给
我们的启示是强调我们应该怎么办,而不是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
富的创造者,②④不选;故本题选 B。
2.D 【解析】仔细研读“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
雄,更是一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之所以要呼唤广大职工和基层
群众“爱岗敬业、创新创业”,因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故 D 符合题意;
A、B、C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答案】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
值;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
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解析】此题考查范围是社会历史主体,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角度作答。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5回头2021-04-14 23:05:376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4-14 22:57:184页
- 高考政治模拟试题与答案一2021-04-14 22:56:527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4-14 22:53:336页
- 2020届高三高考政治仿真模拟标准冲2021-04-14 22:46:4812页
-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最易错考点系列62021-04-14 22:43:189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新高考政治2021-04-14 22:42:384页
-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2021-04-14 22:40:507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4-14 22:31:228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单元2021-04-14 22:29:19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