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50 KB
- 2021-04-14 发布
必修1 第9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复习目标
1.一对关系: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2.一个治本之策:社会信用制度。
3.三个弊端:市场调节的三个弊端。
4.三个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
5.三种手段: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
二、复习要点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授课过程
考点一 市场调节与市场秩序
1.市场与计划
(1)配置资源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决定
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2.市场配置资源
方式
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的
优点
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在竞争中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③后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3.规范市场秩序
(1)意义: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如何规范
制度建设
①完善市场规则: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②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行为约束
经济活动参与者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温馨提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信用经济。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更高的要求;法律维护市场道德,遵守道德有利于人们遵纪守法。两者有内在的一致性。
拓展升华
1.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优点
(1)资源合理配置: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引导生产方向。
(2)资源优化配置: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温馨提示:市场配置资源的第一个优点,是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作用的结果;第二个优点,是竞争机制作用的结果。市场配置资源的两个优点,归结起来就是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2.比较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项目
自发性
盲目性
滞后性
区别
含义
市场主体在价值规律支配下自发追求自身的利益
市场主体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因而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表现
形式
通过市场主体的不正当经济行为来表现
通过市场主体经营决策的失误来表现
生产前供不应求,生产后供过于求
区别
导致
后果
市场秩序混乱和收入差距扩大
经济波动和资源的浪费,资源不能合理配置
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在农林和大型建设项目上更加明显
解决
手段
主要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三种皆可
联系
①都是市场的弱点和缺陷的表现;②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③都需要以国家宏观调控来弥补
温馨提示:区分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与盲目性:自发性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属于主观故意;盲目性是对信息了解不全面,属于认识缺乏预见性。
分享经济是指资源所有者适应需求变化,通过社会化平台有偿分享闲置资源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业内预计,未来5年我国分享经济年均增长将在40%左右。发展分享经济
①是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②有助于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
③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④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科学发展观、资源的优化配置。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该实现形式能有效促进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由材料可知,分享经济针对的范围较广,个体经济经营者,私营经济经营者等非公有制经营者均可利用此经济形式,故不能说分享经济是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①不选;人人都可利用分享经济,故分享经济并不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它只能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②不选;从材料可知,分享经济能有效利用闲置资源,这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③正确;材料指出分享经济将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由此可知分享经济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
考点二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温馨提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它除了具备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还具有自己的特点。
2.科学的宏观调控
(1)原因: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2)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拓展升华
1.正确认识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
含义
内容
地位
经济手段
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规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经济规划和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则、收入分配政策等
①三种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补充
法律手段
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等法律手段来调节经济活动
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
②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是主要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是辅助手段
行政手段
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具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等行政手段,来调节和管理经济
行政命令、行政指示、行政规章制度和条例
2.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关系
名称
项目
市场调节
(“无形的手”或“看不见的手”)
宏观调控
(“有形的手”或“看得见的手”)
调节手段
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决定性作用
弥补市场机制不足
各自优势
及时反映供求变化,市场信息灵敏,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效率高
宏观调控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局限性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府调节会干扰、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
联系
两者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2012年,某国司法部起诉甲公司和五家出版社,指控其涉嫌合谋操纵电子书价格,违反了《反垄断法》,令消费者遭受了数千万美元的损失。2015年,法院裁定罪名成立,开出了4.5亿美元的罚单。该案例说明
①市场调节存在滞后性
②企业和社会组织均以盈利为经营目标
③法律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有效手段
④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科学的宏观调控。法院通过法律手段惩罚了甲公司和出版社的违法行为,维护了市场的公平正义,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体现,故③④符合题意;公司和出版社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进行了违法行为,是市场的自发性的体现而不是滞后性,故①和题意不符,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组织的经营目标,故②和题意不符。故选D。
巩固练习
冬虫夏草有“软黄金”之誉。我国虫草资源已陷入“越少越贵、越贵越挖、越挖越少”的恶性循环,一些人通过囤货、炒作、造假等手段牟取暴利。这表明( )
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弊端
②必须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
③需要严格实施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
④应发挥宏观调控对虫草资源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上述现象的发生是缺乏监管导致的,故需要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②与题意不符;④观点错误,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五、板书设计
1.一对关系: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2.一个治本之策:社会信用制度。
3.三个弊端:市场调节的三个弊端。
4.三个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
5.三种手段: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
六、作业布置
1.完成同步练习
2.预习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七、反馈总结
本节课内容理论性强,对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对文科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在讲解过程中应注意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