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2.50 KB
- 2021-04-14 发布
山西省运城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电子购物的发展,现在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上购物网站选定商品、上12306网站购买火车票……并通过电子账户支付,在家门口就可得到心仪的商品。据此回答1-2题。
1.电子购物依赖
①人们消费水平高端化 ②电子通信网络便捷化
③金融支付结算电子化 ④交通运输方式现代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2306火车票预订系统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RS C.GPS D.GIS
读我国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3-5题。
3. 该农业生产模式属于
A. 生态农业 B. 订单农业 C. 有机农业 D. 精准农业
4. 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A. 东北森林地区;利用林区经济发展 B. 华北平原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C. 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D. 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5. 该地农民使用朝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A. 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B. 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
C. 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民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
D.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
塔里木河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历史上,曾有九大水系汇入塔里木河干流,目前与塔里木河干流有地表水关系的只有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条源流。读塔里木河流域示意图,回答6-7题。有关
6.图示区域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②该地区蒸发微弱
③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④四周高山高原,阻拦水汽进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有关图示区域特征的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A.塔里木河下游水量较小
B.流水作用对该区域地貌特征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聚落呈点状、带状分布
读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分布图,回答8-10题。
8.关于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茂密的雨林植被能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B.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深刻地影响着地球大气的碳氧平衡
C.雨林能起到类似海绵的作用,促进水循环、调节水平衡
D.雨林是世界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9.刚果河流域雨林大面积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A.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 B.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C.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 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10.为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而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③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④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禁砍伐树木 ⑤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措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⑤ D.②③④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1-12题。
11. 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丁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状况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 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 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 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我国各地雨季起讫时间有所不同,但却有其内部规律,下图是2016年5月1日~8月31日部分地区平均逐日降水量(mm)直方图。(注:淮河流域年降水量约为600~800 mm)据此完成13-14题。
13.上图中降水资料反映了我国
A. 降水年际变化较大 B. 北方旱,南方涝
C. 南方降水变率比北方大 D. 降水季节变化大
14.根据资料分析,2016年淮河流域
A. 洪涝灾害严重,经济损失大 B. 降水比正常年份偏少
C. 降水丰富,农业丰收 D. 淮河水污染严重
下图为“西气东输”三条线路示意图。为保证稳定的气源,计划在新疆建设“煤制气”(即将煤转化成燃气)工程。读图回答15-17题。
15. 西气东输三条线路均选择穿过甲地区,主要自然原因是
A.晴天较多,运输连续性强 B.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燃气输送
C.地广人稀,建设用地成本低 D.地形平坦,易于管线铺设
16. 我国将新疆“煤制气”作为补充气源的主要原因是
A.新疆“煤制气”运输成本低 B.“煤制气”生产成本低,储量大
C.提高新疆煤炭资源转化速度 D.新疆煤炭资源丰富
17.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对沿线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A. 对沿线地区造成极大的生态破坏 B. 干线主要经过东部经济地带
C. 可以减少四川省的酸雨发生 D. 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的能源消费结构
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Ⅰ—中部 B.Ⅱ—东部 C.Ⅲ—中部 D.Ⅳ—西部
19. 西北地区大量调出能源输往的地区是
A.Ⅰ B.Ⅱ C.Ⅲ D.Ⅳ
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据此回答20-22题。
20. 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进入市场快 B.中原地带,市场广阔
C.劳动力丰富且质优价廉 D.基础设施完善
21. 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环境改变较小 B.地租更加便宜
C.接近原料产地 D.协作条件较好
22. 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对南通市的影响主要是
A.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 B.短期内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
C.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发展 D.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社会失稳
下图为某企业空间扩展的过程,图中1~8为扩展的顺序,其扩展过程可分为Ⅰ、Ⅱ两个阶段。读图回答23-25题。
23. 在Ⅰ阶段,企业的扩展优先选择
A.人口多、规模小的市场 B.距离远的市场
C.人口多、规模大的市场 D.距离近的市场
24. 在Ⅰ阶段,企业的这种扩展特点是由于
A.市场规模小,竞争力弱
B.当时交通运输不便,只能这样扩展
C.文化差异较小,便于产品的销售
D.企业发展之初,实力较弱,近距离扩展便于联系
25. 在Ⅱ阶段,企业的扩展优先选择进入
A.距离最远的市场 B.交通最便利的市场
C.文化差异最大的市场 D.人口多、规模大的市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丁地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当地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一起完成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下表为丁地的气候资料:
(1)图中b河段的流向大致是_____,该河段主要属于_____(填干湿区名称),主要流经的地形区是_____。(3分)
(2)简述甲地气候特征。(4分)
(3)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____,解决的具体措施为_____。(2分)。
(4)请分析丁地发展葡萄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
(5)如果丁地区过度发展葡萄种植业,可能会引发哪些环境问题?(2分)
27. 山西省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乃至全功的可持续发展。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山西省的位置是____________(填字母),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3分)
(2)为了加快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地方政府提出了两套方案(如图)。你认为哪套方案的经济效益更高?请说明理由。(4分)
(3)发挥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把该省建设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措施有哪些?(3分)
28. 读我国南方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中A处建设了大型水电站,该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6分)
(2)分析该区域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4分)
(3)图示区域内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部门众多,该地域内工业发展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3分)
29. 图Ⅰ和图Ⅱ分别为莱茵河与湘江流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比较并简要说明湘江和莱茵河水文特征突出的差异性。(3分)
(2)判定甲区域的年降水量,并从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说明你的判定。(3分)
(3)湘江航运价值仅及莱茵河的1/10 。有人提出将湘江建成为“东方莱茵河”的航运规模经济。对此你是否支持,并说明你的理由。(6分)
山西省运城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5 DDADA 6—10 BBACD 11—15 CADAD 16—20 CDADC 21—25 DDDDD
26.(15分)
(l)自北向南 半湿润区 黄土高原(3分)
(2)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4分)
(3)水资源不足 引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2分)
(4)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养分和糖分的累积;黄河提供了灌溉水源;土壤有机质含量高。(4分)
(5)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地荒漠化。(2分)
27.(10分)
(l)B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3分)
(2)方案②。产业结构多元化;产业链长,附加值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高。(4分)
(3)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3分)
28.(13分)
(l)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地带,多峡谷,河流落差大;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因而水能资源蕴藏丰富。(6分)
(2)城市工业基础较好,科技水平较高,集群效应强;消费市场较大,交通运愉便利。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4分)
(3)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3分)
29.(12分)
(l)湘江流量季节变化大、夏汛明显,莱茵河流量季节变化小。(3分)
(2)年降水量小于400mm。因南面及东面的南岭等山脉的限挡,该区域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地带,因此降水量比四周少。(3分)
(3)支持。水系发育好,流域面积广,可通航里程长;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于流流量大,水位深,干支流适宜大、中、小型船舶航行;水运运价低,通过洞庭湖连接长江航运,可通东达西,开发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河流开发中,除航运价值外,可获得综合效益。
不支持。湘江为自然河道,流量季节变化大,不利于航行;若改造干支流,修筑大量人工运河,费用大;没有形成河运网络,离出海口远,运输成本高;区域内经济不如莱茵河流域发达,可供运输的货物量少,开发的经济意义不大;河道开发有可能破坏自然生态。(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