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0.00 KB
- 2021-04-14 发布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班级: 姓名: 考号:
个旧三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人体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 )
A.淋巴 B.血浆和组织液 C.淋巴和组织液 D.血浆和淋巴
2.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
A.大致维持在6.10~6.45 B.远小于7.35~7.45
C.大致稳定在3~4 D.大致维持在7.35~7.45
3.右图表示正常人肝组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液体成分,A、B、C表示不同的细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之间的成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液体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
C.A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
D.图中①②③④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4.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5.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A.血浆 组织液 淋巴 B.血浆 组织液 淋巴
C.血浆 组织液 淋巴 D.血浆 组织液 淋巴
6.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
7.下列属于人在炎热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代谢活动增强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④⑤ D.②③
8.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等
9. 镇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
A.细胞体 B.突触间隙 C.轴突 D.树突
10.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 )
A.视觉语言中枢 B.躯体感觉中枢 C.听觉语言中枢 D.运动语言中枢
11.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C.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12.公鸡具有健壮体格,发达鸡冠,艳丽尾羽,高亢啼鸣,激发这些性状的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 B.雌激素 C.生长激素 D.雄激素
13.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
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14.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
①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②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再由B细胞呈递给T细胞
③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④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⑤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④ C.①②⑤④ D.①③④⑤
15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反应和所利用的蛇毒分别是( )
A.特异性免疫,抗原 B.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C.特异性免疫,抗体 D.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16.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抗体是由T淋巴细胞分泌的 B.淋巴因子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C.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17.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抗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会引起人体免疫反应
B.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18.通过人工方法获得无籽果实的措施是( )
A.在受粉后的雌蕊柱头上涂上生长素类似物
B.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生长素类似物
C.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D.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19.下列关于生长素和生长激素联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是有机物 B.在生物体内含量都很少
C.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都是活细胞产生的
20.树上没有成熟的梨被虫蛀了,结果这个梨长不大。被蛀部位最可能是正在形成的( )
A.果皮 B.果柄 C.种子 D.果肉
21.吲哚乙酸是( )
A.乙烯 B.生长素 C.脱落酸 D.赤霉素
22.校园里种植的杉树,主干粗壮,生长旺盛,而侧枝很细弱,主要原因是由于( )
A.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过多 B.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少
C.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多 D.侧芽缺乏生长素
23.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
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24.下图中A、B为两插条扦插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示意图,其主要原因是( )
A.芽能发育成枝条
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D. 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
25.把未成熟的青香蕉和一只成熟的黄香蕉同时放于一只封口的塑料袋内,发现青香蕉不久会变黄。该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是( )
A.脱落酸 B.赤霉素 C.乙烯 D.生长素
26.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由①向③移动 B.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
C.生长素由④向③移动 D.③处生长比④处快
27.关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 B.各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发育 D.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28.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
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
图),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 )
A.向上方向生长 B.水平方向生长
C.向下方向生长 D.无法确定
29.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绿篦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篦定期修剪,目的是( )
A.抑制侧芽生长 B.抑制其开花结果 C. 促进侧芽生长 D. 抑制向光性
30.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
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
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 )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31.在调查一块方圆2 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5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4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8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54只 B.144只 C.120只 D.48只
32.人在遇到恐惧、剧痛等紧急情况的时候,会爆发出比平时更大的力量和产生更敏捷的反应,此时如测定其体内激素水平,明显提高的是( )
A.胰岛素 B.肾上腺素 C.性激素 D.胸腺素
33.将大小两种草履虫分开培养,都能正常生长。若将两者放在一起培养16天,其中一种生长正常,而另一种则全部死亡。此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互利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34. 下图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其中为增长型的是( )
35.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990年紫茎泽兰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型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率最大
D.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
36.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型曲线
B.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
C.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
D.种群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迁出、出生率、死亡率等
37. 右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 B.b点时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bc段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38.在什么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会呈指数增长( )
A.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 B.只有在实验室中的理想条件下
C.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 D.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
39.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
40.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都是形成森林
B.形成哪种顶级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C.热带雨林较草原、沙漠等群落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D.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间关系会不断调整
第Ⅱ卷
一、 主观题(共40分)
41. (除特殊标记外,其余每空2分,共11分) 右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填写下列内容:
(1)(每空1分)图中①过程是___________,②③⑥⑦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正常糖代谢水平,血糖浓度为__________。某人血糖浓度长期高达185mg/dL,一部分血糖通过④排出体外,因此,此人可能患____ _______。
(3)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是_____ ______。
42.(每空1分 , 共8分)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生理调节过程中会发挥重要作用,如下图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 。兴奋在A处传递方向是 (填“双向”或“单向”)。
(2)若图中产生激素甲的靶腺为甲状腺,则下丘脑分泌的相应激素是 ,在此过程中内环境中对垂体分泌相应激素的含量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
(3)若图中激素甲、乙、丙中有一种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则最可能是 ,导致机体释放该激素的主要原因是____ 。
(4)与激素丙分泌有关的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 组成的。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 。
43.(9分)右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
请回答:
b
(1)(每空1分)如果种群呈a曲线增长,说明种
群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
中,称为________曲线增长。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
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
性。
(2) (每空2分)如果种群呈b曲线增长,说明该种群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
称为________曲线增长,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____。
44.(每空1分,共12分)下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注出下列结构名称的名称:
③ ④ ,
⑤ , ⑥ 。
(2)当神经冲动通过② 传导到 时, 就释放递质到 ,
然后作用于 ,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3) 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 ,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 或 而不能向相
反方向传递。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班级: 姓名: 考号:
个旧三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命题人:李金梅 审题人:杨青
一、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A
D
B
D
D
A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A
B
A
C
B
D
C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D
C
C
C
C
A
C
D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B
C
A
B
A
C
B
C
A
41.(共8分) (1) (每空1分)消化吸收 肝糖原 脂肪等非糖物质
糖原(或肝糖原和肌糖原) 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2) (每空2分) 0.8—1.2g/L(或80-120mg/dL) 糖尿病
(3)胰岛素(2分)
42.(8分)(1)神经调节、体液(或激素)调节 单向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3)激素乙 细胞外液(或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4)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腺体 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合理即可)
43.(共9分)
(1)(每空1分)(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J”型
过度繁殖能力
(2) (每空2分)(食物和空间有限等)非理想条件下 “S”型 生存斗争中不适者被淘汰的个体
44.(12分)(1) ③ 突触小泡
④ 突触前膜 , ⑤ 突触间隙 , ⑥ 突触后膜 。
(2)轴突 突触前膜 突触小泡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3)轴突末梢 树突 细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