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 MB
- 2021-04-14 发布
高三地理午测 8
读下图,完成 16-17 题。
16.2006 年 2 月中国驶往欧洲的货轮经过 D 岛屿时,可
能发生的现象是( )
A.顺风顺水
B.飓风活动频繁
C.正值雨季
D.新茶上市
17.A 处附近的城市为印度重要的( )
A.钢铁工业城市
B.新兴工业城市
C.毛纺工业中心
D.棉纺工业中心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 18-20 题。
18.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土壤、水源 B.光热、降水 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
19.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 C.土地盐碱化 D.洪涝灾害
20.甲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包括( )
①欧亚大陆桥西端 ②扼北海航线要冲 ③位于莱茵河入海口 ④经济腹地覆盖整个
欧洲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北半球某地(约 75°W,45°N),如右图,河流清澈,森林茂密,风景宜人……
21. 一条大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该地,进入解冻季节时,该河流容易出现的现象是( )
①凌汛 ②水土流失
③河岸决堤 ④水位暴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2. 该河流注入的海域毗邻世界某著名渔场,该
渔场位于( )
A. 北太平洋西部 B. 北太平洋东部
C. 北大西洋东部 D. 北大西洋西部
23.红海面积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位于( )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
C.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D.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处
24.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分布较广的主要原因是( )
A 季风范围广 B 耕地面积广
C 台风影响广 D 山区面积广
25.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 洞庭湖平原围湖造田 B 在陡坡上修筑梯田
C 黄土高原小流域内植树种草 D 江南丘陵广种水稻
26.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下面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业
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重工业较少
B.松嫩平原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
C.长江三角洲工业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发展比较缓慢
D.松嫩平原农产品丰富,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读右图,回答 27~28 题。
27.右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8.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
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下图中 1、2、3 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据此完成 29~30 题。
29.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 )
A.橡胶种植北界
B.1 6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30℃等温线
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30.同一界线可以划出若干条,这说明地理区域具
有( )
A.不确定性 B.差异性
C.过渡性 D.整体性
下图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回答
31~33 题。
31.甲所在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地形崎岖 B.光照较少
C.降水不足 D.积温过高
32.资源短缺制约着乙所在工业基地的发展,下列工程中不能缓解该问题的是( )
A.南水北调 B.西气东输
C.西电东送 D.北煤南运
33.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所在地形区燃煤多、地形封闭,酸雨较严重
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高,光热不充足
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 34~35 题。
34.关于该地从Ⅰ阶段到Ⅲ阶段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径流量减小
B.城市人口数量增大,乡村人口数量减小
C.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D.农业生产产值下降
35.影响该地阶段Ⅲ到阶段Ⅳ农业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①政策 ②交通运输 ③劳动力 ④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附加题:
36.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中所示等温线为 (季节)气温分布情况。相对于同纬度而言 E 处气温偏
,主要受 影响;F 处气温偏 ,主要受 影响。
(2)未来中国将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这一战略
将会导致图示地区 工业的衰落。下列措施中属于该地实施并促进产业转型和升
级的是(多选) ( )
A.加强交通建设,提高外运能力
B.建设一系列引水工程,缓解水资源不足
C.扩大开采量
D.建立了高等院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E.一方面建坑口电站,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提高能源输出结构水平
F.延长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煤 炭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G.大力发展轻纺、高新技术、旅游等产业,降低重化工业比重
(3)乙图中该乡原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但近年来却不断缩减,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4)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乙图图示区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你推测一下会
有哪些变化?
11.5 日地理午测答案
16—20:ABBCC 21—25:CDCDC
26—30:BBCDC 31—35:BAACC
36.(1)冬季 高 汾河谷地 低 太行山
脉
(2)煤炭 DEFG
(3)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
积种植水稻。
(4)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工矿
城市;②经济结构由种植业和林果业为
主发展成为以工矿业为主;③居民数量
将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
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
更加便捷;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
被将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
等。
相关文档
- 高考地理纠错笔记自然地理52021-04-14 21:07:4814页
-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千方百题集2021-04-14 21:05:508页
- 通用版高考地理复习资料农业与区位2021-04-14 21:04:3216页
-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1微专题一2021-04-14 21:04:246页
- 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题11含解析新人教2021-04-14 21:03:338页
-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章末检测(2021-04-14 21:03:016页
- 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模拟2021-04-14 21:02:2822页
-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自然地理地球地2021-04-14 21:01:3911页
-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2021-04-14 20:58:278页
-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农业地2021-04-14 20:58:1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