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00 KB
- 2021-04-14 发布
22《太空一日》导学案
导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浏览的方式,快速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并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质疑。
3.理解作者的科学精神与探险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课文写他自己在太空一日的亲身经历,既惊险又真切动人。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重要信息,又能感知作者怎样的精神情操呢?
探究生趣
7
第一步,浏览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横线划出重要信息,用着重号标出表现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用波浪线标出表现作者科学精神的语句。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语言:
炽热( ):
释然( ):
幅度( ):
急剧( ):
抖动( ):
共振( ):
敏感( ):
五脏六腑( ):
耐人寻味( ):
预定( ):
一目了然( ):
轮廓( ):
辨别( )
期待( ):
俯瞰( ):
分辨( ):
呈现( ):
视野( ):
验证( ):
7
确凿( ):
纯净( ):
轨道( ):
本末倒置( ):
倒悬( ):
错觉( ):
模拟( ):
遨游( ):
鉴于( ):
严谨( ):
惊心动魄( ):
稠密( ):
摩擦( ):
瞬间( ):
呼啸( ):
裂缝( ):
故障( ):
屏息凝神( ):
无虞( ):
寂静无声:
隐约( ):
7
模糊( ):
二、指导学生根据小标题梳理重要信息:
以小组为单位梳理文中的重要信息,然后抽代表交流梳理成果: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感受作者的探险精神与科学精神。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探究
1.“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汽”,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 。
2.“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
3.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
明确: 。
4.“意外出现了”,“意外”指什么?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 。
5.“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
二、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然后探究:
1.“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作者为什么期望着下一次?
7
明确: 。
2.“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明确: 。
三、阅读课文第三部分,然后探究:
1.“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有许多。”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 。
2.“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在本部分哪些地方表达了杨利伟的严谨?
明确: 。
四、阅读课文第四部分,然后探究:
1.“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另有原因”,这个原因是什么?
明确: 。
2.“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这段过程”指的是什么?
明确: 。
3.“外面来人了”,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 。
五、理解课文表达的中心
7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明确: 。
2.本文的中心思想对你有何启示?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对本文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2.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
二、读写结合。
学法指导: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体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你认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运用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2.模仿《太空一日》的写法,写一篇表现自己探险经历的文章,要求脉络思楚,语言简明。
总结固趣
7
本文写作者作为我国第一个航天员乘神五到太空遨游一日的观察与体验。
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再辅以小标题的方式使全文思路清晰而各有侧重,于平实的记叙中既让我们了解太空一日为人所不知的细节,也让我们有惊心动魄之处,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写飞船起飞的过程及作者的感受,小标题就吸引眼球,“意外出现了”,不仅让“作者几乎难以承受”,让“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也让读者为之揪心。
“我看到了什么”,既写见到了什么,也写没有见到了长城,表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神秘的敲击声”写出了船行过程中的未解之谜。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写出回归过程的惊险。
作者的叙述虽然平实,但写出了鲜为人知的内容,又写出了自己细致的观察、真切的体验,据有很强的可读性。
布置作业:
1.预习《带上她的眼睛》,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2.课外阅读有关太空探索的文章。
。
7
相关文档
- 三年级下册体育与健康教案-《双手2021-04-14 20:35:513页
- 语文卷·2019届内蒙古集宁一中西区2021-04-14 20:35:4511页
- 语文(心得)之新课标下对小学生学习能2021-04-14 20:35:415页
- 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2021-04-14 20:35:308页
- 2017年语文答案中考语文试题2021-04-14 20:35:215页
- 【数学】2018届一轮复习北师大版等2021-04-14 20:33:3810页
-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人教2021-04-14 20:33:345页
- 2020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芦花2021-04-14 20:33:273页
-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第一中学2020届2021-04-14 20:32:5725页
-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9《棉花2021-04-14 20:32:5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