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50 KB
- 2021-04-14 发布
2018—2019学年会昌中学高二上学期文科卓越班第一次月考试题
命题人、审题人:罗丽萍 2018.10.13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采用中国传统方式培养女儿,要求每科成绩必须拿A、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在她的严格要求下,两个女儿举手投足彬彬有礼,门门功课皆“A”,姐姐14岁就进入世界音乐的圣殿卡内基音乐大厅演奏,妹妹12岁就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但在美国人看来,这种教育方式扼杀孩子的个性,是残忍的、不成功的。产生这种差异的文化原因是
A.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西方国家大多是发达国家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中西方的交往行为产生了差异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对子女的教育上认识和思维方式不同
D.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灵魂和“传家宝”。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的好坏甚至影响和决定人的一生。好的家风不仅是家庭传承的好习惯,还能以点带面、言传身教、带动身边人,推动整个社会风气持续良好。正如清代王豫在《蕉窗日记》中所写:“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这是因为家风:
①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巨大物质力量 ②是个人成长中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文化印记
③总是以优良的家教家训等方式作为传播载体 ④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 教育依然是2018年全国“两会”的焦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教育使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革
④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4.世界上有20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为此,必须:
①承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
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促进民族的和解与融合,逐步形成统一的地球文明
④培育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坚持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 在2017年首届“多元文化下的汉语国际推广与孔院办学”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汉语国际推广与孔院办学对多元文化的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有针对性地对当前孔院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建议。有同学看了此新闻后认为,文化多元化就是指文化多样性。这一观点:
①承认文化多元化与文化多样性存在密切联系 ②混淆了文化的表现形式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
③承认文化多元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肯定了文化多元化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6.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斑驳的老粮票、一把沉甸甸的铜制门锁......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响应。老物件也具有大魅力,是因为:
①老物件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老物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④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与西方直露表达不同的是,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喜欢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这说明:
①人的精神世界总是物化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 ②中国人民善于在实践中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④中国人民自古就有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传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电影《战狼Ⅱ》的话题比2017年夏日的酷暑还要火热。它的成功是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工匠精神的成功。在一流的制作的基础上,《战狼Ⅱ》还具有时代感和主流价值观的故事讲述和人物塑造,强调个人英雄与国家利益之间的融合性,体现了对现实及中国民众精神需求的回应,满足了许多观众的英雄梦想。这启示我们:
A.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文化创作要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D.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9.“河南坠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民间艺术,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在当今社会,坠子文化也面临着前景暗淡、后继无人的困境。近年来,“河南坠子”表演团队增强市场观念和观众意识,把坠子唱腔和炽烈火爆的现代音乐剧和歌剧元素有机结合,在创新中传承与发展坠子文化,让河南坠子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是故宫与香港的一次相遇。故宫将继续每年在香港举办专题文物展览;在文物保护、藏品管理等领域,交流专业知识及经验;通过教育及推广活动,包括为青少年提供交流和实习,以加强大众对历史、文艺和艺术的认识。香港故宫博物馆的兴建: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
②有利于传承华夏文明,唤起民族共识和自豪感
③基于香港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表明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2017年8月21日至27日是拉萨“雪顿节”。“雪顿”在藏语中意为“馥奶宴”,“雪顿节”
又称“酸奶节”。因首日哲蚌寺会展晒巨幅唐卡,也称“晒佛节”。如今,这个起源于公元11世纪节日延续了部分传统习俗,逐步演变为以展佛和藏戏会演为主的宗教与文娱相结合的节日。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③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传统习俗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 在异国他乡,汉字便是一种寄托,无论你是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因为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都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一撇一捺”。材料说明:
①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④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有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徐悲鸿用“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这副对联作了精妙的概括。每句以三个具体形象,分别象征两种截然不同状貌的美.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动态的刚性美,后者是静态的柔性美,把中国人的审美意境表达得十分传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中国传统文化能够鲜活地表达中国人的审美 ②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深切体验不同的审美意境
③文化因自然因素的不同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2018年3月4日,大型京剧文化传承节目《传承中国》在北京电视台开播。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取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B.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C.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D.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15.乡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扶助乡里、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等特点。某市大力推进新乡贤文化建设,截止到2017年底,由乡贤出资设立公益基金180多个,启动扶贫发展项目1000多个。该市建设新乡贤文化的意义在于
①使乡贤文化建设成为农村凝魂聚气的基础性工程
②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推进乡村治理,涵育文明乡风
④引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16.以“强起来”为主题的大型政论纪录片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将在生产一线辛勤工作的人民群众的鲜活故事有层次地展现,充分利用影像表达的优势,在给观众带来了情感上的冲击和精神上的共鸣的同时,完成了大国崛起、中华复兴等带有鲜明政治教育功能的主旋律表达,产生了超乎预期的传播效果。这表明
①采取与大众共鸣的形式和内容,有利于实现宣传功能
②借助于市场的力量,主旋律作品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
③契合民众美好生活需求的作品给人们带来了力量和自信
④高雅的、严肃的文化作品,才能实现叫座与叫好双丰收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7.“抖音”、“西瓜”、“快手”
等短视频和直播文化风靡全国,但同时也存在如侮辱英烈,危险动作模仿、恶搞等价值观扭曲的问题,对此,政府要
①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依法取缔、坚决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③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④弘扬“主旋律”,提升文化的正能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8.2018年我国实施“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工程”和“节目质量提升计划”,引导各广播电视机构节目制作以内涵和品质取胜,而不是靠炒作和拼明星来提高知名度。国家重视对文艺节目的管理和引导是基于:
①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②加强文化建设必须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起来
③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④奏响主旋律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19.良好家风是领导干部的一张靓丽“名片”,是贏得民心的重要政治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千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各级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索质 ②优秀文化对政治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③良好家风是涵养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④弘扬革命精神是党风政风建设的基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同样是写梅,“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描绘雅士之梅的丰姿;“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咏叹寒士之梅的品质;“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歌颂战士之梅的傲骨,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这些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脱离物质载体的精神标识
③“梅”的高洁坚强品格,与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相得益彰
④发扬“梅”文化健康向上的感染力,有利于鼓舞人们追求高尚道德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近年来,全民学习如火如荼。某街道社区居民在社区教育活动中以书籍为友,以学习为乐,不断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化修养,在坚持不懈的学习中,获得了热爱生活、热爱社区的精神力量。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变革学习方式,强化教育创造知识的功能 ②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
③创新传播手段,满足人们多样化教育需求 ④完善教育体系,推动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2.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逐斯融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思路中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将其融入中国道路,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完美“超越式传承”。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入中国道路意在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强基固本
②坚持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③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促进中华文化的维承与传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3.我国有许多反映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诗词格言,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①自强不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爱好和平——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③勤劳勇敢——春夏耕耘,冬秋收藏,昏沉力作,夜以继日
④团结统一——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4.“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灿烂不熄是因为民族英雄们奋不顾身的持续守候。一个国家对英雄的缅怀和敬重是其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这告诉我们
A.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B. 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在民族生死危亡的关键时刻
C. 伟大的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D. 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 材料 公益广告《筷子篇>用充满情感的镜头传递出筷了里蕴含的家的味道,《中国年篇》反映出随着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热衷于过中国年,世界各地的情感通过春节连在一起。两个广告都传递了中国情感,弘扬了中国文化,感动了国内外亿万观众。
《筷子篇》谱写家的味道。婴儿时,长辈用筷了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了,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了,是一种团圆。每一个人,都有—个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筷子篇》、《中国年篇》的播出为什么能够感动国内外亿万观众。(12分)
26.“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写下《乡愁》这首诗的台湾诗人余光中于2017年12月14日病逝。余光中逝世的消息在朋友圈里被疯转,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其直接原因是那首《乡愁》被大家广泛认可。该诗从内在情感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性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民族感和历史感,既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又表达了渴望祖国统一的民族愿望。有网友留言称,“一个流着中国人之血的一代诗人,他的中国乡愁,令人怀伤不已”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余光中的逝世引起海峡两岸人民广泛关注的原因。(10分)
27.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2月25日,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完成了让世界为之惊艳的8分钟表演。“北京8分钟”的主题:2022,相约北京,用世界的语境讲中国故事。
8分钟演出中,演员“熊猫”与目前我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科技产品“冰屏”共同在地幕上勾勒出了龙、凤凰、中国结、扇子等多个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传统元素,同时高速铁路、中国现代化城市、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大剧院、中国桥梁、高速公路、“中国天眼”、大飞机、未来空间站等纷纷出现在“冰屏”上,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以前有什么”,“中国现在有什么”“将来还会有什么”,北京冬奥组委在春节期间还推出了“冬奥有我”的互动,凡在闭幕式开始前参与活动,微信头像将有机会出现在冬奥闭幕式现场。
冬奥会“北京8分钟”引起强烈反响,巴西FSB新闻社的记者说:“这8分钟是关于中国的文化的历史课。”韩国志愿者金艺琳表示:八分钟立意很出彩,“简单但富含高科技”。英国人史蒂芬•兰特尔则表示:“中国选对了‘代言人’,熊猫可爱又富有亲和力,是很好的和平友谊使者。”
(1)结合材料,说明“北京8分钟”在推动中国文化创新过程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12分)
(2)请为2022北京冬奥会设计两条宣传语。(4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颗中国芯。但“自主发展”并不排斥“开放合作”。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产业安全也不等于就是构连完全自我供给、自我循环的产业链,我们需要一颗以开放创新和工匠精神打造的中国芯,它将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持续迭代与升级。
(1)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我们需要一颗以开放创新和工匠精神打造的中国芯”的理解。(12分)
(2)“人才是第一资源”,突破集成电路核心技术,人才是关键,请列举两个中国古诗词中重视人才的名句。(2分)
会昌中学高二上学期文科卓越班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A
B
D
D
B
C
C
C
A
D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A
C
D
C
C
D
D
A
B
D
二、 主观题答案
25、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筷子与年文化传递中国情感,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3分)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筷子篇》、《中国年篇》弘扬了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3分)
③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随着我国的发展,我国加快了中华文化对外的交流与传播,促进了世界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2分)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尽管中华文化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但不同民族对家的情感是相通的。(3分)
26、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余光中的《乡愁》酣畅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情结与渴望统一的民族情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所以被人们广泛关注(4分)②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海峡两岸同胞对共同拥有的民族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余光中的《乡愁》从内在情感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所以被广泛认同和喜爱。 (4分)③大众传媒成为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余光中逝世的消息通过网络、朋友圈等媒体得以广泛传播,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2分)
27.(1)①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北京8分钟”利用冬奥会这个平台,用世界的语境讲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刨新发展;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北京8分钟”挖掘和展示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成为继承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有利于中国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③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北京8分钟”利用高科披产品“冰屏”在地幕上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画面的同时,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成果也得以展示给全世界,很好地促进发中国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有利于中国文化创新。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北京冬奥组委在春节期间推出了“冬奥有我”的互动,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每点3分,共12分)
(2) ①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
②冬奥蓝,常态蓝;
③走进冬奥会,实现滑雪梦;等等。(要围绕主题,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28、 (1)① 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得益于它的包容性,核心技术的突破要立足自主创新。但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要积极开展对外的技术交流与相关合作,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打造中国芯增添活力和动力。
②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和重要体现,弘扬工匠精神是提升民族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打造中国芯、助推制造业的精神动力;
③ 打造中国芯必须立足社会实践,既要秉承传统工匠精神,又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2)示例: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宵战风雨;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等。